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譯 者:胡因夢作者:阿瑪斯
ISBN:9787807091004
頁 數:233
定 價:26.0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裝 幀:平裝
出版年:2007-8-1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阿瑪斯解析了何謂本體,本體的不同品質和面向,以及我們如何藉由發現本體來解決許多的內在議題。
“鑽石途徑”整合了向上迴旋和向下迴旋之道,成為—個前後連貫而又十分有效的內在工作形式。
——肯·威爾伯(KenWilber)
阿瑪斯將深刻的靈性智慧型及心理學知識注入到“鑽石途徑”里,這項工作令他成為現代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
——傑克·康菲爾德(JackKoraafield)
東西方的內在智慧傳承,在阿瑪斯的《鑽石途徑》里得到了巧妙的實質性整合,也清晰地指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胡因夢
內容節選
人們往往會竭盡所能不去感受這些洞。他們覺得如果貼近那些洞,自己一定會被吞沒。舉例而言,當他們貼近"愛"的坑洞時,可能會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和空虛所帶來的威脅。其他的坑洞則會造成一種快要滅絕的脅迫感。難怪我們不想接近這些坑洞!但是在我們的工作坊里,我曾經看過令人驚訝的事:如果我們能不去抗拒面臨坑洞時的感受,你就會發現,經驗到坑洞並非那么痛苦的事。那就像是一種什麼都不存在的空寂感。那並不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虛無狀態,而是一個有容乃大的空間。這是一個可以讓本體顯現的空間,而且只有本體可以從內在徹底消除掉坑洞或匱乏感。
學生:坑洞會不會以憤怒的方式呈現?
阿瑪斯:會的。內在的匱乏感很可能以憤怒的方式呈現,尤其是內心如果抗拒那份空洞感的話。大部分的感覺,特別是那些不假思索的衝動反應,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結果。如果坑洞全都清除了,這些情緒也就不存在了。哀傷、痛苦、嫉妒、憤怒、怨恨、恐懼--全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結果。如果心中不再有任何坑洞,你就不會有這些情緒,那么剩下的只有本體了。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情緒會被稱為激情、錯覺或虛假的感覺。
整個社會都在教我們拿外在事物來填補自己的洞:我們應該從外在獲得價值感、愛或力量。我們時常談論與人為善、戀愛或擁有一份有意義的事業,是多么美好的事,就像人生的意義都要仰賴這些活動似的。我們總是將意義歸功於某個人或事,而非真正有功勞的本體。整個社會的安排都是要人們互相補洞,我們所熟知的文明便是建構在補洞之上的。它既是人格的產物,也是人格的居所,它維持和滋養了人格。
學生:情形一直都是這樣的嗎?
阿瑪斯:我不認為如此。我認為這是一種漸進的發展。人格對文明的主導性是經過一段時間才發展出來的。我們越是變得機械化,我們的文明就越傾向於補洞。許多人都認為過去的人類比較有愛,有品德,也比較能體認到實相,他們比現代人更能與本體聯結。你也許聽過"黃金時代"的說法。據說在"黃金時代",人們所經驗到的多半是本體而非坑洞。當本體逐漸消退而坑洞開始出現時,"白銀時代"便開始了。接下來出現的是"青銅時代",而我們現在是屬於"黑鐵時代"。這是最黑暗、最沉重的時代。鐵除了護衛之外,沒有別的東西了。我們時常會感覺到那份鐵的特質,尤其是當我們企圖以強硬的態度護衛自己時。全力護衛自己不去接觸心中的坑洞,乃是對當代的一種描述。
允許自己忍受這些坑洞,並穿越它們到達彼岸
允許自己忍受這些坑洞,並穿越過它們到達彼岸,對現今的時代而言是更困難的事,因為社會中所有的事都在抵制它。社會是抵制本體的。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你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在企圖補洞。如果你不以同樣的方式補你的洞,人們會受到威脅。假設一個人不想填補心中的洞,他會令別人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洞。
"內在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內在工作"也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就是為什麼擁有一個以自我認識為己任的團體是這么重要的事。因為有許多願意去感受自己的洞而又不企圖填滿它的人,都會在旁邊支持你。要一個人單獨去做這件事,是非常困難而又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他周遭的每件事都在抵制這份工作。
學生:你剛才提到坑洞和情緒之間有某種關聯,而本體是沒有任何情緒的。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阿瑪斯:如果你能了解自己的感覺,就能貼近自己的本體。但這並不意味你的感覺就是你的本體。
學生: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一直都是我的本體,我就沒有任何感覺了?
阿瑪斯:不,不是這樣的。你會有一些真實的感覺,也會有一些虛假的感覺。虛假的感覺總是來自於想填滿心中的洞,也就是說,真正的感覺不見了。
學生:這么說來,存在於坑洞中的都是假的感覺囉?
阿瑪斯:沒錯。譬如你失去了自我價值感,在某個階段如果你和它失去了聯結,就會留下一個洞。這個洞可能被經驗成自卑或低自尊,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感覺。這意味著自尊或自我的真實價值不見了,這份低自尊的感受,經常會被自大的防衛機制所掩蓋。但自大也不是真實的感覺,那也是一種企圖藏匿什麼的虛假感覺。當某人所說的話或做的事使你感到自卑時,你心中生起的憤怒也是一種虛假的感覺。這些虛假的感覺所以會冒出來,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你真正的價值,它們只是起一種補償作用。它們顯得很真實,是因為你確實能感受到它們。它們不真實,是因為你失去了真實的東西之後,它們才會出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假設你無法意識到你真正的感覺,別的東西,例如情緒,就會取而代之。但如果能體認到這些情緒的真相,你就會認清你失去的東西是什麼,並且會經驗到它。你一旦體認到自己真正的價值,你就會認清它與遮蔽住那份失落感的虛假感覺是截然不同的。情緒只是一種反應罷了,然而像價值這類的本體狀態,卻是一種"存在"的形態,它們絕不是反應。
學生:如果你有一些虛假的感覺,埋在它們底端的又是什麼?
阿瑪斯:譬如在自卑、自大、憤怒、受傷的底端,一定有一份自我價值感,它也是本體的某個面向。
作者簡介
阿瑪斯,21世紀最重要的心靈導師之一,“鑽石途徑”創始人。1944年,生於科威特,學術專長是物理、數學及心理學。1975年,在科羅拉多及加州創立Ridhwan學苑,學員遍布世界各地。1986年,創立鑽石叢書出版社(DiamondBooks)。其深度心理治療方法在西方超個人心理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鑽石途徑及研習機構(TheDiamcandHeartandTrainingInstitute,DHAT)目前仍發行有關阿瑪斯教誨的錄像帶及錄音帶。
阿瑪斯具有完整的現代心理學背景、豐富的個案經驗,並受過最高層的佛法訓練和東方修煉法門,又擷取了葛吉夫的教誨、蘇菲神秘主義、金剛乘和禪宗的精髓。他最主要的貢獻是將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智慧整合起來,發展出一條循序漸進、直接而精準的“鑽石途徑”。
阿瑪斯認為,我們的心靈就像一顆有許多切面的鑽石,大部分的心理學派與靈修體系,只琢磨了這顆寶石的某些面向。他開創的“鑽石途徑”則運用廣泛的方法,整合了情緒治療、認知治療、直覺式的揭露、呼吸技巧、靜坐冥想、及精微能量的探討,來探索心靈的深度和廣度,幫助人們面對各種心理障礙和關卡,活出充滿關愛、智慧、喜悅、活力的人生。
相關視頻
相關書評
先是聽朋友大力推薦了此書,之後又參加過一小段時間北京立品圖書“鑽石途徑”的讀書會。當時覺得非常大家討論得非常好,於是在讀書會上一口氣把全部三本買回來。結果是:靈修的書已經讀完了20多本,但是阿瑪斯這三本總是無法流暢地讀下去。每每下定決心放在案上,看到幾段話,立刻發現我已經出神。每看這一段,看過即忘,於是從頭讀起。與其說是在享受閱讀的快感,不如說是場災難。只好感嘆自己還沒有到讀這套書的時候,將其束之高閣。
前段時間為自己人格和本體的一些問題受到困擾。仔細打量下來,好像只有阿瑪斯的這套書能幫我一窮究竟。於是我又把其放上必讀書的案頭。但是,我仍然沒能通讀完任憑一本。只是認認真真把“本體”、“坑洞理論”這兩個基本的概念終於搞了個明白。
這時才發現,該書的確是有相當的指導作用的。我於是能認真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一個個坑洞,在生活中明確察覺到坑洞浮現的時刻,從而有勇氣往裡那么一躍。而在人際關係中,也更加了解到對方的坑洞所在,能夠更加正確地理解到“與人為善”“慈悲”和“愛”這些語言的正確真實的意義。
這樣一輪番的不讀與讀的經歷下來,不由聯想想起信基督信的日子裡,曾經接觸過的義理派。最具代表的性的人物是位物理學教授。在他最初接觸基督教的日子裡,每天的任務就是追義理。這個過程長達三年之久。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地提出科學上的問題,而後追查《聖經》所言,看書上是否有荒謬不當的內容。直到三年後,一點沒找出《聖經》上有什麼嚴格違反科學的內容,他才信了教。之後,他又在信仰中不斷地窮究《聖經》中上帝每個教導的真正意義何在,並一步步取得了信仰上的堅定和升華。
我個人當時覺得相當驚訝。信仰這件事還可以這樣來辦?你不想信就罷了,何苦這么執著不放手,非要證明世上的基督教徒都是入了上帝的圈套,在上當呢?如果認定是騙局,卻不願放手,非要去說明一件根本無所謂真理不真理的事情,其實還是說明深心裡還願意是相信三分的。關於信仰和迷惑的反覆,可真是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解說。
聽完該信徒的演說後有一大群學校里理工科教授和學生產生了共鳴。當場有幾人非常激動地分享了十分相近的信仰過程。我這時才發現,像我這種直接受到內心招喚,義無反顧就相信世上有靈魂的人才是另類。多數人對自己的思維和智力是有相當的自信的,多數人也是依賴著對思維的認可活下去的。達到信仰飛躍的開端,往往倒是思維的窮究。直到追到他完全承認思維無用之時,“臣服”才可能浮上心頭。
義理派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些人是需要經此法門去了解真理何在。同時,就是對於相對感性和直覺一些的人來說,義理的存在,也能幫助我們在許多需要思維去幫助的道路上走得順利一點。畢竟我們沒有任何一人能說,我們已經開悟,不需要文字的指點了。文字作為靈修道路上的工具,寧可精準一點,寧可嚴格一點。
不管靈修也好,修佛也好,參禪也好,或是信仰基督也好。在當代的環境裡,我們取得他人經驗、知識和感受最方便的法子就是憑藉語言之路。既然是語言,就有道理的存在,就不免涉及到邏輯,不免得用到定義、概念、歸納、演繹、例舉、論證……說白了,就是得有個說明的過程。義理派就是用明顯的事實和邏輯告訴你:事情是這樣的!有了義理,我們在需要思維,思維卻模糊的時候就有了憑藉。靈修也是一樣。步入其門,總是不可少要去閱讀,要去與人討論。如果有人同你說“開悟”吧,你就開悟了,那可不是常情。雖然我們想放下頭腦,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要用我們已經有的頭腦的功能去幫助我們理解太多東西。怎么說呢,這有點像認知心理治療法里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光對人生有洞察力是不夠的,還必然擁有相應的技術。”阿瑪斯的理論就是一種一步一腳印的紮實技術,順著它走,快慢可能由個人天份決定,不過只要是堅持走的人,就是在前進中。
義理派的東西讀起來,可以跟學數理化媲美,有理論層級之分的:吃透基本原理,再去逐步深化。當你還不理解什麼是人格和本體的概念時,或者說你自以為已經明白了,卻其實是糊塗時,讀這本書自然無聊到死,好像在讀一堆不明白的數學公式一般。因此,義理派的內容要人定下心來努力去啃。儘管這種態度看上去太過執著,好像太過執著對求道之人來說不是件好事,但是誰又敢否認,仍在求道之路上,執著這樣東西是絕對需要的呢?
建議大家在閱讀此書時時,首要的任務就是先搞清楚書中各個名詞的定義(各個名詞概念是什麼),以及邏輯關係(動詞)是什麼。義理義理,就是名義和道理。搞清名是什麼,理又是什麼,方是理解的正途。這可是正經傳統西方哲學的研究態度,十分之嚴謹,完全沒有任憑神秘主義和“道可道非常道”的悟性要求在內,最合適有研究精神的“普羅大眾”。不需要擁有任何不得了的悟性和根基,你也可以憑此達到一定的水平。悟性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然而科學和技術是擁有普通智力的就可以理解的。這是阿瑪斯理論最有意義的地方。
阿瑪斯的書非常有科學態度,威爾伯對其“精準”兩字的評價,不是白給的。
有讀者將其跟奧修的書相比。其實我個人倒更欣賞阿瑪斯的態度。奧修的太多書,像在跟我們講述一個童話。他的語言完全順著我們思維的流向在走,讀上去完全不費什麼力氣,而且會受到情緒層面上的感動和震撼。可是,自我的覺醒,往往更需要破除情緒的煙霧彈。讓人們感動件好事,可讓他們一直感動,就有問題了。清醒兩個字到哪裡去了呢?
別太把“麻瓜”們當傻子,有時我會這樣批評奧修。他的慈悲里有種對讀者的不信任和傲慢。與他的文章與其說是典籍,不如說是散文。是好文,但是缺少喚起力量。當然,也許這只是我個人的偏見,我個人傲慢的投射而已。
一個嚴格老師和一個慈祥的老師相比,如果慈祥者太容易去照顧學生當時的情緒和嬌氣。並且這種照顧是出於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那么我個人是寧可尊重那位嚴師了。
阿瑪斯深信我們都有喚醒“本體”的能力,所以他一絲不亂,認認真真把一切手把手地教給我們。因此上,他的書也就不合適我們在三小時裡痛快地讀完。他的書是要我們靜下來,在真正需要真理時認真考究一番的文字。這可不是個輕鬆的任務,但是,在你需要時,它們是值得信任,絕對能給你啟示的信息。有句話說“值得一做的事,花上一生也不足夠”。發現自我的本體是人生首要的大事,請不要指望你能很快掌握其中的理論和技術。請靜下心來,跟他去窮究一下義理,你會發現其中也許有些數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