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初歸石湖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范成大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初歸石湖
曉霧朝暾紺碧烘,①橫塘西岸越城東。②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舊路,③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鳴蜩翠掃空。④
作品注釋
①朝暾(zhāotūn):初升的太陽。紺(gàn):稍微帶紅的黑色。
②橫塘:湖名,在蘇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國的城池。
③信腳:信步走來,隨意漫行。
④蜩(tiáo):蟬,知了。
作品賞析
此詩題目叫做《初歸石湖》,初,是初次的意思。歸,表示歸來、回來。
這首詩是詩人休官回到故鄉蘇州石湖別墅時的作品,詩中寫出了家鄉秀麗的自然景色,流露了對家鄉的喜愛心情。詩的大意說:清晨,曉霧瀰漫,剛剛升起的紅太陽,把天空烘染成又紅又黑又紫的顏色,我在橫塘西岸越城東邊漫步。行人們在田間走路,只有半個身體露出在稻花之上,池塘里棲宿的白鷺,在碧綠的菱葉的映襯下,更顯得潔白可愛。信步走來,自能識得舊時之路,時常遇到個老翁,認出是過去的老鄰居,彼此都因容貌變得難以辨認而吃驚。當年親手在斜橋邊種植的楊柳,如今已長成大樹,翠綠的枝葉在空中迎風擺動,有無數的蟬在柳樹上鳴叫不停。
首聯“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朝暾其實就是剛升起的太陽。紺是稍微帶紅的黑色。碧則是青綠色。烘字在《現代漢語字典》里有兩種解釋,一曰,用火或蒸汽使身體暖和或者使東西變熟、變熱、或乾燥。二曰,烘托。這裡是第二種意思。橫塘在蘇州城外。賀鑄賀方回有詞雲“凌波不過橫塘路”,越城東指的也就是石湖了。這兩句詩是說當我回到越城東邊的石湖時,初升的太陽透過曉霧照在橫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綠色的林霧烘託了深紅色旭日,真是像畫一樣美麗啊。兩句詩看似不經意的寫景點出回來時的時間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確是大手筆所為。
頷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這兩句非常簡單明了。色調也很是明朗清快。對仗也很工整。明,在這裡的意思是顯露在外,不隱藏。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活在池沼中,葉子略呈三角行,浮在水面。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稻子在這個時節不但長得很高了並且已經開花了,行人們從田間走過只能看到他們的上半身。池塘里菱葉叢中有一隻白鷺還懶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動,好像昨天沒睡夠似的。
頸聯“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這兩句出現了不和諧,眾所周知,律詩的頷聯、頸聯要求必須對仗。這裡“自能”和“時復”就不能對。但是正如《紅樓夢》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說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須對仗工整了。這首詩里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頸聯這兩句。自能是說自己本身就能。時復是說過了一段時間才。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信步朝家裡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著舊路,好像我離開這兒才不久似的。可當我走到家門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會兒才認出那是我的鄰居時我又不得不感嘆歲月的無情流逝了。“朝如青絲暮成雪”多么令人觸目驚心啊!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就是從本聯開始的,更確切的是從“驚心時復認鄰翁”這句變化的。
尾聯“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這兩句也是明白如話。蜩古書上是指蟬,鳴蜩就是鳴蟬。這兩句進一步延續了上一聯變了的情感,也使全詩變得的千轉柔腸,耐人尋味。意思是說我回到家裡,已經和我記憶中的家不一樣了。當年我親手栽種的斜橋柳還在可因為沒人管它,如今無數的鳴蟬在上面已經把它的原本翠綠的葉子掃食盡了。全詩到這裡就戛然而止,對事實變遷的感慨卻溢於言表,同時也留下了無盡的思緒教與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揣摩。
范成大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教給感情,並且又能把握全詩的思路,真實難能可貴。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郡治在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貧寒。1154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慷慨抗節,不畏強暴,幾被殺,不辱使命而歸,後任參知政事等。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他與尤袤、楊萬里、陸游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