基本概述
北緯38°線在地球上已經成為一條具有政治色彩的分界線。在這條線上,記錄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艱苦鬥爭、並最終把美軍打回38°線以南的歷史。眼下一部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史實的大型故事片《北緯38°線》正在加緊拍攝之中。青年演員王霞在劇中擔任女護士長這一重要角色,現已飛赴拍攝現場。
據悉,該片是由八一製片廠拍攝的新型戰爭大片,耗資達3000多萬。該片講述了志願軍從準備出兵到渡江到戰爭到戰爭結束的全部過程,披露了許多從未公開的戰爭史實。全片為了追求藝術的真實,調動了大量的軍用設施如坦克、大炮等,還調動了很多部隊參與拍攝,同時在丹東、本溪等地開機。在著力渲染戰爭場面的同時,也更注重通過人物的性格、情感來展開故事情節。王霞在劇中擔任女護士長———王琴。王霞說:“雖然我是個軍人,可我卻無法真正體會戰爭年代女性的內心世界,沒辦法,只好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觀看大量的紀錄片來揣摩、體會人物的內心。電影一開始,她就拉住彭德懷,質問他為何不發冬裝,讓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與美國佬戰鬥。當然她不知道這位首長就是總司令,很冒失,但她鮮明的個性,卻讓人喜歡。”
創作背景
1950年毛澤東主席委派彭德懷率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楊鳳安跟隨彭總一起入朝。從此縱橫馳騁朝鮮戰場。以後,楊鳳安又兼任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但跟隨彭總當軍事秘書仍然是他的主要工作,直到韓戰勝利結束。王天成同志也是一名老志願軍,從志願軍最初入朝作戰到大軍凱鏇。他先後在朝鮮戰場工作近8年,期間也曾在志願軍司令部做參謀工作。他們已近60歲和70歲的年紀,但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們長期堅持,潛心寫作,親自動手撰寫了這本《北緯三十八度》,實為可喜之事。
內容介紹
抗美援朝戰爭是二戰後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以美國為首的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韓軍,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當時的一切現代武器和裝備,戰爭進行的極為艱苦。當時的新中國成立僅一年,江南水災,饑民待哺,工廠、橋樑沒有修復,苦戰23年的人民子弟兵沒有來得及休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喊著“抗美援朝,保家為國”這雄壯有力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毅然奔赴朝鮮戰場。在毛澤東和彭總指揮下,不畏強暴,艱苦奮戰,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極為懸殊的條件下,迫使強敵接受中、朝和平解決朝
鮮問題的主張,在朝鮮實現停戰,取得舉世矚目的勝利。這場戰爭第一次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創造出一個中國軍隊以弱勝強的戰爭神話。
戰場是最公平而嚴厲的考場,同最強的敵手作戰並取得勝利可稱之為戰爭指導藝術和軍隊榮譽的最高境界。抗美援朝時期,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空軍,軍事武器裝備一流,而中國的軍事力量很弱,一個軍的炮兵裝備不如美軍一個師,通訊、後勤、醫療等各方麵條件也與美軍相差甚遠。由於沒有制空權,大部隊白天無法行動,補給極為困難。這就好比兩個人下象棋,我方比對方少兩個“車”,少一門“跑”,而且對方走三步,我方只能走一步。但即便是在諸多不利條件下,志願軍仍能將美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使其蒙受“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殲滅
幾十萬“聯合國”軍,堪稱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這盤開局便極不公平的比賽,我方卻能反敗為勝,誰敢說我們不是高手呢?以主要人物彭總的戰略決策、指揮行動為線索;從軍事理論研究高度出發;以敵我雙方高層次戰略鬥智為軸線,充分反映出我軍以劣勝優的戰略戰術,超越了單純宣傳戰爭勝負的內容,既扣人心弦,又具學術價值,對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作品點評
披露了許多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內幕情況:毛主席擬訂出兵決策;彭總乘吉普車第一個進入朝鮮,臨危不懼,插入敵後,用警衛部隊擊毀敵坦克,在前線設立指揮部;彭總親擬電報嘉獎並手書“38軍萬歲”;彭總調查60軍斷糧餓肚問題;洪學智一線督戰,反“絞殺戰”;美國預謀用26顆核子彈實施核襲擊……等等驚心動魄的真實事件。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彭總的大智大勇,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抗美援朝戰爭過去50年了,但它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永恆的。一個百年積弱的民族,一個剛剛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的國家,面對氣焰囂張的超級大國,不僅敢於鬥爭,而且善於鬥爭,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志願軍用鮮血和生命洗去的是百年來蒙在中華民族身上的恥辱,捍衛的是整個民族的尊嚴,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仍將是鼓舞中國人民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描寫韓戰的影視作品
時值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過去五十年了,對於這場戰爭,中國人與美國人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記憶,當這種記憶體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時候,除了表達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錯位,還在於對這場戰爭勝負的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