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背景
1939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共產黨人》創刊。這個刊物共出了19期,於1941年8月停刊。毛澤東為創刊號寫了發刊詞。建國後,以《〈共產黨人〉發刊詞》為題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共產黨人》雜誌的創辦與停刊1915年春天,格·皮達可夫和葉·博什建議創辦《共產黨人》雜誌。列寧主持召開了關於組織《共產黨人》雜誌編輯部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代表《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的格·季諾維也夫和同意資助《共產黨人》雜誌出版的皮達可夫、博什等人。達成口頭協定,由列寧、季諾維也夫、皮達可夫、博什和尼·布哈林組成《共產黨人》雜誌編委會,《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具體負責雜誌的編輯工作,皮達可夫、博什具體負責雜誌的出版工作。《共產黨人》雜誌第1、2期合刊於8月出版。11月,布哈林起草了《關於自決權的提綱》和《十五點政綱》,以他、皮達可夫、博什的名義提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這兩份檔案表示不贊同列寧關於民族自決權的某些觀點。列寧因而把他們看作一個對派集團,認為不能再在出版《共產黨人》雜誌方面與他合作。1916年3月他起草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停止出版〈共產黨人〉雜誌的決議草案》。但季諾維也夫和施略普尼可夫不聽列寧的勸告,繼續同皮達可夫、博什談判出版問題。於是,列寧提出下述條件作為爭取達成協定的最後一次嘗談:(一)廢除一切過去關《社會民主黨人》編輯部同皮達可夫等人締結“聯盟”的口頭協定;(二)負責編輯雜誌的《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同負責出版工作的皮達可夫、博什逐期簽訂契約書;(三)雜誌改換名稱,出版地點從日內瓦遷往《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所在地伯爾尼;(四)布哈林、皮達可夫、博什放棄“帝國主義經濟主義”的派別立場。
由於列寧的堅持,季諾維也夫和施略普尼可夫於1916年秋中止了同繼續出版《共產黨人》雜誌的談判。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俄國局聽取了施略普尼可夫關於《共產黨人》雜誌編委會內部分歧的報告後,根據施略普尼可夫的提議,於1916年11月作出決議:(一)中央委員會俄國局聲明完全贊同中央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所貫徹的中央委員會的基本路線,希望中央委員會所有刊物的編輯工作都遵循一貫的堅定不移的方針,並完全符合中央委員會從戰爭開始時起就採取的路線;(二)中央委員會俄國局反對把中央委員會的刊物變成為進行爭論的刊物;(三)撰稿人在最低綱領的個別問題上同中央機關報編輯部的意見分歧,不應妨礙他們參加中央委員會刊物的工作;(四)應通過出版爭論專集的辦法來澄清和消除相互間的意見分歧。根據中央委員會俄國局的決議,《社會民主黨人報》在《共產黨人》雜誌第1、2期合刊出版後一年,宣布《共產黨人》停刊,《〈社會民主黨人報〉文集》。
十年紀事
1937年1
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延安,至今已經過去70年了。如同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征勝利結束一樣,應該說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日子。為什麼要這么說呢? 因為從中共中央進駐延安開始,一直到1947年3月撤離延安,其間有10年時間,延安便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中心,照耀中華民族前進的燈塔。中國共產黨便開始走進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就是延安時代。延安時代是一種象徵,它代表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步形成,更加成熟的歷史過程,代表黨和人民軍隊的力量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過程。
《〈共產黨人〉發刊詞》要點總結
《〈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年)—— 三大法寶的理論體系1、提出中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2、第一次提出“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3、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是三個法寶的中心一環。
相關文章
《收到盧溝橋事變的訊息》
7月7日晚,《新中華報》編輯左漠野等人抄收到中央社關於日本軍隊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的幾條訊息。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廖承志當即吩咐《新中華報》主編向仲華和左漠野兩人把這幾條訊息立即送給毛主席看。大約是晚上11點鐘,向仲華和左漠野提著馬燈,帶著這幾條新聞電訊到了毛澤東住處。毛澤東習慣夜間工作,此時住處燈火通明,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已經上班了。向仲華向毛澤東簡要地報告了日軍已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並將幾份電訊稿呈上。毛澤東看了電訊稿後,就要秘書拿來一張地圖,鋪在桌子上,用一個放大鏡低頭細看。毛澤東邊看邊自言自語地說:盧溝曉月。看完地圖,毛澤東對向仲華說:你們今晚要繼續抄收這方面的訊息,不要遺漏,有什麼訊息,隨時送來給我看。你們回去以後,告訴博古(時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主席)和廖承志,請他們考慮一下,我們對這個事件如何表態。向仲華、左漠野回來以後,就把毛澤東的指示向廖承志匯報了。
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這一天,毛澤東與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又發表了《紅軍將領為日寇進攻華北致蔣委員長電》,要求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紅軍將士願為國效命,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還是這一天,毛澤東與朱德等又致電國民黨軍北平第29軍軍長宋哲元,天津第38師師長張自忠,張家口第143師師長劉汝明,保定第37師師長馮治安,請他們策勵全軍,為保衛平津而戰,為保衛華北而戰!紅軍戰士,義憤填膺,準備隨時調動,追隨貴軍,與日寇決一死戰!
呼籲社會各界迅速組成對付大事變的統一戰線
7月9日,毛澤東收到葉劍英來電。來電說,盧溝橋事件轟動全國。西安救國團體向中共提出四項建議:(一)向南京及全國請求派隊援助29軍。(二)紅軍立刻準備進行增援華北的動員。(三)電賀29軍盧溝橋的英勇抗戰。(四) 派員前往華北組織抗日義勇軍。
毛澤東接電後,同張聞天當即復電葉劍英:請答覆救國會及各方,我們同意他們的各項要求,並且正在做。請他們努力與政府、國民黨黨部及各界領袖協商,迅速組成對付大事變的統一戰線,唯有全國團結才能戰勝日本。
同日,毛澤東同張聞天又致電上海、太原、廣西、西安黨的負責人,指示他們根據黨的宣言及紅軍通電,與當地政府、黨部及各界領袖協商,迅速組成統一對外之陣容。毛澤東強調只能這樣才能應付大事變,再次指出唯有全國團結才能戰勝日本。
為團結抗日,毛澤東還特別注意搞好與蘇區周邊友軍的關係。7月13日,毛澤東致電葉劍英,指示他積極同中央軍17路軍及馮欽哉等接洽協商對日堅決抗戰之總方針及辦法。同日,為國民黨軍高桂滋師和李仙洲師開赴抗日前線,與朱德聯名發出致敬電。14日,毛澤東致電中共神府特委,指出:高桂滋、李仙洲部準備繼續開赴抗日前線,望立即嚴令神府黨政機關及地方部隊,對他們所遺防地,我們不得有絲毫侵占和騷亂行為,應各守原防不得異動。在這段時間裡,毛澤東與朱德多次致電國民黨軍駐榆林的高雙成師長,協商解決騎匪滋擾蘇區事。7月14日、15日、17日、20日,毛澤東四次致電閻錫山,呼籲團結抗日,協商抗日辦法。
出席黨內外民眾集會動員全面抗日。
7月13日,延安召開共產黨員和機關幹部緊急會議。毛澤東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與抗日的革命者,應該沉著地完成一切必須的準備,隨時出動到抗日前線。第二天,毛澤東同朱德即發布紅軍在10天準備完畢,待命開赴抗日前線的命令。也是這一天,毛澤東在關於廣東、廣西、四川各地方當局對全國抗戰應採取的方針問題致張雲逸的電報中指出:各方此時的任務是,一方面促成蔣介石建立全國抗戰的最後決心;一方面自己真正地準備一切抗日救亡步驟,並同南京一道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