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時代鑄就英雄,這話一點不假。可以說,傑希·詹姆斯算得上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撥被稱為“名人”的人,描述這個全國最臭名昭著的搶劫犯的各種版本傳奇故事的小說,多到數不清,而且每一本都是如此多姿多彩到令人著魔。無一例外,他在所有的故事中幾乎都只有一種特殊的人物形象,那就是充滿英雄氣概的江湖中人,其中還包括那些勇敢大膽的所作所為,可是這些小說所描述的事件,絕大多數都沒有參考過真正的事實,完全是為了娛樂大眾的娛樂產物。因為對於那些被打劫、恐嚇,甚至被殺害的受害者來說,傑希只是一個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而已。但是到了那些非常有煽動性的報紙頭條和虛構的小說中之後,傑希·詹姆斯卻一直是以一種讓人敬畏和崇拜的形象出現的,那裡幾乎記錄了傑希以及他的搶劫團伙在19世紀70年代的一切動向……他是和羅賓漢一樣的綠林英雄,只將打劫目標定位在那些剝削著可憐的老百姓的鐵路老闆和銀行身上;他是一個有著痛苦回憶的男人,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因為錯誤地加入到“南部同盟軍”還受了傷,這樣的經歷幾乎毀了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由於日益增長的擁有都市風格的人口領導著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他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最後一名邊疆開拓者,是自由與美國精神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名魅力超凡的叛逆者,他對法律和道德嗤之以鼻,只按照自己的規矩生活--他這樣的人,就代表著那個年代的傳奇。
追隨在傑希·詹姆斯身後的一大批仰慕者中,打頭陣的非羅伯特·福特莫屬,這個喜歡空想且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將自己的一生都花在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和偶像共同馳騁上了……那個時候,他想都沒想過歷史竟然會將他歸為一個罪人,一個“骯髒的懦夫”,因為他竟然卑鄙無恥到在背後向傑希開冷槍。
然而,真正的傑希·詹姆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撇開民間傳說和報紙的誇大其實,傑希其實就是一個以搶劫為生的匪徒。那么羅伯特·福特呢?他當時只有19歲,而且還是傑希在團伙中最信賴的核心力量之一,這樣的人又是如何放倒一個強大到令人敬畏的角色的呢?要知道執法官橫跨了10個州都拿傑希沒辦法。傑希和羅伯特是怎么成為朋友的?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終導致羅伯特扣動了扳機,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真相,將會被永遠地塵封下去。
時間被定格在1881年,傑希·詹姆斯34歲,他正在計畫另一場大型的搶劫案,對於那些努力提高獎金,想要將他逮捕歸案的敵人,傑希不斷地對他們發動戰爭,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生命中最大的威脅竟然來自於那個他最最信賴的人。
幕後製作
影片改編自由朗·漢森(Ron Hansen)創作的同名小說,《神槍手之死》深入研究了美國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搶劫犯的私人生活,以及最終結束了他的生命的那個不太靠得住的暗殺者,對傑希·詹姆斯的傳奇生涯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同時也提出了質疑:在這場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槍擊案發生之前的幾個月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當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多米尼克讀了朗·漢森創作的《神槍手之死》後,發現這部小說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了傑希·詹姆斯的生命中從未被發現過的角落裡,從中帶出來的疑問也引導漢森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這上面,但絕對與以往大家關注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因為漢森似乎更加注重表現的是一個男人的私生活,而非一名英雄的--這一切都激發了多米尼克極大的興趣:“說實話,我對於傑希·詹姆斯和羅伯特·福特知道的並不比其他人多,但我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小說中的故事所吸引,因為它竟然能找到如此生動且現實的方式描述這兩個人。他們是誰?他們之間是如何互相吸引的?而在這兩個美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雖然這些都不是需要討論的最重要主題,卻為整個故事增添了許多戲劇色彩。另外,小說還以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方式描述了羅伯特·福特,那種感覺就好像你真的會責備羅伯特,因為他向傑希開槍的時候,不但站在傑希的房子裡,還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的面,但與此同時,你也會為羅伯特感到惋惜,因為他是如此地身心俱疲,要面對公眾如此巨大的壓力,你能看到他的憂慮、貧困和野心,你會認為,‘可能這就是真相。’這正是故事感動我的地方,所以我想把它改編成一部電影。”
而飾演傑希·詹姆斯的布拉德·皮特在這部影片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製片人,他發現這本小說就相當於在引人注目的地方標明了非常有煽動性的“剖析英雄傑希·詹姆斯和懦夫羅伯特·福特的秘密”……同是製片人的朱爾斯·戴利(Jules Daly)表示:“整個故事都對兩個男人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種非常私密的描述--他們所處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強盜重回到現實中是不是仍然那么光彩奪目?而且,幾乎沒有人知道有關羅伯特·福特的真實故事,只知道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叛徒之一,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一個年輕人從希望變得絕望後,會引發什麼過激的行為呢?”
整個故事都對傑希·詹姆斯和羅伯特·福特兩個人的背景進行了非常廣泛且全面的研究,包括有關他們的歷史和生活的那個時代,傑希和羅伯特在影片中的關係帶有很多好奇的意味,至少這要比非得給這種關係一個具體的理由更能引起觀眾的無限想像,製片人雷德利·斯科特說:“關於羅伯特·福特的那一部分真的就只能全靠想像了,當他結束了傑希的生命之後,身處進退兩難的困難境地時,他個人的想法和可能會產生的悔恨。影片將會帶出一些問題,觀眾自己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而安德魯·多米尼克只是負責將所有的可能性都表達出來。”製片人戴德·加德納 (dede Gardner)補充道:“這是一部檢驗人類的行為、盲目崇拜、自負以及怨恨的影片,因為來源於一個真實的事件,而擁有絕對的可信度。這兩個男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將會提供數不清值得深究的故事,有前因有後果,在他們的私人生活和個人需求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崇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英雄崇拜’只存在於一個純淨的世界中,當它被帶到現實生活,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
布拉德·皮特說:“《神槍手之死》要比一部普通的西部片更加追求心理上的變化與過度,因為它是在剖析一次暗殺以及之後引發的一連串後果。”如此一來,這樣一本由角色駕馭故事的小說,在改編成劇本的時候就能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戲劇角度。雖然這部動作片是以一次發生在夜間、由傑希帶領的團伙引發的一場非常典型的火車搶劫案開始的,但真正的故事卻來自於搶劫案之後--傑希那邪惡的一面,他像瘋了一樣要掩蓋所有的犯罪痕跡,就連對待自己人也維持著一貫的神秘,所以他的同夥只能呆坐在原地,等等傑希下達下一次任務的命令。
搶劫案之後,傑希和他的哥哥弗蘭克分道揚鑣了,因為弗蘭克認為是金盆洗手、尋找更加安全穩定生活的時候了……同時,抓捕傑希的賞金也在成倍數地上漲,甚至已經超過了傑希手下打劫多次能夠分到的錢財。那么,他們為什麼不抓住他,或將一顆子彈射進他的腦袋,以換取自己的安全和大量的賞金?是忠誠還是恐懼?恐怕都有一點吧。
當媒體不斷地報導傑希·詹姆斯的事跡後,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報紙的發行商以及內容虛構的小說都是為了迎合公眾極度缺乏娛樂的饑渴,所以這個時候的傑希是被“定做”的,他的犯罪傳奇總是被誇大其辭,如果這些還不夠的話,就會有人虛構一些事件了,然後還要強調他的勇敢和超凡的魅力。這就是羅伯特·福特成長的環境,也是使得他充滿了抱負想要跟隨傑希的根源所在。雷德利·斯科特說:“這就是聲望與名人能夠帶來的效應,但在那個時候就要簡單得多了,純粹是因為過度關注而產生了一種最直接的吸引力。這種做法只會產生傳奇化的想像力,讓傑希成了英雄和叛逆者,而非殺人兇手和罪犯。”
原著的小說作者朗·漢森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傑希·詹姆斯代表著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一個縮影,因為他正做著別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他在公眾面前的光輝形象主要歸功於媒體的一位評論家--約翰·紐曼·愛德華茲(John Newman Edwards),他是堪薩斯一家報社的編輯,只要傑希一犯案,愛德華茲就會對此進行大肆渲染,然後讓傑希以一個活躍的復仇者的身份出現,他的敵人就是那些讓密蘇里州變得越來越貧窮的人……因此,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罪犯變成了一名動作英雄,阿諛奉承也就隨之而來。”
花絮
《神槍手之死》於2005年八月開機,真人表演部分早在當年十二月就已經完全拍畢,從第一張布萊德·彼特的劇照公布以來,距今已經兩年有餘,拖了這么長時間來後期製作,以及制訂宣傳計畫,實在是華納兄弟公司不得已之舉:公司從籌拍之初就對本片寄予重望,影片初剪後多次試映,按觀眾要求一再退回重剪,力求最終公映的是最完美無缺的版本,因此一拖竟是兩年。好在影片自今年在威尼斯電影節初亮相以來,獲得好評如潮,也算印證了好事多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話。
影片當初在選擇演員上,也頗為經歷坎坷,雖然早早就敲定了由布萊德·彼特出演第一主角,但在男二號羅伯特·福特的扮演人選上,卻一波三折。經過多輪篩選與衡量後,福特一角的侯選人只剩下凱西·阿弗萊克和希亞·博拉夫,沒錯,後者正是今年因主演《變形金剛》而大紅大紫的新生代巨星。當年製片人萊特利·斯科特和聯合製片的布萊德·彼特,也都看出了博拉夫身上的演技潛力,但最終忍痛割愛,實是因為博拉夫年齡太小,只有十九歲,任是演技再老辣,扮相上也很難令人信服,此角才最終順利地落在凱西·阿弗萊克頭上。在敲定凱西出演羅伯特·福特後,製片方本來想請電視劇男星傑拉特·迪拉亨特來出演片中凱西的兄弟——查理·福特,就是因為看中了迪拉亨特與凱西的外貌十分相似,無奈迪拉亨特有繁忙劇約在身,無法抽出大量時間來出演這一相當吃重的角色,最後只能改成出演艾德·米勒這樣一個小配角,查理一角才落在了男星山姆·洛克威爾手中……
娛樂評論
我得承認我對這部片子很感興趣,因為我很喜歡西部片。目前電影說要在9月才上映,但雅虎電影有些連結,看來此片值得一看。——斯科特·維內博格(爛番茄網站)
《神槍手之死》可算是開了先河了,你會發現自己正在通過膠片閱讀一本小說。——《電影沙龍》
布拉德·皮特最傳神的一次表演,無拘無束且充滿自信。而卡西·阿弗萊克則將羅伯特·福特詮釋得神秘莫測,他對傑希·詹姆斯又敬又怕,很容易讓人信服。——《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