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江城市萬景國小六年級三班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想給母校留下一個紀念品,在否定了幾種方案之後,他們想出了一個獨特的創意,那就是要做一個長長的蝌蚪風箏。這個風箏將畫上他們的漫畫臉譜,寫上他們的畢業感言,甚至連輔導員、班主任的臉譜也將飛揚在藍天上!在經歷了磨難、失敗、家長的反對、老師的不理解,以及孩子們自身的動搖與疑惑後,孩子們終於重新鑑定了信心,他們不但以出色的成績迎接了畢業考試,也實現了他們自己的心愿。畢業前的最後一天,他們齊心協力,將這個浪漫、詩意,象徵著他們的夢想、凝聚著集體的智慧與汗水的巨大風箏放飛到碧藍的天空中……
導演闡述
中國的少年兒童,學習的壓力大,除了本來就已經很繁重的課程之外,那些只為追求升學率的學校,又在孩子們稚嫩的肩膀上壓上了數不清的“課外讀物”、“課外作業”;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更不甘落後,競相用名目繁多的各種“培優”,占去了孩子們僅有的一點業餘時間。中國的小學生們,在這樣的應試教育中,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卻失去了本來屬於他們的快樂童年。在整個國小學習的過程中,六年級的壓力又是最大的。他們即將升入中學,為選擇一所好點的學校,家長們不遺餘力。而六年級的最後幾個月又最為關鍵,因為是考試複習階段。於是我把故事集中在了這幾個月當中來展開。我把劇名叫作《六年級的夏天》,有兩層意思,一是自然界的夏天(這幾個月正好處在夏天),二是小學生們心裡殘酷的夏天。他們本來是春天的花朵,卻硬要他們在夏天裡開放著。
這部戲主要表現的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矛盾,提出了教書更要育人的問題。到底要拍成一部什麼樣風格的片子?我想過很久,最後決定把它拍成一部帶有紀實風格的兒童正劇,並且要做到既有思想性,又要有藝術性和觀賞性。這部戲不只是給少年兒童們看的,也是給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們看的。
演員表
馬小馬——姚星亦偉古得白——王明雷
畢海鷹——陶黎明
胡老師——楊銘
趙老師——王攀
幕後背景
《六年級的夏天》是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著力創作的一部主鏇律的少兒電視連續劇。在湖北省廣播電視總台和中心領導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下,馬有德作為該劇獨立製片入從抓劇本開始,專門組織了劇本討論會。並邀請了武漢兒藝著名的編劇李冰等人連續三天專題討論劇本,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使該劇進一步得到完善。同時,積極籌措經費,建組進入拍攝。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制定了完備的規章制度,在經費極其不足的情況下投入實拍,開源節流。女一號
海南實驗中學王明蕾同學擔綱女主角劇的女一號——古德白的扮演者,是來自海南實驗中學的王明蕾同學。提起這次拍攝機會,王明蕾說純屬偶然。當時,劇組來海南挑選一個外籍教師的角色。王明蕾擔當了“臨時翻譯”的任務,誰知道,劇組不僅對她的英語水平大加稱讚,還認為她充滿活力、聰明、機靈的形象非常符合劇中女主角的角色需要。就這樣,她走進了《六年級的夏天》。
王明蕾說,拍戲時的辛苦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記得有一次拍沙灘浴場時,太陽當頭照。特別是夏季的武漢,中午非常炎熱,演員們的小臉被曬得紅通通的。拍攝完回到住處一看,全身上下都脫了一層皮。王明蕾說,在拍戲的過程中,雖說苦,但是甜在心裡,她嘗到了快樂的滋味,並且懂得了很多道理。生活沒有過不了的坎,拍戲是這樣,學習也是一樣。
片頭曲歌詞
六年級的夏天我們即將告別童年
六年級的童年
我們就要送走夏天
夏天的花朵一樣開得鮮艷
夏天的童年依然笑得燦爛
我們在夏天裡乘上歌聲的翅膀
我們在歌聲中飛向金色的秋天
再見了,童年的夏天
再見了,夏天的童年
六年級的夏天
春天已經走遠
六年級的童年
我們永遠的笑臉
童年的歌謠唱得那么清甜
童年的回憶讓你魂繞夢牽
我們在童年裡乘上歌聲的翅膀
我們在歌聲中飛向豐收的果園
再見了,童年的夏天
再見了,夏天的童年
中國金鷹電視獎獲獎少兒作品
“中國金鷹電視獎”是經中宣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其前身為“《大眾電視》金鷹獎”,是國家級的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第16屆起改名為“中國電視金鷹獎”,從2000 年第18屆開始, 經中宣部批准,“中國電視金鷹獎”全面升級為規格更高的“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每年在長沙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