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
《包公趕驢》的故事是包公奉旨赴陳州,中途微服私訪,遇經常出入官府的歌女王粉蓮,乃為之趕驢,閒談中,得知放糧官楊金吾和小衙內的種種罪行。及至陳州,嚴懲了這兩個贓官。演唱者秦志平(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演員)、高茹(吉林省戲曲學校教員)都是功底紮實、經驗豐富、很有影響的二人轉優秀演員。他們雖不在一個單位,但這次合錄唱片,演唱得生動傳神,細膩別致,配合默契,富有藝術魅力。
藝術特色
《包公趕驢》的表演技巧是在二人轉的五功,即唱、扮、舞、說(口說)、絕(手絹兒、扇子等絕活)的基礎上,採擷其它劇種的長處,逐漸形成的。手絹功是吉劇的特長。吉劇中長水袖的甩法也吸收了二人轉的手絹和長綢子舞的技巧。《包公趕驢》在行當上,有生、旦、淨、末、醜之分。在音樂唱腔上,吉劇以二人轉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紅柳子〕、〔三節板〕、〔哭糜子〕、〔窮生調〕等為原始基調。吉劇的伴奏樂器以二人轉的板胡、嗩吶為主,並在東北管的基礎上,創造了善於抒情的吉劇喉管,還把古箏搬進吉劇的樂隊。
傳承發展
建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吉林省的戲劇工作獲得了較大發展。1960年2月,吉林省吉劇團成立,吉林省從此結束了沒有自己地方戲曲劇種的歷史。與此同時省內農安縣的黃龍戲和扶餘縣的滿族新城戲也相繼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