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碳關稅”和“碳減排”兩個方面入手,挖掘出了隱藏在兩者背後巨大的陰謀。美國和歐盟等已開發國家借力環保問題企圖扼殺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生存空間,讓開發中國家為溫室氣體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機買單,繼續牽制和盤剝開發中國家,以維持兩極世界的格局。全書深入地觸及了隱藏在碳關稅、碳排放等國際經濟協定背後的陰謀,對歐美積極構築的“低碳”壁壘給予了深扒,並對碳經濟地圖、碳貿易、低碳未來圖景等一系列國際政治經濟動向進行了詳盡地解析。
作者簡介
勾紅洋,四川鹽亭縣人,現為廣東某著名金融機構首席市場分析師、經濟師。長期研究巨觀經濟,為國內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中國GDP核算體系進行過系統修正的第一人,使之能全面反映社會經濟的運行情況。在《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發表過大量的研究分析文章,對中國及全球經濟有全面的認識。
書籍評論
“低碳”是陰謀?
用動機論以及陰謀論來解釋世界是一些人常用的選擇,只不過,這樣的解釋能否讓人信服也常讓人懷疑。現在,就有一本書專門談低碳是陰謀,這就是《低碳陰謀——中國與歐美的生死之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2007年的第四份全球氣候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事實,而全球氣候變暖90%是人類的責任,因為人類使用了太多的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幅增加。
然而,這個結論遭到多方批評。例如,持反對意見的一批科學家在1993年成立一個針鋒相對的組織,NIPCC。NIPCC於2009年6月發布了題為《氣候變化的再思考》報告,對2007評估報告逐條作了尖銳批評。
不過,過去反駁全球變暖和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責任的很多人都只是認為IPCC的結論不正確。但是,《低碳陰謀》一書則認為,把全球變暖的責任推到碳身上,並要在全球實施“碳關稅”和“碳減排”其實是一種巨大的陰謀,本質是美國和歐盟已開發國家借力環保問題企圖扼殺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生存空間,讓開發中國家為溫室氣體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機買單,繼續牽制和盤剝開發中國家,以維持兩極世界的格局。
這種說法顯然會深得開發中國家的人心,因為中國乃至其他開發中國家都對已開發國家所主持的碳減排標準的不一致深感不滿,也許這才是哥本哈根會議沒有達成協定的根本原因。但是,“低碳陰謀”比批評全球變暖不是人類造成的更進一步,因而需要拿出更多的證據來加以證明,否則就有誣陷之嫌。
《低碳陰謀》採用了中國著名氣象科學家竺可楨兩篇論文的研究結果來反駁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一是1961年發表的《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二是1972年發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前一論文依據北冰洋海水衰減、蘇聯凍土帶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後退、海面上升等文獻資料記載的地理現象,證明20世紀氣候逐漸轉暖,並由此追溯了歷史時期和第四世紀世界氣候、各國水旱寒暖轉變波動的歷程,發現17世紀後半期長江下游的寒冷時期與西歐的“小冰期”一致。
該論文證明,20世紀的氣候逐漸變暖和歷史上地球氣候的冷暖交替是自然界自身的規律在起作用。在歷史上,尤其是在工業革命前,人類根本就沒有排放二氧化碳,但地球照樣有冷暖交替,因此與二氧化碳無關,人口因素在氣候變遷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竺可楨最後指出,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可能是引起氣候波動的重要原因。氣候大變動的原因主要受太陽輻射的控制,小變動的原因則與大氣環流活動有關。
後一篇論文則充分利用中國古代典籍和方誌的記載、考古成果、物候觀測和儀器記錄資料,得出了數千年里中國氣候沒有一直變暖,也沒有一直變冷的結論。中國歷史上的氣候變化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每次波動周期歷時約400年至800年。這些變化根本無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被妖魔化了嗎?
《低碳陰謀》甚至認為,人類現在對二氧化碳有一種妖魔化的趨勢,但實際上,二氧化碳並非妖魔。
2009年底,世界氣象組織在瑞士日內瓦發表《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公報說,2008年大氣中的大多數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可長期留存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創下工業革命以來的新紀錄。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為385.2PPM,與2007年相比增加2.0PPM,呈繼續增長趨勢。而工業革命之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大約為280PPM,幾乎固定不變。
但是,即使是這些權威數字在作者看來也有誤導之嫌。
第一,從280增長到385.2,增長了192%。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但PPM的計算標準是百萬分之一,換算成百分比,也就是從0.028%上升到0.03852%,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比例仍然很小。
其二,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上,二氧化碳濃度是極不穩定的。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地質學家施普特爾等人通過分析距今6.35億年前形成的石灰岩中的同位素髮現,當時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為1200PPM,這一濃度是當今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的32倍左右,可謂超級溫室。但是,在地球上億萬年的演化史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幅下降。
此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固然會增加溫度,但是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對作物的生長是有好處的。一般來說,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最適濃度是1000PPM,所以二氧化碳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氣肥。因此,如果從作物生長的角度來看,二氧化碳不僅不能減排和被捕捉來埋在海底,反而應當讓其排放在大氣中促進作物的生長。所以,認為二氧化碳是一種污染源就是在妖魔化二氧化碳,而“碳減排”和“碳關稅”簡直是天方夜譚。
忘記行星,去拯救青蛙
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羅伯特·克勞林最近指出不必為全球的氣候變暖擔憂,因為地球會自行解決這個問題。他說,“地質記錄告訴我們,當我們展望未來時,不需要為氣候問題擔心太多,這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換句話說,不管人們往地球上扔什麼,地球都會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將問題解決掉。
克勞林在《美國學者》季刊夏季號上發表的論文指出,地球非常古老,而且經受過很多磨難:火山爆發、洪水、流星碰撞、造山運動,以及各種形式的災難,這些都比人為所能造成的打擊要嚴重。然而,地球仍然健在。它是一個倖存者。對地球來說,氣候變化的危機(假如稱得上危機的話)就像在公園散步一樣。
他認為,大氣中的碳並非過多,而是一直如此。地球完全可以應付。人類為了減排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政府和個人認為他們能改變什麼,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地球才不在乎什麼政府和立法,它不在乎你是不是關掉空調、冰櫃和電視機。
勞克林當然也承認,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導致物種滅絕,例如珊瑚。但讓碳在地下多保留一些時候對動物或有機物來說並不會有什麼不同。真正的物種滅絕問題是人類的人口壓力,例如,居住地的破壞、濫用殺蟲劑、過度捕殺、物種入侵等。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也許能使環保工作朝著人們能夠實現的目標努力:忘記地球,去拯救濕地;忘記行星,去拯救青蛙。
克勞林的觀點對今天人類保護環境和生態很有啟發。他並不反對保護環境,但認為有其他的方向和努力。當然,他也沒有提出和證明現在國際社會提出和討論的“碳減排”和“碳關稅”是一種陰謀。
回到《低碳陰謀》這本書。真要證明低碳是已開發國家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一種陰謀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也需要更多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