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天大帝》是旅日藝術家吳汝俊領銜主演的“新京劇”,2009年4月14日晚在逸夫舞台與上海戲迷正式見面。以為改了念白、換了聲腔的“吳氏新京劇”會讓挑剔的上海戲迷不大適應,但現場熱烈的反應讓人相信,這種擔心似乎多餘,不少戲迷怡然接受舞台上的“現代”元素,更為京劇的推陳出新由衷叫好。
簡介
《則天大帝》是“吳氏新京劇”代表作《武則天》的下集,全劇從武則天稱帝始,至還政太子李顯終,其間講述武氏立儲之爭、重用狄仁傑、還政李唐等波瀾壯闊的後半生。“武則天是中國帝王中唯一的女性,京劇男旦從未塑造過這個形象,而這個角色從14歲到80多歲的年齡跨度,對新時期的男旦演員既是種挑戰,更提供了巨大的創作空間。”吳汝俊坦言,正是這種新的可能性,大大激發了他的藝術創造,排演《武則天》、《則天大帝》也就順理成章了。
《則天大帝》中,不同年齡段的武則天,表演唱腔也大大不同,這正是“吳氏新京劇”中“新”之所在。吳汝俊說,早年成名的《武則天》中,他是用旦角聲腔一唱到底,但經過近年認真錘鍊,《則天大帝》在聲腔上更富變化。例如,對以女性之軀初登龍座的武則天,他採用旦角的唱法,演繹小生的唱腔,既保持角色應有的年齡感,又稍加“硬朗”的帝王氣。之後,隨著武則天年歲漸高,又改用言派老生的唱法,以顯其衰老。到了武則天生命的最後時期,唱腔又是一變,他把老旦的聲腔嫁接到言派的唱法上。短短1個小時50分鐘的演出中,老生、旦角的唱腔自由嫁接,真聲假聲來回倒換,這,在京劇表演中絕不多見。
反應
作為“吳氏新京劇”代表作之一,剛剛結束日本巡演的《則天大帝》不僅讓上海戲迷大飽耳福,更以華麗的服飾、新穎的妝容讓前來捧場者眼睛一亮。1個小時50分鐘的演出中,“武則天”身著耀眼奪目的龍袍,頭頂威嚴高貴的皇冠,甫一出場,就贏得了滿場喝彩。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政李唐一幕戲中,80歲的“武則天”背對觀眾亮相,台上一束追光打在龍袍上,光柱從紅到紫到黃不斷變換,衣袍上的龍形絢麗奪目,大有呼之欲出之狀,台下觀眾紛紛驚呼讚嘆,“這樣的視覺效果,在傳統舞台上真不多見。”看了一輩子戲的老戲迷魏昆華還指點記者,最後一齣戲結束時,“武則天”緩步上台,沒有像通常那樣急著向台下作揖,而是在漸急的音樂中作勢定型,神情姿態頗能體現一代女皇的威嚴、氣度,“這個亮相非常好,怕也是京戲中的首創。”
演出,逸夫舞台出現滿場,演員謝幕時,很多戲迷圍在台前,拍照鼓掌,不願離去。不過記者也觀察到,當晚捧場的幾乎全是老年人,談到京劇國粹的未來,這些戲迷多半憂心忡忡。忠實戲迷蘇美萍建議說,京劇票價要堅持平民化,讓老百姓看得起,文化部門要多組織團體看戲,讓演員演得起。她用她的兒子第一次被迫看《三俠五義》後驚喜的反應為例說,只要有機會耐心品咂,京劇之美肯定能打動人心。老戲迷魏昆華也說,京劇的發展要從根子上繼承傳統吸收精粹,也要從思想內涵和形式表現上革故鼎新,最為關鍵的是,想法設法培養年輕人的興趣。
看點
《則天大帝》中的音樂一改傳統,戲中取消了招牌式的鑼鼓聲,代之以融合現代音效的伴奏,這曾在戲劇界頗有爭議,不過,60歲的上海老戲迷蘇美萍倒是讚不絕口。在她看來,借鑑“歌唱風格”的伴奏,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表現形式,這種改革讓人耳目一新。用她的話說,“欣賞京劇就像花園看花,花開千朵方是好,一枝獨秀不是春。”
《則天大帝》放棄了起伏鏗鏘的京韻念白,演員的“台詞”介於朗誦和念白之間,戲迷沈同鑫略有遺憾的說,這就犧牲了傳統念白的韻味,“總感覺差了那么點意思。”不過他也寬容說,有點像話劇的對白也有好處,至少他都能聽得懂,不用再盯著字幕看了,“這樣的改革思路還是對的。”
不能不提的是,李長春、寇春華、張麗雯、司騂、劉學欽、王小瑞、李軍等京劇名家昨晚作為“綠葉”登台,但正是他們精彩絕倫的表演,讓這部“新京劇”光芒四起。“狄仁傑”赤膽忠誠的老臣心,“唐高宗”深重綿長的夫妻情,“上官婉兒”先恨後敬的家國事,“王歷士”世事洞察的龍鍾態,每每贏得台下觀眾高聲喝彩。最讓人稱道的是,《則天大帝》在聲腔改革上又有大突破,吳汝俊不再是旦角聲腔到底,在“武則天”60多歲初登龍座時,採用旦角唱法來演繹小生唱腔,待到“武則天”進一步衰老,唱腔又一改而變為言派老生,真聲假聲接連“倒閘”。當沉鬱的言派唱腔一出口,觀眾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台下連續響起熱烈的掌聲、喝彩聲。老戲迷蘇美萍評價說,這是整場演出的最亮點。她說,如果用旦角唱腔演繹80歲的“武則天”,可能會顯得比較平常,用老生唱腔雖亦男亦女,卻逼真地反映出女皇的蒼老、悲沉,很讓戲迷過癮。
“吳氏新京劇”之“新”,還在於大膽簡化表演程式,從人物內心出髮帶動劇情發展。如“武則天”與“上官婉兒”一場戲中,則天直問手捧毒茶的婉兒,殺祖之仇有無記恨,婉兒違心回稱祖父之罪咎由自取,女皇捕捉婉兒的神情,忖度她言不由衷,卻把握婉兒總在恨才起時又消亡,則天苦心曉之婉兒當初的無奈,婉兒恍然大悟盡釋怨懟。短短十分鐘的對手戲中,一杯毒茶,先是一個要送,一個疑心不喝,再是一個要換,一個偏偏要喝,細節見內心,內心逼人緊,最後則天拋擲毒茶,君臣同心,人物的思想變化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