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九講》

《儒家修身九講》

希望《儒家修身九講(第2版)》能對當下浮躁的世風有鎮靜作用,同時也對關心國學復興之路的人有所啟迪。書中探討了如何在現代條件下激活古代修身傳統,開: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套具體的修身方法。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深入淺出的修身範本,精心集錦的誦讀寶典。修身,我們一輩子做不完的功課。

內容簡介

針對現代人沉重的壓力和疲睏的心靈,特別是各種各樣的精神心理疾病,《儒家修身九講(第2版)》認為,中國古代的修身傳統有無比強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將儒家幾千年來特別是從孔盂到宋明時期所發展起來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慎言、致誠等九個範疇,對它們的基本含義及其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書後附錄集多家經典,可用於反覆閱讀、朗讀乃至抄寫,幫助修身實踐。

作者簡介

方朝暉,安徽省樅陽縣人,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在哈佛大學、佛光大學(台灣)及首爾大學進修、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以儒學研究及中西文化、思想比較研究為主。出版學術專著有《春秋左傳人物譜》(上下冊)、曠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代中國學術史》、《思辨之神:西方哲學思潮選講》等,另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哲學研究》、《復旦學報》、PhilosophyEast&West,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ilosophy等學術期刊及其他地方發表各類學術文章多篇,合計字數200多萬字。

媒體評論

中國傳統學術以儒家為主,而儒家學術“白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直迄民初,國小教科書猶有“修身”一門。本書作者方朝暉先生教授儒家學術多年,而著之《儒家修身九講》一書,把中國傳統的修身之學深入淺出,鉤元提要,其中獨到之見,勝義迭出,以供我們學術界與一般有興趣的讀者眾人。
——何兆武(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學,一貫以修身為本,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方朝暉教授學貫中西,在清華講授儒學多年,他這本新著特別適合今天年輕讀者的切實需要,是正在興起的“國學熱”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李學勤(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教授)
曾向方兄約稿,請他以“前軸心時代”為核心概念,寫一本名叫《前儒》的書。那本書是求道的,這本書是講道的。求道是個人的事,講道是大家的事。在這個時代,還是大家的事更重要。
——梁樞(《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

目錄

導言:修身是我們一生做不完的功課
“磋”與“磨
“養”與“得
“信”與“修
儒學復興從修身做起
第一講守靜
你能保持一顆安靜的心嗎
性天之妙,唯靜者知之
靜而後能安
靜坐,守默,省事
至靜以寧其神
靜坐觀心
非寧靜無以致遠
從靜中觀物動
靜里壽延長
第二講存養
為什麼我們不會養生
動靜節宣,以養生也
動息皆有所養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存心,養心,養性
養吾浩然之氣
以善養人,能服天下
第三講自省
你日三省汝身
認識自己的無知
突破心靈的範式
先無得罪於冥冥
目中有花,萬物皆妄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性體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第四講定性
職業枯竭就在你身邊
於心氣上驗之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悠閒鎮定之士
知止而後有定
寧吾真體,養吾圓機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第五講治心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心安茅屋穩,性定萊根香
求其放心而已矣
只是一點方寸之心
了心自了事
貪了世味的滋益
盡其心,知其性
第六講慎獨
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戒慎恐懼,莫見乎隱
昧暗處見光明世界
心可妄動乎哉
終日對越在天
第七講主敬
酷烈之禍,起於玩忽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背後須防射影之蟲
出門如見大賓
生生之謂易
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第八講謹言
言行,君子之樞機
括囊無咎無譽
君子洗心,退藏於密
真機、真味要含蓄
直方大,不疑其所行
巧言令色,鮮矣仁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
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第九講致誠
網路時代,玩的就是心跳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誠於中,形於外
誠者不勉而中
溫柔敦厚,詩教也
潔靜精微,易教也
附錄一:曾國藩論修身
早年修身十二款
晚年日課四條
附錄二:修身集錦
第一講守靜
第二講存養
第三講自省
第四講定性
第五講治心
第六講慎獨
第七講主敬
第八講謹言
第九講致誠
結語
後記
第二版後記

精彩書摘

當然,古代受教育者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比今天小得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受教育者之間不存在類似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由機會少所帶來的激烈競爭。如果按照包弼德的估算,南宋時期每年有大約45萬人參加科考。如果是真的話,那么當時全中國受教育者的總數應當不低於百萬,這可不是個小數字。因此,我更傾向於認為,任何社會都有巨大的生存壓力和激烈的競爭,而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修養的人面對同樣的壓力和競爭的心態和處理方式則有可能不同。讀過《菜根譚》的人都知道,該書並沒有要人們脫離塵世,去過世外桃源的生活,而是要我們學會如何面對世事,如何在世事中把握好心性,做到忙而不亂。也就是說,只有能夠以悠閒、超脫的心境來做事,才會有真正的功業。《菜根譚》並不反對人們有所作為,而是試圖揭示怎樣以最恰當的方式追求事功,以及如何讓事功真正朝著有益於身心健康和生命意義的方向走。
其次,讓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心累?前面說過,身忙並不一定意味著心累。是心中的牽掛太多,或者說一些不必要的貪戀支配著我們的心靈,才使心那么累。許多心理問題,仔細想一想,都是因為自己想不開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