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海軍條約》

《倫敦海軍條約》

《倫敦海軍條約》全文共分5章26條,另有三個附屬檔案。條約內容不僅涉及到了輔助艦艇的噸位、艦齡等相關規定,也對主力艦的休止時期作了相關的規定。

簡介

《倫敦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

倫敦海軍條約是1930年4月22日,由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約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召開倫敦海軍軍備會議簽訂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條約的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為止。

倫敦海軍條約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1936年,並且約定了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的條文。條約規定了巡洋艦的分級與數量的限制,標準排水量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為兩級:主炮口徑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a型)和主炮口徑不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b型)。(a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b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條約對驅逐艦、潛艇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炮口徑也做出了限制。不過,與會的法國及義大利卻拒絕在裁軍問題上妥協,最後退出會議。

條約也寫明潛艇需要遵守和水面船一樣的國際規則。商船如果沒有拒絕停航或者反擊,只有在把水手和乘客引入安全處才能擊沉。

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

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有效期都止於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約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於1935年12月9日在倫敦再次召開海軍裁軍會議,史稱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裁軍會議。1936年3月25日,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簽署了新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條約的有效期到1942年12月31日止。而義大利則未在該條約上籤字。

主要內容

條約主要規定:主力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火炮口徑不得超6.l英寸。標準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炮口徑不得超過6.l英寸,但是任何締約國認為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以建造排水量為1萬噸的巡洋艦。

條約附加規定到1937年3月,假如日本與義大利不加入,主力艦的限定自動放寬到標準排水量4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