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2006-12-01第2版
2006-12-01第4次印刷
開本:16開
頁數:410頁
ISBN:7301049676
類別:哲學
內容提要
一直到19世紀末,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爾發表《倫理學原理》,宣告了另一種倫理學——元倫理學——的誕生。爾後半個多世紀,元倫理學在西方倫理學王國一直居於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來,脫離規範倫理學而企圖獨撐倫理學大廈的元倫理學開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規範倫理學”的復興;另一方面則是反對規範倫理學的“美德倫理學”的興起。本教材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融會貫通古今中外倫理學思想,首次使相互排斥的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結合為一門科學:它是我國第一本試圖同國際接軌而又超越今日西方倫理學的教科書。編輯推薦
本書是我國第一本試圖同國際接軌而又超越今日西方倫理學的教科書。全書對“元倫理學”和“規範倫理學”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旁徵博引對,兩者加以區分,同時作者對美德倫理學也展開研究。通俗易懂的語言背後,隱藏著作者的良苦用心,即希望每個人都能憑著良心,追求光榮,而非昧著良心,追求虛榮!圖書背景
這本教材的第一版,原本是我的《新倫理學》一書的修訂本:保留其共識性的和適於作教材的部分,刪除其難於達成共識的和不適於作教材的部分。第二版與《新倫理學》大不相同了,但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特別是,限於篇幅和教材的要求,很多倫理學問題未能論及或未能充分論證。對於這些問題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我寫的《新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倫理學方法》(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人性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以及即將出版的《規範倫理學:治理社會和善待自我的道德原則體系》。本教材有幸得到胡利國先生做責任編輯,字字句句都凝結著他的辛勞;本書的寫作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和“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畫”經費資助,在此一併深致謝忱。王海明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2005年1月18日
精彩片段
上卷 元倫理學原理第一章 元倫理範疇:倫理學初始概念
“元倫理學”,如導論所述,乃是倫理學的公理和公設系統:它與幾何學、力學等公理和公設系統一樣,也是由初始概念和初始命題(或公理、公設)以及初始推演規則三因素構成的。這樣,元倫理學之為倫理學的公理和公設系統,便意味著:元倫理學就是倫理學的初始概念和初始命題(或公理、公設)以及初始推演規則三因素之系統。我們可以像元倫理學家們那樣,把這三大因素歸結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於倫理學的初始概念的研究,這些概念也就是元倫理學家們所謂的“倫理學術語”、“倫理學概念”或“道德詞”、“倫理詞”、“價值詞”,我們毋寧稱之為“元倫理範疇:倫理學初始概念”;第二部分是對於倫理學的初始命題或公理、公設的研究,也就是對於揭示元倫理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元倫理命題的證明,說到底,也就是對於倫理學的初始命題或公理、公設的證明,元倫理學家們稱之為“道德判斷確證”(justificationofmoraljudgments)或“道德確證”(moraljustification),我們可以名之為“元倫理確證:倫理學公理和公設”。這兩部分的排列順序,顯然應該與一切公理體系的順序一樣:由初始概念到初始命題或公理和公設。
郭廣銀版
基本信息
作者:郭廣銀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1995-02
ISBN:730502762版次:1
包裝:平裝開本:32開
頁數:10,440頁字數:356000千
印張:1次
所屬分類:圖書>哲學/宗教
內容介紹
古為今用,西為中用,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是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進程中始終要遵循的原則。中國社會義倫理學建設的好壞,與此也密不可分。郭廣銀同志的《倫理學原理》一書的成功這外也多表現在這裡,整部書廣泛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倫理思想,在占有詳盡的思想資料的基礎上,對構成倫理學體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研究,有不少是屬於理論性的創建。當然這部書也不能說已經十全十美。有些看法是屬於“百家爭鳴”的範圍,也有些更複雜的問題,例如人與自然關係道德的問題,可能要與鄰學科配合,才可以得到滿意的結論。這一事實本身也說明,中國倫理學的研究需要不斷地去開拓新的領域,需要更多的人去深入研究它。本書的出版必將推進我國倫理學的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編輯推薦
中國倫理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也是既有期其精華,又有糟粕。本書廣泛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倫理思想,在占有詳盡的思想資料的基礎上,對構成倫理學體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研究,有不少是屬於理論性的創建。喬治.摩爾版
基本信息
作者:(英)喬治.摩爾譯者:長河
叢書名:世紀人文系列叢書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7208055459
上架時間:2009-1-5
出版日期:2006年4月
開本:16
頁碼:211
版次:1-2
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內容簡介
照我看來,在倫理學上,正像在一切哲學學科上一樣,充滿其歷史的困難和爭論主要是由於一個十分簡單的原因,即由於不首先去精確發現你所希望回答的是什麼問題,就試圖作答。即使哲學家們在著手回答問題以前,力圖發現他們正在探討的是什麼問題,我也不知道這一錯誤根源會消除到什麼程度;因為分析和區別的工作常常是極其困難的:我們往往不能完成所必需的發現,儘管我們確實企圖這樣做。然而我好作這樣的想法,即在許多情況下果決的嘗試足以保證成功;因此,只要作了這種嘗試,哲學上許多最觸目的困難和爭論也就消失了;無論如何,哲學家們似乎一般並不作這一嘗試;而且,不管是否由於這種忽視,他們總是不斷力求證明“是”或者“不”可以解答各問題;而對這類問題來說,這兩種答案都不是正確的,因為事實上他們心裡想的不是一個,而是幾個問題,其中某些的正確答案是“不”,而另一些的是“是”。我在本書中已力圖將道德哲學家們通常自稱從事解答的兩類問題清楚地加以區分;但是正像我已證明的,他們幾乎總是使二者不僅相互混淆,而且跟其他問題混淆起來。第一類問題可以用這樣的形式來表達:哪種事物應該為它們本身而實存;第二類問題可以用這樣的形式來表達:我們應該採取哪種行為?我已力求證明:當我們探討一事物是否應該為它本身而實存,一事物是否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或者是否具有內在價值的時候,我們關於該事物究竟探討什麼;當我們探討我們是否應該採取某一行為,它是否是一正當行為或義務的時候,我們關於該行為究竟探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