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

《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

海倫是個熱愛閱讀舊書的紐約作家,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裡,她在閱讀中找到心靈寄託;然而,紐約的書店卻始終無法滿足她這個需求。因此,一間倫敦舊書店的廣告很快就吸引了她,從此她和書店主管法蘭克以及所有員工,便透過書信展開數十年的訂書、買書歷程,以及心靈與情感的交流。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窮困的女作家海蓮受不了紐約昂貴庸俗的古舊書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學評論》上的地址,給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後來被海倫派去倫敦偵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時代的書店”)寫了一封信,求購一些舊版圖書,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書就來了,那些書令海倫的書架相形見絀。雙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達成,除了海倫有一點點麻煩,她是個連付帳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說將英鎊換算成美元了。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經理弗蘭克·德爾除了滿足她購書的要求外,還給她準備了英鎊和美元兩種發票。溫暖的相知藉助、娓娓道來的書信,很塊就俘獲了遠隔重洋的海倫和弗蘭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國百廢待興,物資實行配給制。海倫就從美國給書店的店員們寄來火腿雞蛋和香腸,讓他們吃到很久沒有見過的“完整而大塊”的肉。而弗蘭克並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開始在英國各地奔波,出入豪宅,為存貨不多的書店添置新品,踏破鐵鞋,為她尋覓難得一見的珍本。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書信成為他們平靜流淌的生活中無時不在的旁白。
海倫不是沒想過去倫敦看看書店看看弗蘭克。她終於有了自己的積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費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著她留在了紐約。她只好給弗蘭克寫信:“我陪著我的牙,而牙醫卻在渡蜜月,他的結婚費用是我出的……”
弗蘭克只好為她和剛剛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書照買,信照寫。到了這一天,海倫的信三個月後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蘭克於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倫馬上趕到查令十字街84號。走進即將被拆遷的馬克書店時,距離她第一次給這裡寫信,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她笑著對空蕩蕩的書店說:“我來了,弗蘭克,我終於來了。”

演員表

安妮·班克羅夫特AnneBancroft....HeleneHanff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FrankP.Doel
朱迪·丹奇JudiDench....NoraDoel
JeanDeBaer....MaxineStuart
MauriceDenham....GeorgeMartin
埃里諾·大衛EleanorDavid....CecilyFarr
梅塞迪絲·魯爾MercedesRuehl....Kay
DanielGerroll....Brian
WendyMorgan....MeganWells
伊恩·麥克尼奇IanMcNeice....BillHumphries
托尼·托德TonyTodd....DemolitionWorkman

演員介紹

《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
安妮·班克羅夫特,美國電影女演員,1931年9月17日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原名安娜·瑪麗亞·路易斯·伊塔里亞諾。四歲開始在舞台上表演舞蹈,後在美國戲劇學院學習表演,又進美國演員研修所深造。1950年她用安妮·馬諾的名字首次作職業性演出。1952年演出了她的第一部影片《不必費心忙碌》,扮演一個小角色。以後的幾年時間裡,安妮·班克羅夫特在好萊塢拍了一些B級片,只有在《最後的邊界》(1956)里扮演騎兵上校的妻子一角,尚有些深度。1958年去紐約,先後主演了兩部由威廉·吉布森編寫的舞台劇《你上我下》和《奇蹟創造者》。前者同亨利·方達合演,她因演技精湛而獲得托尼獎。後者描寫美國盲聾女教育家海倫·凱勒童年的一段生活,她扮演女教師安妮·沙利文一角,感人的演技使她獲得紐約戲劇評論獎和第二個托尼獎。這兩齣戲都是由阿瑟·佩恩執導。1972年《奇蹟創造者》搬上銀幕,仍由佩恩擔任導演,他堅持仍由安妮·班克羅夫特扮演安妮·沙利文,她又以出色的演技獲得第三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以及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女主角獎和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的最佳外國女演員獎。

安妮·班克羅夫特在六十年代還演了兩部獲得很高評價的影片,一是英國片《吃南瓜的女人》(即《太太的苦悶》),她扮演一個有八個子女的媽媽在家庭和婚姻問題上遇到不少挫折。這個角色使她獲得1964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好萊塢外國新聞記者協會劇情片最佳女主角金球獎和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外國女主角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提名。另一部是《畢業生》,她獲得1967年好萊塢外國新聞記者協會喜劇、歌舞片最佳女主角金球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的提名。1977年,她在影片《轉折點》里扮演芭蕾舞演員,獲得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發主角獎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提名。1977年,她在影片《轉折點》里扮演芭蕾舞演員,獲得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女主角獎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提名。

安妮·班克羅夫特能扮演各種類型的婦女角色,她在約翰·福特導演的《七婦女》(1966)里扮演一個意志堅強、自我犧牲的女英雄,在《青年溫斯頓》(1972)里扮演邱吉爾的母親倫道夫·邱吉爾夫人。此外,1979年她還自編自導並自己主演了影片《胖傢伙》

影片評價

《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
這個苦甜交織、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根據美國猶太小說家海倫妮·漢夫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以一個紐約的女作家和倫敦的一個書店老闆書信往來的20年反映出對文化的嚮往和熱愛。不僅故事新穎別致,片中還有不少獨特的鏡頭:它打破常規,讓一封信單獨出現在鏡頭中或是讓鋼筆和打字機在紙上划動,由於信的內容和人物的行動相吻合,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還極大地豐富了角色表達的方式。這部1986年度的美國賣座片曾在第二年的第15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影片賞析

影片改編自海倫·漢芙的作品,原書被世人稱做“愛書之人的聖經”。雖然《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有著不同的影視版本,這部出品於1987年的卻被普遍譽為是一部優秀的電影。飾演海琳的安妮·班克羅夫特把一個潦倒的女作家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形象,她的敏感、善良、精神至上,還有她那20多年未能與摯友謀面的遺憾無一不令人感動。有著愛爾蘭血統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則完全不同於他後來在《沉默的羔羊》中的暴戾和兇殘,把一個嚴謹、儒雅、一絲不苟的英國紳士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我承認我是老古董了,因為當我看見位於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裝滿古樸書櫥的古董書店時,禁不住一陣激動。這是一家二手書店,名叫馬克書店。書店的日常管理人是法蘭克·杜爾,一位優雅博學的英國紳士,他經常奔波在英國各地的豪宅,去收購那些舊書用來出售。他盡力滿足各種顧客的需要,因為他明白作為一個愛書人對書本的重視和珍愛。書店把廣告做到了美國的書評雜誌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紐約的女作家海倫·漢芙看到。她正為尋找幾本英國作家的書發愁,於是從1949年10月5日開始,她和馬克書店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鴻雁友情,直到1969年法蘭克去世後的幾個月,在書店即將拆遷時她才有機會來到倫敦這家書店。二十年因書結識的友情清淡如水卻彌足珍貴,漢芙的熱情坦誠和法蘭克的含蓄雋永躍然紙上,相映成趣。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美國女作家海倫·漢芙親身經歷改編的,當她把二十年里和馬克書店所有的來往信件以及她在倫敦一個月的遊記寄給美國《讀者文摘》發表後,小說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電影也在1987年的時候獲得了當年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取勝的當還是這種清新雋永的感情。影片再現了戰後倫敦古樸的建築風格,在音樂和色彩上增加了濃厚的懷舊氛圍。儘管連男女主角直接交流的機會都沒有,可是場景的銜接和時代背景的展示充分彌補了故事情節的單薄,讓人欣賞的時候不禁為之沉醉。我甚至開始愛上電影中的倫敦,正如海倫說的想去倫敦尋找英國文學中的倫敦一樣,我喜歡英國文學,可是我接觸到的只是漢化的倫敦,真希望自己有機會可以體驗純正的英語文學,就像朗讀中國文言文時的感覺一樣,美妙而又神奇。閱讀是一種神聖體驗,而對語言的解讀感受更是一種艱辛而又充滿樂趣的過程。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自己和海倫一樣愛書。可是和她相比,我對書的喜愛顯得那么虛偽,書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給自己一種似曾閱讀的感受,而不是真的。我喜歡買書,每次出差在城市中尋找的就是書店,遍布各地的好像只有新華書店這樣大而全的倉庫。迄今為止,關於書店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大連的沐文堂,友誼廣場前不足三平方米的店鋪卻充溢了書的香味。“購買尚未讀過的書有違我的原則,就像買沒有試穿過的衣服”,這是海倫的藏書宣言。我想我贊成她的觀點,不過卻已經沒有機會在圖書館裡看書了。我喜歡圖書館的閱讀感受,靜靜的,安逸的,空氣中只有這種陳腐濃郁的紙香,耳邊只有別人輕翻書本的沙沙聲,在空曠的大堂里那是一種美妙的音樂,而你的心神總會在這個時刻貫通作者的神思。閱讀是一場智慧的交流,作者在字裡行間藏進謎語般的哲思,而閱讀者更像是一個解字謎的體驗者,抽繭剝絲的沉醉會感受到與先知對話的享受。面對著書房如山的書籍,這部電影讓我汗顏不已。書本只為愛它的人存在著價值,這和人一樣。你說自己愛它卻只把它束之高閣,就像你說愛一個人卻讓她的心沾滿灰塵一樣罪過。所以,愛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體驗,否則汗牛充棟等同與一無所有。我想我該感謝海倫,她教會了我要愛人般地愛書。別只想著去買它,如果你不看它就讓它存在著該存在的地方。

一直想過這樣的生活,在確認自己是老古董之後更是如此,像法蘭克般地生活,在平靜安逸中充滿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生活中的法蘭克總是溫文爾雅的。在書店裡他是個好經理,他兢兢業業地為書店工作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里,他為每位愛書人奉獻了自己的淵博學識和殷勤服務,當找到一本顧客需要的書時他臉上洋溢的不僅僅是高興,更是一種滿足和幸福。愛書人對書的欣賞不存在時空限制,特別是在翻閱二手書的時候除了和作者進行精神交流之外,還可以和以前的閱讀者進行情感交流。我看書也喜歡在書頁的間隙寫下自己稚嫩的見解,也許很多年以後,當我的書傳到別人的手上,當他能夠通過我的文字感受我感受到的,那也算是一種思想的永恆。家庭中的法蘭克是個慈祥的父親和稱職的丈夫,儘管他的妻子諾拉不能進入他真正的精神層面,儘管諾拉在他死後寫信告訴海倫甚至嫉妒他們之間這種交流,可是他對家庭真誠的愛沒有改變。他和海倫跨越千山萬水、延續20年的純潔無私的友誼更是見證了他高尚的人格。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鏡頭,法蘭克在知道海倫因為治療牙齒花費了本該來倫敦參加女王登基大典的費用,不能前來倫敦的時候,他在鏡頭前喃喃自語,呆滯了一陣,眼神空寂落寞,儘管持續時間不長,可是充斥在全場甚至瀰漫到電視機前的傷感讓人扼腕痛惜。那是唯一一次有可能見面的機會最終還是沒有實現,而海倫的倫敦之行已經是在法蘭克因病去世的幾個月之後了。人生就是一場閱讀和寫作的過程,閱讀是為了學習,寫作是為了記載,只有書本才可以見證永恆的人生,正如海倫·漢芙朗讀的英國17世紀詩人約翰·鄧恩(JohnDonne)的詩歌一樣:
“Allmankindisonevolume,
Whenonemandies,
onechapterisnottornoutofthebook,
buttranslatedintoabetterlanguage.
Andeverychaptermustbesotranslated,
Godemploysseveraltranslators,
Somepiecesaretranslatedbyage,
Somebysickness,somebywar,somebyjustice,
ButGod’shandshallbindupallourscatteredleavesagainforthatlibrary,
Whereeverybookshalllieopentooneanother.”
這首詩歌正是理解電影的一個註解,其實我原本該用電影裡現成翻譯的對白,可是我不希望能夠讀懂的人會有絲毫理解上的偏差,如果這樣的話我會對自己犯的錯誤難以釋懷,因為別人也會像我對待那個翻譯這部電影名字的人一樣深惡痛絕了。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Brooksfilms[美國]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1987)(USA)(theatrical)
ColumbiaTriStarHomeEntertainment(2002)(Netherlands)(DVD)
哥倫比亞三星[巴西](Brazil)(DVD)/(Brazil)(VHS)
其他公司
SheppertonStudiosLtd.[英國]moviestudio
ChoirofSaintThomasChurchFifthAvenue,NewYork[美國]specialthanks
LeeElectrics[英國]lightingequipment
MayflowerRecordingLtd.[英國]adrrecording
MutualBroadcastingSystem[美國]specialthanks
NationalScreentitles
NewYorkCityMayor'sOfficeofFilm,TheaterandBroadcasting[美國]specialthanks
NewYorkPoliceDepartmentMotionPictureUnit[美國]specialthanks
Newmark&Co.decotowers

上映日期

美國USA1987年2月13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87年4月30日
蘇聯SovietUnion1987年7月......(MoscowFilmFestival)
荷蘭Netherlands1987年11月12日
西德WestGermany1988年10月18日......(videopremier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