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蕭楚女——“永不熄滅的紅燭”》、《李大釗——中國共產主義先驅》、《陳延年——“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著死”》、《盧德銘——秋收起義的總指揮》、《張太雷——“改造社會的巨雷”》、《周文雍和陳鐵軍——悲壯浪漫的“刑場婚禮”》……李金陵創作的《紅色故事會(100個共產黨人的故事)》收錄了100個共產黨人的故事。
圖書目錄
第一部
林祥謙
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
壬盡美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楊闇公
“頭可斷,志不可奪”
蕭楚女
“永不熄滅的紅燭”
李大釗
中國共產主義先驅
陳延年
“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著死”
盧德銘
秋收起義的總指揮
張太雷
“改造社會的巨雷”
周文雍和陳鐵軍
悲壯浪漫的“刑場婚禮”
夏明翰
為理想而獻身
向警予
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馮平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瓊崖
紅軍總司令
王爾琢
縱橫井岡山的驍將
楊殷
省港大罷工的領導者
彭湃
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楊開慧
冰清玉潔真“驕楊”
鄧恩銘
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
惲代英
留得豪情作楚囚
黃公略
曾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齊名的
紅軍將領
聶耳
為國歌譜曲的人民音樂家
李碩勛
被抬上刑場的“鐵軍”黨代表
段德昌
共和國第一烈士
曠繼勛
有勇有謀的“雙槍”將領
鄧中夏
不畏殘暴,視死如歸
尋淮洲
指揮有方的紅軍高級將領
吉鴻昌
死也不能倒下的民族英雄
陳樹湘
自斷肝腸的紅軍師長
何叔衡
“可當大局的秀才”
鄧萍
共和國早早隕落的將星
阮嘯仙
聞名廣東省內外的“四大農頭”之一
劉伯堅
點石成金西北軍
錢壯飛
中共隱蔽戰線的“龍潭三傑”之一
毛澤覃
英勇善戰的紅軍指揮員
方誌敏
正氣浩然為黨獻身
劉志丹
陝北百姓喜歡他
趙一曼
紅槍白馬女政委
董振堂
中央紅軍長征的後衛將軍
抗聯八女
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楊靖宇
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創建者和領導人
李林
“不平倭寇誓不休”的抗日女英雄
狼牙山五壯士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英雄壯舉
趙尚志
硬骨頭的“小個子將軍”
左權
“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馬本齋
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司令員
張恩德
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優秀黨員
彭雪楓
抗戰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任常倫
作戰勇猛的戰鬥英雄
馬立訓
被譽為“開路先鋒”的爆破英雄
冼星海
“人民的音樂家”
李兆麟
“運思出奇、橫掃千軍”的東北抗日英雄
葉挺
“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
羅炳輝
從奴隸到將軍
關向應
從學徒工到中央政治局委員
楊子榮
深入虎穴、智勇無雙的剿匪英雄
劉胡蘭
“怕死不當共產黨”
董存瑞
捨身炸碉堡的戰鬥英雄
朱瑞
人民炮兵的奠基人
李白
永不消逝的電波
江竹筠
革命年代的江姐
第二部
楊根思
人在陣地在
邱少雲
烈火中紋絲不動
黃繼光
捨身堵槍眼
杜鳳增
喋血長空壯國威
向秀麗
用身體堵住兇猛的火流
馬萬水
用鐵錘和鋼釺不斷改寫礦山掘進紀錄
雷鋒
甘當革命的“傻子”
趙夢桃
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
歐陽海
捨身推戰馬
焦裕祿
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
王傑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劉英俊
用生命救護祖國的花朵
孟泰
譜寫自力更生的凱歌
王進喜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李四光
摘掉“中國貧油”的帽子
時傳祥
寧願一人髒,換來萬家淨
彭加木
三次進入新疆羅布泊
羅健夫
燃燒自己,獻出光明
張華
捨己救人的大學生
蔣築英
為中國光學的崛起獻身
趙春娥
煤,就在我心中
華羅庚
數學考試不及格的數學家
馬恆昌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鄧稼先
把心血化作盛開在藍天的蘑菇雲朵
張秉責
三尺櫃檯天地寬
第三部分
孔繁森
赤誠的愛化為雪域高原的豐碑
賽爾江
用鐵臂死死抱住攜帶炸藥包的歹徒
馬恩華
103張評議票中102張為優秀
李向群
用熱血築就一道永不潰倒的大堤
趙雪芳
老百姓稱她是活著的白求恩
馬永順
小興安嶺不倒的青松
幃振國
從“半壁”老屋走向輝煌的未來
史來賀
共同富裕的領路人
葉欣
“這裡危險,讓我來”
譚彥
凜然正氣的“鐵法官”
任長霞
金色盾牌耀嵩山
甘遠志
用生命書寫新聞
譚竹青
竹到凌雲老更青
孟二冬
用生命譜寫教書育人的讚歌
叢飛
無私的歌者
鄧乎壽
虎城“泥腳書記”
方永剛
激情之火為真理燃燒
王瑛
永遠的巴山紅葉
文摘
在兩年多的勞動中,王盡美學會了做各種農活和處理家務,更加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苦難,更深刻地感受了人世問的不平等。但繁忙的農業勞動,沉重的家庭負擔,困苦的生活,並沒有扼殺王盡美追求進步的思想。他千方百計地搜尋進步書刊,如饑似渴地閱讀。他逐漸看清楚了社會污濁和黑暗的本質,從而加深了對舊制度的憎恨,產生了對光明的嚮往和追求。他站在自家的門口,心卻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進步老師和進步書刊的誘導、啟蒙,使青少年時期的王盡美逐步萌發了救國拯民的意念。王盡美決定走出家門,到外地求學,尋找解救勞苦大眾的真理和途徑。
1918年4月,王盡美離別家中老人和新婚妻子,奔赴省城濟南。同年7月,在親友的資助下,王盡美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預科班。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是1914年由山東高等師範改建的,學制是預科1年,本科4年,培養目標是造就山東國民國小教師。王盡美博覽群書,愛好廣泛,謙虛謹慎。待人熱情,同學們都尊敬他,願意接近他,樂於和他交朋友。但不久,王盡美卻越來越感到這種循規蹈矩的教育枯燥無味。恰在這時,平地起狂飆,一場偉大的愛國學生運動爆發了,王盡美鬱悶的心境頓時豁然開朗。
陳獨秀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正是這場新的革命風暴到來的預兆和前奏。山東地處京滬交通要道.新文化運動的思潮比較快捷地傳播到齊魯大地。當時的省城濟南,《新青年》雜誌等介紹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書籍、刊物在中等以上學校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是山東問題,山東人民有切膚之痛。王盡美以戰鬥的姿態投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愛國運動中,和同學們一起參加集會、遊行,組織罷課,開展街頭宣傳。他率眾搗毀《昌言報》社,打擊了親日派的囂張氣焰;又組成講演團、“反日會”、“十人團”,宣傳反帝愛國。他身穿校服,胸前斜披書有“還我河山”大字的布條,站在民眾中慷慨激昂地演講,不時攥起拳頭,揮動手臂,以表達心頭的激憤。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和宣傳社會主義逐漸成為進步思想界的主流。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走向了積極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而王盡美正是他們中的一位傑出代表。1920年3月,已經升人省立一師本科第十一班的王盡美,與北京大學李大釗發起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建立了聯繫,成為研究會在濟南的通訊會員。這年秋,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11月,王盡美與鄧恩銘等人又發起成立了進步學術團體——勵新學會。勵新學會以研究學理、促進文化為宗旨,並創辦出版了《勵新》半月刊,由王盡美任主編。《勵新》半月刊積極研究和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對社會的實際考察,以及對各種思潮的反覆比較,特別是經過五四運動的淬火和對當時中國社會的體察與反思,王盡美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團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先進知識分子,這為黨組織在山東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組織基礎。
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在與工人階級初步結合的過程中。認識到需要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王盡美則在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陳獨秀任書記,起到發起和聯絡的作用。此後,陳獨秀函約王樂平在濟南組織共產黨。王樂平是國民黨改組派領導人之一,是山東政界和文化界很有影響的人物,他與陳獨秀相識。彼此保持密切聯繫。王樂平雖然贊成社會主義,卻不願加入共產黨。所以,他接到陳獨秀的信後,沒有承擔此約,而要王盡美、鄧恩銘等人聯絡籌備。1921年春.經過王盡美、鄧恩銘等人的努力,在北京、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秘密誕生了,其成員至黨的一大前已發展到8人。濟南共產黨組織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山東人民帶來了希望。
1921年7月,對王盡美來說,是他革命生涯中一個光輝的里程碑——他與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黨組織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其他各地共產黨組織的代表一起,共同促使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歷史性的任務。王盡美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名字載入史冊,永放光輝;作為黨的一大代表,他走上了人生壯麗航程,開始了新的戰鬥。
王盡美是1921年6月與鄧恩銘同時接到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通知的,不久又收到上海組李達匯寄的旅費。7月22日,各地共產黨組織代表陸續到齊。為保密起見,代表們大都以“北京大學暑期旅遊團”的名義寄住在上海黨組織預先租下的正放暑假的博文女校。那是一座青紅磚相間的二層樓房。位於上海法租界白爾路389號,環境幽雅,非常清靜。代表們住的是樓上靠西的三問前樓,王盡美與鄧恩銘住在後面一問房子裡,和長沙的代表毛澤東的住房相鄰。代表們的臥具除了毛澤東是兩條長凳架起的床板,王盡美和其他代表一樣,都是一張蓆子,睡在地板上。王盡美是第一次來上海,也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活動。他在這裡遇到的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代表人物,是閃耀著時代風采的革命先鋒。他們從中國不同的地方匯聚到這裡,決定民族的命運,繪製中國未來的藍圖。他們中有王盡美早就知道名字、讀過他們的文章而引起強烈共鳴的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他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聚會,一個千載難逢的機緣,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他逐一拜訪每個代表,熱情地跟他們交談,利用一切機會向他們求教,跟他們暢談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他的虛心好學和追求真理的執著,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盡美代表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向大會匯報了山東黨組織建立的過程,並對目前的形勢和任務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他是除鄧恩銘外最年輕的一個,而談吐又那么從容不迫。那樣充滿朝氣,所以格外引人注目。P5-6
序言
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我國偉大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範人物。他們有的面對敵人的威脅,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有的為了奪取戰鬥的勝利,不怕犧牲,勇於獻身;有的心中裝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有的胸懷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願做人民的公僕,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智慧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們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
90年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情,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鬥90年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業績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渾厚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前述英模人物如同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這幅畫卷上,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本書講述的就是在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史中湧現出的英模人物的動人故事。每篇故事的結構和內容不盡相同,有的敘述了人物比較完整的人生經歷,有的只是截取了其中一個或幾個光彩照人的片段,旨在通過一個個感人的光輝形象,使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感受那段輝煌的歲月和閃光的足跡,汲取激勵人心、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歲月如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光輝歷史,猶如一部由若干章節組成的交響樂,或高亢激昂,或清新悠遠,英模人物的感天動地的故事便是其中一個個響亮音符,時時聆聽這部交響樂,對於廣大人民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可以振奮精神,淨化心靈,激勵鬥志,鼓舞幹勁。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鬥史值得黨政幹部和黨員一讀,值得廣大人民民眾一讀,青少年朋友更是應該很好地閱讀,細細地品味,從而堅定信仰,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在當前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讓我們努力學習和工作,拼搏奮進,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