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友誼。畫面上共有五人,左邊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長髯,披衣敞懷,端坐石上,雙手撫琴。伯牙的對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著長袍,低頭靜心諦聽。兩人的身後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動、準確的筆墨刻劃了兩個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注,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絹上。為了襯托兩個主要人物,作者還安排了三個侍童,並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應來表達伯牙和子期之間用琴聲傳遞感情並成為“知音”的友誼。這幅畫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繪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繪畫技法上畫家王振朋很好地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畫法,線條挺拔有力,富有彈性,既連綿不斷,又有輕重、粗細、緩急、頓挫的變化。畫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塊略加皴擦,這些豐富而簡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變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顯單調。
此圖最右邊略有殘缺。根據畫上所鈐印章可知,該圖在元朝時為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歸著名收藏家梁清標所有,乾隆時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
作者簡介
王振朋(生卒年不詳,約活躍於14世紀初期),字朋梅,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後遷居永嘉(今屬浙江省),曾在南宋擔任過官職,入元後,因其畫藝極受元仁宗賞識,於延祐年間在宮內秘書監供職,皇帝賜號“孤雲處士”,後任官漕運千戶。王振朋在宮內得以觀覽古代名畫,技藝大進。他擅長畫人物和樓閣界畫。
相關名詞解釋
呂氏春秋 是戰國末秦國宰相呂不韋集合其門客共同編寫的一部圖書,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屬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畫家。神宗熙寧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學,喜藏鐘鼎古器及書畫。擅畫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馬,更以白描畫法獨步當世,被評者推為宋畫第一。
白描 傳統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指用墨線勾畫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為“白描”。
渲染 中國畫技法之一,屬輔助性用筆,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處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積的濕筆在形象的外圍著色或著墨,烘托畫面形象。
皴 中國山水畫技法之一,即用乾、濕不同的筆墨畫出樹、石、山體的紋理,增強其質感。皴法有許多種,如大、小斧劈皴,刮鐵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變革往往是新的山水畫風誕生的契機。
石渠寶笈 中國書畫著錄書,共有三編,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編纂,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編成書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冊;三編成書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書中收錄的均為清朝宮廷所藏之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