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一直是現代國內外企業中最為困難的問題。《公司治理》則是以此為切入點,用現代金融學的方法與範式,以實證的數據剖析了具體的案例,揭發了問題的實質。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譯者序:公司治理在於保護中小投資者
郎鹹平自序
第一部分 公司股利政策
——信號效果. 內部人交易和剝削股民
一 股息公布:現金流信號與自由現金流假說
二 圍繞股息公告的內部人交易:理論和證據
三 股息和利益侵占
第二部分 公司長期債政策
——內部人持股. 賣資產清償債務和公司利用借債成長
四 管理者自身利益對公司資本結構影響的經驗檢驗
五 資產出售. 企業業績和謹慎管理的代理成本
六 槓桿作用. 投資與企業增長
第三部分 公司破產與重組
——破產與重組的選擇. 破產的間接成本與大公司的重組策略
七 不良負債重組與公司私下重組的實證研究
八 宣告破產在行業內的傳染效應和競爭效應的實證分析
第四部分 公司兼併與收購
——自由現金流理論的檢驗
九 公司業績下滑時的大企業自願重組
十 管理業績. 托賓的Q和成功收購要約獲得的收益
十一 自由現金流假說對投標者收益檢驗的案例
第五部分 公司的多元化經營與投資策略的分析
十二 托賓的Q. 公司的多元化經營. 公司業績
十三 相關性度量:對公司分散化的運用
十四 對外直接投資. 多樣化投資與公司業績
第六部分 股權結構的分析
——亞洲與歐洲股權結構的分析和對公司價值的影響
十五 東亞公司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
十六 西歐公司的最終所有權
十七 大股東激勵與壁壘效應解析
第七部分 金融市場的定價和特性
——財務分析師研究報告的分析和套用. 股市的信息不對稱. 貨幣在股市的定價和貨幣風險定價. 債券掉期理論. 全球股市的變動依存度分析
十八 規模效應對股票收益的影響
十九 單個分析師的預測精度:有關持續性的樂觀和悲觀的證據
二十 非對稱信息下的金融市場均衡檢驗
二十一 貨幣解釋了資產回報嗎 ——理論和經驗分析
二十二 全球資本市場行業結構的一般波動性
二十三 利率互換價差的決定因素
二十四 貨幣風險在日本的定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