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

人生問題是哲學的永恆主題。古往今來,多少人為此殫思竭慮,多少人為此孜孜求索。人們不僅追問“人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而且追問“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值得一過的人生”。然而,人生的無限豐富性和無窮可能性,使我們永遠不可能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答案。《人生哲學》作者試圖從中觀、微觀和巨觀三個層面審視人生觀念的不同形態,表達對人生問題的感受和見解,揭示中西方人生概念的不同格調。全書除前言和結語之外,共分四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一章“文化的人生”,試圖把人看成文化的作品,把人生看作文化的人生。作者認為,文化是人的本性的自我開展,它反映了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歷程。作為生活的表達,文化不但映照著人的形象,而且塑造著、豐富著人生。
第二章“創價的人生”,試圖從價值論的立場探討人的“為我價值”與“為他價值”,並從價值實現的社會向度細說人對最高價值即生命、自由與尊嚴的自覺。
第三章“苦樂的人生”,試圖從成功與失敗、快樂與痛苦、失望與希望、厄運與幸運的辯證法出發,闡明消極經驗對於人生的價值以及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可能途徑。
第四章“超邁的人生”,從天地人的三重統一出發,闡述以審美的態度、超邁的精神去創造和享有人生的重要性,指出審美的人生對於提高人的境界的意義。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文化的人生
第一節人是文化的作品
第二節文化的斷裂與人的自救
第三節道德形式的文化
第二章創價的人生
第一節審視人的價值形態
第二節為我的價值
第三節為他的價值
第四節價值實現與社會向度
第五節“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
第三章苦樂的人生
第一節痛苦中的快樂
第二節厄運中的幸運
第三節痛苦的意義
第四節逆境對於生命的價值
第五節奇蹟在厄運中出現
第六節失望中的希望
第四章超邁的人生
第一節反思與天地的齊一
第二節自然與人生
第三節做宇宙的市民
代結語:中西方人生概念的不同格調
一、“知識本位”和“道德本位”
二、差異的兩重性與互補性

前言

我們跨入了21世紀。展望新世紀哲學的發展前景,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這將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哲學轉向的一大特徵。哲學交叉學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組新興學科群,它包括經濟哲學、政治哲學、文化哲學、歷史哲學、社會哲學、宗教哲學、道德哲學、法哲學、人生哲學、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生態哲學、心理哲學、語言哲學、邏輯哲學、藝術哲學、管理哲學等學科分支。
21世紀是以問題為中心的世紀,恐怖攻擊、兩極分化、知識經濟這些複雜的問題使近代以來傳統的學科分類無能為力,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越來越要求學科交叉,哲學交叉學科正是代表了這一國際、國內哲學發展的最新趨勢。1996年,復旦大學哲學系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我們研究了國內外28所大學哲學系課程設定,發現交叉學科是國外大學普遍開設的課程,而在國內則幾乎是空白。尤其是牛津大學哲學系的課程設定,對我們觸動很大。牛津大學哲學系有七個交叉方向,包括哲學與生理、哲學與宗教、哲學與現代語言、哲學與數學,但是學生選擇最多的是哲學與政治、經濟,選擇這一方向的占全體學生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當代最重大的交叉是哲學與政治、哲學與經濟的交叉,這正突現了哲學在解決政治與經濟問題上的重要性。

精彩書摘

第一節審視人的價值形態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存在是人類認識的三重對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的三重關係則構成了人的歷史經緯。每個人都加人這種經緯的編織中,他們或特立獨行,或分進合擊,或協同運演,或相互抵制,或彼此打壓自殘抵消,或迷途不返,自絕於文明的進程之外。
以歷史的眼光觀之,我們看到的常常是這樣一幅景象:有的人聲名顯赫,功高蓋世;有的人作惡多端,人天共憤。前者往往被視為正面價值的極致,後者常常被貶為負面價值的原點。是什麼造成了對個人評價的如此強烈的反差,以致一類人與另一類人的差別甚至大於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呢?
以宇宙的眼光觀之,個人之於歷史,猶如沙子之於大海,大地朝朝暮暮,個人生生死死,展現在人類整體面前的個人簡直如大海浮渣隨歷史的波濤自涌自息。儘管人類長存於個體的不斷消逝之中,但個體依然展示著自己的獨特色彩,顯示出不同的精神品格,即便愚魯如殘者,也能意識到自我是任何他人無法取消的存在。真可謂一人一世界,一“我”一如來。那么,是什麼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別?
以社會的眼光觀之,“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①。因此,生活是人的展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