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詩經講義稿箋注》

《傅斯年詩經講義稿箋注》

  這本《傅斯年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講義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地理、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澱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雖稱講義,其實名之“詩經通論”也不為過。其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並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基本信息

傅斯年詩經講義稿箋注傅斯年詩經講義稿箋注

基本信息

作者:傅斯年
市場價:¥24.00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頁碼:249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9003909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內容簡介

這本《傅斯年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講義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地理、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澱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雖稱講義,其實名之“詩經通論”也不為過。其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並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圖書室圖書室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1919~12月,傅斯年赴英國,開始了6年的留學生涯。他先後在英國學習心理學,在德國學習物理學、語言學、歷史學。1926年10月,自德國返國抵達香港。同年12B,傅斯年應聘中山大學教授兼任文科學長以及國文、歷史兩系主任。他先後聘請俞平伯、趙元任、楊振聲、陳洵到校任教,並親自給學生講授中國文學史、尚書、詩經、陶淵明詩等課程。1928年11月。傅斯年辭去中山大學教務,應蔡元培之邀,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當時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李濟、趙元任、陳寅恪、董作賓、俞平伯、陳垣等幾乎都曾被史語所聘用。1949年1月,傅斯年出任台灣大學校長,兼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50年12月猝逝於“台灣省參議會”會場。
董希平,男,山東萊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近年來在《文學評論》、《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江漢學刊》、《思想戰線》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有專著《唐五代北宋前期詞之研究:以詩詞互動為中心》,主編出版《唐宋名家詩詞賞讀》(12本一套)等。

目錄

前言/1
敘語/1
泛論《詩經》學/4
一西漢《詩》學/20
二《毛詩》/23
三宋代《詩》學/27
四明季以來的((詩》學/33
五我們怎樣研究《詩經》/41
《周頌》/48
《周頌》說(附論魯南兩地與《詩》、《書》之來源)/50
《大雅》/80
一雅之訓恐已不能得其確義/81
二《大雅》的時代/83
三《大雅》之終始/66
四《大雅》之類別/87
《小雅》/89
一《小雅》《大雅》何以異/90
二《小雅》之詞類/92
三“雅者政也”/95
四《雅》之文體/96
《魯頌》、《商頌》述/98
一《商頌》是宋詩/100
二《商頌》所稱下及宋襄公/102
三《商頌》非考父作/107
《國風》/110
一“國風”一詞起來甚後/111
二四方之音/113
三“諸夏”和《國風》/117
四起興/119
《國風》分敘/120
一周南、召南/121
二邶鄘衛/134
三王/155
四鄭/160
五齊/169
六魏/174
七唐/178
八秦/184
九陳/190
十檜/195
十一曹/197
十二豳/200
《詩》時代/206
周詩系統/208
非周詩/210
《詩》地理圖/211
《詩》之影響/213
論所謂“諷”/216
《詩三百》之文辭/225
……

序言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傅氏是魯西望族,其始祖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間的傅祥。其時大運河從聊城經過,北通京師,南連吳會,商賈輻輳、帆檣如林,成為江北著名都會,進而文風漸盛,成為文化名城,聊城遂開啟了此後延續四百餘年的繁盛。聊城傅氏世代以經商為主,兼修舉子之業。至七世祖傅以漸於順治三年(1646)會試中成為清王朝第一位狀元,後來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此後傅氏家族便多以科舉為業。至傅斯年這一代,傅氏已經衰落。依靠父親的一個學生侯延壤的幫助,1908年傅斯年得以走出聊城到天津讀書,從而開始了他成為20世紀文化名人的歷程。
作為文化名人和學林名宿,傅斯年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生和20世紀上半期的許多主流文化現象相遇,也和當時許多主流文化名人的人生軌跡相遇。可以說,傅斯年的活動,是20世紀上半期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摘

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眾也。”(《武》,謂周舞也;備戒,擊鼓警眾;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憂其難也。)“詠嘆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詠嘆淫液,歌遲之也。逮,及也。事,戎事也。)“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日:“及時事也。”(時至武事當施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言《武》之事無坐也。致,謂膝至地也。憲,讀為軒,聲之誤。)“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言《武》歌在正其軍,不貪商也。時人或說其義為貪商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有司,典樂者也。傳,猶說也。荒,老耄也。言典樂者失其說也.而時人妄說也。《書》曰,王耄荒。)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也。”(萇弘,周大夫。)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日:“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遲之遲,謂久立於綴。)子曰:“居,吾語女。夫樂者,象成者也,總乾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居,猶安坐也。成,謂已成之事也。總乾,持盾也。山立,猶正立也。象武王持盾正立待諸侯也。。發揚蹈厲,所以象武時也。武舞,象戰鬥也。亂,謂失行列也。失行列則皆坐,象周公、召公以文止武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陝,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始奏象觀兵盟津時也,再奏象克殷時也,三奏象克殷有餘力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荊蠻之國復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職而治也,六奏象兵還振旅也。復綴.反位止也。崇,充也。凡六奏以充武樂也)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夾振之者,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為節也。駟當為四,聲之誤也。武舞,戰象也。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為一伐。(《牧誓》曰:“今日之事,不過四伐五伐。”)分夾而進,事蚤濟也;(分,猶部曲也。事,猶為也。濟,成也。舞者各有部曲之列,象用兵務於早成也。)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象武王伐紂,待諸侯也。)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欲語以作武樂之意。)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