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低調不是教人奴顏婢膝,厚黑不是教人兇狠殘忍。低調是一種藝術,平時低調做人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鋒芒畢露會死得很難看。目錄
第一章放低姿態,給自己著點“保護色”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低處修心,高處成事
低姿態是最佳的自我保護之道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
謙卑處世人常在
大智若愚,實乃韜光養晦之術
平和待人,給他人留有餘地
時機未成熟時要挺住
羽翼未豐時,要懂得讓步
在“愚”中等待時機
主動吃虧是風度,也是智慧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
恃才豈能小瞧人,任性何必得罪人
第二章放寬心境,平和為大智慧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身居高位更要保持平常心
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
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怨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
謙遜是使你終生受益的美德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對待下屬要寬容
簡樸是低調做人的根本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第三章深藏不露,熟知中庸之道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出頭的椽子易爛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放低自己方是上上之策
寧拜人為師,勿好為人師
做人不能太精明
規避風頭,才能走好人生路
忍耐一時,也許便可峰迴路轉
功成身退,天之道
有時求勝反不如求敗
強在弱中取,進在退中求
鋒芒畢露者前途無“亮”
優勢過多易遭忌,深藏木露保自己
第四章謹言慎行,在言辭上要低調
不要揭人傷疤
放低說話的姿態
說話時不可傷害他人的自尊
得意而不要忘形
禍從口出,沒必要自惹麻煩
莫逞一時口舌之快
說話不可太露骨
口出狂言者禍必至
捧人時要注意方法
第五章戒除急躁,低頭方能抬頭
理智慧型克制情緒,左右行為
放低身份,才能走向高處
勿自高自大,要做到謙卑
主動示好,溫和勝過暴戾
放下架子,恃才不可傲物
不衝動,不率性而為
不急不躁,隨遇而安
脾氣好,命運就好
第六章能方能圓,手段決定身段
把恭維進行到底
背起吃虧的“黑鍋”
不把喜怒掛在臉上
假痴不癲,深藏不露
裝瘋賣傻,委曲求全
平常心下的“不平常”
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
小不忍則亂大謀
裝作“可憐”惹人疼
煉就火眼金睛,燒香不要拜錯佛
剛柔並濟,彼此互依
第七章把握好抬頭與低頭的時機
別為面子失去“位子”
小聰明絕非大智慧
主動示弱,不逞匹夫之勇
以柔克剛,用柔弱保全自己
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能屈能伸才能笑到最後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放縱
時機不到,不可強出頭
糊塗處世,精明做人
不驕不狂,看淡自己的優勢
不要告訴人家你更聰明
低姿態為人處世,高水平傳道授業
學會低頭,不可沽名學“霸王”
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頭
與其征服,不如讓人心服
不要爭功搶功
第八章減少阻力,對人厚而對事黑
把醜事辦得看上去也很美
該小人的時候,絕對不能君子
學會“推”的處世技巧
對小人,該黑心時就黑心
行小人之腕,持君子之心
用厚黑手段樹立硬派形象
感情投資是“厚”,加以利用是“黑”
有些事,該黑臉時就要黑臉
對事要黑,對人要厚
第九章善於借勢,尋找人生的“跳板”
三顧茅廬,禮賢下士
良主善識人,方能成大器
王侯無種,學會識人善用
欲成大事,謀“勢”為先
順風揚帆,舍小取大
借冕生譽,提高自己
學會借勢,凸顯自我
借雞孵卵,為自己增值
順水推舟,學會巧做人情
第十章慧眼識人,心中藏先機
慧眼識人,把人心看透
察顏觀人,看透其本性
舉止辨人,一動泄露本相
勿以貌鑒人,要窺透內心
言色析人,透過神情猜測對方內心
品讀他人,透過志趣觀察其品性
昕聲辨人,一語識破天機
聽話聽聲,巧辨與巧設弦外之音
善於傾聽,多聽少說
前言
看盡中國的歷史,最終得天下者不一定是最聰明的那個,也不一定是實力最強的那個,古代那些成大事者無一不是深諳處世之道,懂得厚黑智慧的人。就拿三國時的劉備來說,可真算是深得劉邦真傳。劉備從草根階層躍到皇帝的位置上,不得不說他是個成功者,這一點也和他的祖先劉邦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在開始的時候,他比劉邦的地位可能還要低一些。他們另一個共同點就是在處世時相當有一套,這也是他們成功的秘訣。劉邦和劉備平時都不是張揚的人,而且還很會利用他們的低調和示弱讓別人為他們賣命。比如劉備,每次一打完仗都會毫不給自己留面子地在父老鄉親們面前大哭一場,以獲得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真可謂情真意切。即使身處險境時,厚起臉皮地示弱也讓他們躲過了無數次災難,曹操夠狠,也夠疑心,但最終還是放虎歸山了,這也得歸功於劉備懂得低調做人,這一點又與他的老祖宗劉邦在項羽面前卑躬屈膝有共同點。
再說中國鼎盛時期的唐太宗年代,唐太宗是個好皇帝,未做皇帝之前也是個懂得處世之道的面厚心黑之人。從前他雖然有功,但他卻未張揚,一直保持低調的行事作風,直到哥哥和弟弟嫉妒他的才能,想把他置於死地時,他的野心才開始顯露出來,殺死兄弟後,李世民又把兄弟的兒子都殺死以斬草除根,最後又逼李淵退位。若無一定的為人處世手段,想做到這一步是很難的,但也正是因為他的低調和厚黑功底,還有忍小以謀大的決心,成就了這位千古明君。
正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我們所說的低調和厚黑並不是要告訴大家變得多么冷酷無情,而是告訴大家在處世時要精於算計,不可過於張揚,一個人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時,就成了“出頭鳥”,這是失敗的開始,而上面提到的與大英雄站在對立面的人物,幾乎都是犯的這樣的錯誤。
陝西省的兵馬俑中挖掘出了一種跪射俑,他們的穿著、姿態和其他兵馬俑類似,只是他們的姿勢是蹲跪的形狀,左腿曲下去,右膝跪在地上,右腳豎起來用足尖著地。上身向左側,雙眼凝視左前方。
挖出這些兵馬俑本身沒什麼奇怪的,但是在秦陵中挖出的許多兵馬俑大多都是被壓成碎片然後由考古學家們按照拼圖的方式拼接到一起的,以前從未有過這么完整的造型。連青銅器出土的時候都是很容易被壓碎的,何況陶俑遠沒有青銅器堅固,可是這些跪射的陶俑卻保存得很完整。
後來考古學家解答了人們的疑惑:跪射的姿勢在古代又稱為坐姿,這是一種弓弩射擊的基本動作,保持這樣的姿勢射擊時重心穩,不僅省力氣,而且便於瞄準,是射擊時很理想的一種姿勢。這種姿勢的兵馬俑之所以保持完整,是因為在土壓下來的時候,這些俑體形緊湊,重心低,所以不易受到衝擊,因而沒被壓碎。專家還說這種跪射俑的製作過程比其他俑的工藝要複雜,這是兵馬俑中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偉大作品。可以說跪射俑保存完好的原因應該歸功於它的“低調姿態”。
有人說“低調”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低調是一種心態,但並不是不努力,不奮鬥,而是因為有更大的目標在前面,所以暫時低姿態,只有盲目地低姿態,那才是真正的消極。在高處成事的人往往都是從低調中做起來的。
精彩書摘
懂得謙卑處世的人才是真正精明的人,謙卑是一條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這條法則的人必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幫助。華佗是漢代著名醫學家。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因為頭痛請華佗給他看病,華佗看了看說:“你得的是頭風病,藥倒是有,只是藥引子很難找。”“得用什麼做藥引子呢?”“活人的腦子。”年輕人一聽,立刻呆住了,這種藥引子過了幾天,這位年輕人又找了位老醫生,老醫生問他:“你找人看過嗎?”“我找華佗看過,他說要用活人腦子做藥引子,沒辦法,這病是沒法治了。”老醫生說:“用不著找活人腦子,去找10個人們戴過多年的舊草帽,煎湯喝就行了。”有一天,華佗又碰到這個年輕人,見他神清氣爽,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問:“你的頭風病好了?”“是啊,多虧一位老醫生給我治好了。”
華佗打聽了治療經過,就想向老醫生請教,但是他知道,如果老醫生知道他是華佗,肯定不會收他為徒,於是,他裝扮成一名普通人,跟那位醫生學了三年徒。
一天,這位老醫生外出了。門外來了一位肚子像籮、腿也很粗的病人,這個病人聽說這兒有名醫,便跑來求治。徒弟們不敢隨便診治,就叫病人改天再來,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給我治一下吧!我家離這兒不近哪,來一趟不容易。”這時,華佗見病人病得很重,就說:“我來給你治。”說完,他拿了二兩砒霜交給病人說:“這是二兩砒霜,分兩回吃。記住千萬不要一次全吃了。”病人接過藥,連聲感謝。病人走後,另外一個徒弟埋怨他:“砒霜是有劇毒的,如果把人吃死了怎么辦?”“這人得的是鼓脹病,必須以毒攻毒。”“治死了誰擔當得起?”華佗笑著說:“不會的,出了事就拿我問罪。”那個大肚子病人拿藥走出了村外,正巧碰上老醫生回來了,病人就上前又問了一下。老醫生說:“你這病容易治,買二兩砒霜,分兩次吃就可以了。”病人一聽說道:“你徒弟和你說的一樣,他也是讓我分兩次吃。”老醫生接過藥一看,果然上面寫得十分清楚,不由得心裡琢磨:“我這個方子除了一位老道和華佗知道外,還沒有別人知道,我並沒有傳給徒弟呀。”
他回到家裡,問兩個徒弟:“剛才大肚子病人的藥是誰開的?”徒弟指著華佗說:“是他開的,我說這藥有毒,他不聽。”華佗不慌不忙地說:“這人得的是鼓脹病,用砒霜正好是以毒攻毒。”“這是誰告訴你的?”“一位老道人,我在他那兒學了幾年。”老醫生這才知道原來他就是華佗,於是連忙說:“華佗,你怎么到我這兒來當學徒?”華佗這才說出求學的理由。老醫生聽完華佗的話說:“以你現在的身份,還到我這兒來吃苦,真是難得。”於是老醫生立刻把治頭風病的方子傳授給了華佗。
與華佗做法類似的還有南唐時一位叫鍾隱的畫家。
鍾隱年紀不大就已經很出名了,但是這一切對鍾隱來說卻沒有值得欣喜的地方,他每天仍然在書房裡潛心作畫,萬不得已才去應酬一些瑣事。
鍾隱的妻子對丈夫這么做有些不太明白。一天,鍾隱正在畫畫,妻子就走到他身邊幫他研墨,最後忍不住問:“現在你有家財萬貫,才華也受到世人的認可,為什麼你每天還要這么辛苦呢?”鍾隱聽妻子這么說,便放下筆拿過一幅畫問:“你看這畫怎么樣?”妻子說:“這我不太懂,不過我覺得那鳥像活的一樣。”鍾隱又拿了另一幅畫,問:“你再看這幅如何?”妻子說:“這隻鳥看上去呆頭呆腦的。”鍾隱說:“第一幅是別人畫的,而第二幅是我畫的。雖說我在山水畫上有點成就,可在花鳥畫上還差很多呢。”
鍾隱知道如果想畫好,必須要有名師指點,他開始四處打聽擅畫花鳥的名師。一天,在和一個朋友吃飯時,鍾隱問其能否給他引薦一位名師,朋友說:“我倒認識一個叫郭乾暉的人,他很擅長畫花鳥畫,聽我妻子說,他畫的牡丹竟把蜜蜂給招來了,只不過這個人恐怕不會教你,因為他連自己的畫都不願意給別人看,而且他畫畫兒還總躲著人。”鍾隱便開始四下打聽關於郭乾暉的訊息,當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時,他就報名了。
鍾隱打扮成僕人的模樣進入郭府,雖然每天干活累得他腰酸腿疼,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暉的畫,這讓鍾隱更加堅定地在郭乾暉左右工作,只是希望能親眼看他畫畫兒。可是每到作畫時,郭乾暉總是把他打發出去。
鍾隱的家中沒有人知道他賣身為奴去學畫的事,連他妻子也只知道他出遠門了,當朋友去看他時,家裡人只說是出了門,卻不知道去了哪裡,這讓人們起了疑心,最後連他的家人也起了疑心,於是開始在大街小巷貼告示尋人。
恰巧郭乾暉出門,聽人說鍾隱失蹤了,而且細聽年齡和長相,覺得和家裡的那位年輕僕人很相似,他剛好來家裡兩個月。“難怪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自言自語道,“不過他倒真是個謙虛的人,有這樣的學生是我的幸運。”鍾隱終於以謙卑的求學態度感動了郭乾暉,郭乾暉把自己作畫多年的體會和技藝都傳授給了鍾隱。
一個人即使在功成名就時,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虛心地向他人請教,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懂得謙虛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許多人都有不謙虛的缺點,而這種人大多是自以為是之流,所以看不到別人的長處而喜歡自誇和愛慕虛榮的。他們必定不會取得大的成就,也必定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