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代化透視》

二西亞現代化的發展階段 二蘇聯時期中亞現代化的發展 一中國現代化的模式

亞洲現代化透視 特色及評論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課題“全球化與亞洲現代化進程研究”的最終成果。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對亞洲現代化進程進行總體研究。
全球化既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大趨勢,也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題域,“全球化”一詞已經成為各種傳播媒體使用頻率最高的辭彙之一,全球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層出不窮,大有汗牛充棟之勢。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任何民族,乃至於任何個人要想在當今世界立足,必須面對全球化,融入全球化,適應全球化。
現代化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自從近代開端以來,世界現代化進程經過醞釀、準備、啟動和不斷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環視當今世界,已開發國家經過戰後的改革與調整,已經率先進入後現代化社會,廣大的開發中國家亦不甘落後,奮起直追,紛紛推行趕超型的現代化。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將實現現代化作為發展的目標,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決策者不將實現現代化作為基本國策,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將實現現代化作為美好的理想和前景來追求並嚮往。
亞洲現代化在現代化的世界進程中起步晚於歐洲,屬於現代化的後發區,而且發展極不平衡,並時有反覆和中斷。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裡發展成為世界現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中心,特別是東亞經濟實現了騰飛,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東亞奇蹟”,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雖然在20世紀之末,遭受了東亞金融危機的重創,但經過自我調整與改革,東亞經濟已經迅速復甦。而今,亞洲各國的現代化正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地開展,成為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大閃光“亮點”。
全球化、現代化、亞洲現代化作為當今世界發展中三大引人注目的、不可迴避的、不容小視的潮流和趨勢,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和互動關係。從巨觀世界歷史進程的角度出發研究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視野審視亞洲現代化,有助於解讀亞洲現代化的模式、道路、特點和規律。這也是本書作者選取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研究亞洲現代化的主旨之一。
本書的意義在於把全球化研究和亞洲現代化進程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全球化這一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的視角出發,審視亞洲現代化進程。通過對全球化的涵義、動因、歷史進程、效應及現實發展趨向的研究,揭示全球化與亞洲現代化的相互關係;通過探討戰後亞洲各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和教訓,揭示亞洲現代化的模式、道路、基本規律和特徵,並著重探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現狀和前途。這種研究視角與方法既可以進一步推動全球化問題的研究,又可以進一步推動亞洲現代化進程的研究,還可以從全球化、現代化的角度進一步審視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此同時,本課題的研究對於廣大的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以及參與亞洲和世界的一體化進程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世界歷史的巨觀視野出發,論證了全球化的內涵、動因、進程及效應。認為全球化雖然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但目前人們所談論的全球化主要指的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涵義是在生產力發展,特別是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體現,是生產要素、商品和服務交易加速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與擴張,從而使各國的經濟交往不斷擴大、相互依賴關係日益增強,全球經濟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的過程和趨勢。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既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近20年來才出現的新現象。它已經經歷了四五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其間大體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到18世紀中葉是準備階段;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是啟動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形成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是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與配置,總的說來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給各國帶來機遇和利益,也給各國帶來挑戰和弊害。由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存在著差距,而經濟全球化又是在已開發國家主導下進行的,因此,總的來說,對已開發國家,利多弊少,對開發中國家則利少弊多。但也絕不像有人說的那樣,似乎開發中國家無論如何也難逃全球化所帶來的厄運。這是因為,一方面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先進和落後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關鍵在於開發中國家能否順應歷史潮流,抓住機遇,採取正確的對策,真正發展自己。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給開發中國家帶來了機遇和迎頭趕上的有利條件,如開發中國家現代化起步較晚,它們既可以借鑑和吸收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又可以自身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產生“後發效應”,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第二,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審視世界現代化和亞洲現代化進程,把世界現代化和亞洲現代化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巨觀歷史學的視野出發考察近代開端以來的世界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它既是一部現代化的世界進程醞釀、啟動、發展和不斷實現的歷史;也是一部經濟全球化進程準備、啟動、發展和初步形成的歷史。經濟全球化與現代化是同步發展、互相促進、互動作用、互相推動的過程。從本質上說,經濟全球化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是現代性擴張的反應。現代化的核心是工業化,即工業和服務業在社會中占有絕對優勢並起主導作用;經濟全球化則主要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相互交往、橫向聯繫、不斷加強的歷史過程。由於工業主義具有不斷向外擴張的本能,所以現代化在一國啟動,向其他地區擴散的過程,也就導致了全球化進程的啟動和擴散。而用全球化的視野審視亞洲現代化,就是從全球的整體出發,用世界的眼光去考察亞洲乃至亞洲各國的現代化。具體說來就是用歷史的縱向和橫向發展的視角考察亞洲現代化,用馬克思主義“多樣性統一”的歷史觀研究亞洲現代化,用巨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解讀亞洲現代化。
第三、論述了亞洲各區域、各主要國家現代化道路的模式、特點和發展趨勢。從總體上看,亞洲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雖然有密切的聯繫,但是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在現代化發展道路與模式上,西方現代化基本上屬於內源型現代化,而亞洲現代化屬於外源型現代化;在經濟運行機制方面,西方現代化是自由市場經濟,而亞洲現代化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在文化主體方面,西方現代化的文化主體是基督教文化,而亞洲現代化的文化主體是儒家文化、印度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亞洲各地區、各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及模式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東亞是戰後掀起的世界現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中心。日本的重新崛起,四小龍的騰飛、東協的奮起直追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飛猛進,構成了東亞現代化的主鏇律,並且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東亞奇蹟”和“東亞模式”。“東亞模式”是東亞國家和地區依據本國、本地區具體情況採取的一整套經濟政治體制和現代化發展戰略。其經濟體制的核心是工業化,政治體制的主要特徵是政府主導,文化主體是儒家文化,發展戰略是趕超型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東亞模式”雖然受到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的挑戰,但是,作為東亞幾十年積累起來的成功經驗,它沒有也不可能過時。東亞發展模式昭示人們: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情況下,開發中國家能夠自主地發揮本身的優勢,創造出不同以往的現代化道路,當然,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它也不能為所有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現成的和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而且,即便是從自身發展來看,任何發展模式也都要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在21世紀之初,為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10+3”機制富有成效的運行,一個大東亞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模式已經開始浮出水面。
南亞大國印度在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蹣跚,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印度政府開始實施全面改革,印度經濟實力迅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印度的崛起已經成為人們可以預期的事實。五十多年來,印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模式,這就是在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式的混合經濟,實施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農業方面採取綠色革命;在政治結構上全盤採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留下的西方式議會民主制;文化方面則在弘揚印度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行世俗主義,強調種族、種姓、宗教的平等共處,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和提高國家科技水平。經濟全球化的新浪潮對南亞與印度提出了挑戰,印度等南亞國家為此一改以前長期忽視地區合作的冷漠態度開始探索區域化合作的可行方式。
西亞國家屬於現代化的後來國,現代化對它們來說,意味著將現代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引入到傳統的社會組織中去,通過這種“引進”促使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所以,其現代化不是出自社會內在積累的自發演進過程,而是屬於後發外源型模式。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現代化主要是由當政的統治者自上而下強制推行的,因此,改革在西亞國家現代化的啟動、發展、突破、轉折和調整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現得非常突出,改革是推進西亞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國際政治經濟大背景下,對西亞國家來說,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己,是擺在西亞國家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之後,才真正成為國際社會中的正式成員,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參與國際社會,融入到方興未艾的全球化運動之中,與此同時,中亞國家真正開始了按照自己的方式致力於向市場經濟轉軌,實施經濟、政治和其他領域的體制改革和調整,開始了自主的現代化轉型與發展的新時期。應當說,中亞五國獨立十餘年來,經濟得到恢復並發展,政治基本保持穩定,並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積極推進中亞五國之間、中亞五國與俄羅斯、西亞和中國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的現代化從實現方式和手段上來看,經歷了由改革到革命,再由革命到改革的過程。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經歷百年歷程探索之後現代化終於成為中國社會變革的主流趨勢,現代民族國家的建構是這一趨勢的重要前提與基礎。中國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這一現代性理念的支撐下經歷了主題突起(準備和啟動)、主題迷失(受挫與延誤)、主題重現(拯救與超越)以及主題弘揚等幾個步驟。經過55年的辛勤奮鬥,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成就。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初露曙光,中國在2l世紀的和平崛起成為舉世矚目的偉業。
第四,論述了亞洲一體化進程的現狀和亞洲將走向洲際大聯合的發展趨勢,提出了亞洲“合作”、“共贏”既是全球化、亞洲現代化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廣大亞洲國家的人心所向。亞洲是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多,國家也眾多的大洲,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社會發展更具多樣性。但是,在當今世界上,亞洲作為一個大洲整體上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20世紀80、90年代以後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既落後於歐洲和美洲,甚至也不及非洲。所謂“亞洲聯合”、“亞洲一體化”往往被人們譏諷為“美妙的幻想”。亞洲不具備實現聯合的條件嗎?亞洲真的不能實現聯合嗎?作為亞洲的一員,作為亞洲最大國家――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驅使我們對此問題去追根溯源。
也正是在本課題獲得批准立項之後,亞洲的一體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轉機。經過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努力,一個由亞洲人主導的從亞洲的利益和觀點出發,專門討論亞洲事務,旨在增進亞洲各國之間、亞洲各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問交流與合作的論壇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於2001年應運而生了。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後,在推進亞洲區域聯合方面起到了明顯的加速作用。亞洲大多數國家大力推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聯繫日益密切,雙邊、區域、次區域以及跨區域的經濟合作逐步展開。東亞地區合作(10+3)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中國以“10+3”為主渠道,積極與東協攜手推進東亞合作,2003年10月,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與東協簽署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東協內部經濟一體化、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合作、圖們江流域合作等次區域合作正在開展;南亞自1985年成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以來,一體化步伐雖然不盡如人意,但自2003年印巴實現和解以來,為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2004年1月,南盟第12屆首腦會議通過並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南亞七國領導人還希望最終能像歐盟那樣統一貨幣,形成一個互利互惠、繁榮興旺的統一大市場。由此,南亞區域經濟合作駛入快車道;另外,中西亞合作也蓄勢待發,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ECO)不斷探求中亞國家和西亞國家之間經貿合作的新途徑,並希望構築歐亞大陸橋,重建新的“絲綢之路”。與此同時,南亞的大國印度正在實行“東向政策”,探索建立與東協“10+l”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東亞一拉美論壇等跨區域合作也在積極並富有成果的向前推進。而今,實現亞洲經濟一體化,亞洲聯合實現“共贏”、“多贏”,攜起手來,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繁榮的“新亞洲”已經從良好的願望變成了亞洲國家的廣泛共識,“加強合作,促進發展,實現共贏,是亞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個“總體穩定、和平、發展、合作”的亞洲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因此,如果說當初我們選立本課題時主要是出於一種希望亞洲實現聯合共贏的願望的話,那么,在本課題即將完成之時,亞洲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令人欣喜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本課題多少還具有了某種前沿性和前瞻性。
自20世紀末開始,中外學界就不斷有人預測,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亞洲將要崛起”,東方將要取代西方成為“世界的中心”等等。提出這些主張的,既有東方人,亞洲人;也有西方人,美國人。在此,姑且不論這些說法到底孰是孰非,亞洲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正在崛起並將在新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一席之地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亞洲必將以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現代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一個亞洲人希望的自己的“新亞洲”必將屹立於全球化的世界中,隨著全球化、區域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亞洲必將走向整個區域的大聯合。而根據區域化與現代化的互動關係,亞洲一體化的發展,必將給亞洲帶來繁榮,進一步促進亞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這也是本書最終要得出的一個基本的結論。
總之,關於亞洲現代化的研究,在我國學術界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領域。坊間關於亞洲現代化研究方面的著述大多是從亞洲次區域現代化(如東亞、南亞、西亞現代化)或國別現代化(如中國、印度現代化)的角度進行研究的,較具代表性的如:羅榮渠主編《東亞現代化:新模式與新經驗》是研究東亞現代化;張蘊嶺主編《亞洲現代化透視》主要是研究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現代化,或者說主要也是研究東亞現代化;彭樹智主編的《伊斯蘭教與中東現代化》主要是研究中東(包括西亞)地區現代化;林承節主編《印度現代化發展道路》是研究南亞大國印度現代化;陳峰君著《東亞與印度:亞洲兩種現代化模式》是將東亞與印度現代化進行比較研究的著作。此外還有江立華、楊燕樹著《東亞現代化歷史進程》,陳德成主編《中東政治現代化》,虞和平主編《中國現代化歷程》等。這些著作都是研究亞洲次區域或國家現代化問題的力作,對於我國世界現代化和亞洲現代化問題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和有力的支撐。但是,真正將亞洲作為一個整體,從整個亞洲大區域的角度來研究其現代化發展進程,並從全球化的視角來審視亞洲現代化的著述至今尚未見到。這也是本書寫作的初衷之所在,或者說,本書力圖填補學界在這方面研究的一個不足之處。
當然,從全球化的視野審視亞洲現代化無論如何是一個大課題,憑心而論,筆者實在無力承擔如此重大任務,但是,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又驅使我們去嘗試這項艱巨的工作。至於課題做得如何,只有任憑專家和讀者去評說了。

亞洲現代化透視 內容簡介

本書將全球化研究和亞洲現代化進程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經濟全球化這一世界經濟發展視角出發,審視亞洲現代化進程。通過對全球化的涵義。動因、歷史進程、效應及現代化發展趨向的研究,揭示全球化與亞洲現代化的相互關係;通過探討戰後亞洲各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和教訓,揭示亞洲現代化的模式、道路、基本規律和特徵;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現狀和前途,提出了亞洲“合作”、“共贏”既是全球化、亞洲現代化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廣大亞洲國家人心所向的結論。

亞洲現代化透視 本書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全球化視野下的亞洲現代化
第一節 方興未艾的全球化研究
一 “全球化”涵義的多視角考察
二 經濟全球化動因的探爭
三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紛論
四 經濟全球化效應的闡釋
第二節 歷久彌新的現代化研究
一 國外現代化理論的嬗變
二 中國現代化研究的興盛
三 現代化的含義、道路、模式及衡量標準
第三節 全球化視野下的亞洲現代化
一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
二 經濟全球化與現代化
三 全球化視野下的亞洲現代化
第二章 東亞:現代化的新模式與新經驗
第一節 東亞現代化的重新崛起
一 日本步入現代化之路
二 “四小龍”的騰飛
三 “東協”的奮起直追
第二節 東亞崛起的世界歷史地位
一 東亞崛起開創了世界經濟新的增長中心
二 東亞崛起提升了東亞的國際政治地位
三 東亞崛起推動了東亞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東亞發展的新模式與新經驗
一 東亞模式涵蓋的範圍
二 東亞模式的概念
三 東亞模式的特徵
四 東亞模式的評價
第四節 東亞金融危機的新思考
一 東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及特點
二 東亞金融危機的成因
三 東亞金融危機的啟示
第五節 全球化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 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生與發展
二 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成
三 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發展
四 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動因
五 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
第三章 南亞:通向發展與強大之路
第一節 印度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一 印度現代化的前提與基礎
二 印度經濟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三 印度現代化的成就
四 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印度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與社會
一 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架構
二 民主政治體制與政治穩定
三 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趨勢
四 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衝突
第三節 印度的現代化模式及其轉型
一 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徵及其轉型
二 政治模式的基本特徵及其轉型
三 社會文化模式基本特徵及其轉型
第四節全球化挑戰及印度的應對與崛起
一 經濟全球化的衝擊與印度的遭遇
二 印度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及其措施
三 印度在21世紀的崛起
第五節 南亞六國現代化概況
一 經濟發展
二 政治發展
三 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
第六節 全球化與南亞區域經濟合作
一 南盟的成立與初期的發展
二 南亞區域合作的新進展
三 印巴關係改善與南盟合作
第四章 西亞:一個正在展開的改革話題
第一節 西亞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一 西亞現代化的啟動階段
二 西亞現代化的發展階段
三 西亞現代化的突破階段
四 西亞現代化的轉折階段
五 西亞現代化的調整階段
第二節 現代化衝擊下的西亞社會
一 政治制度的演變
二 經濟結構的調整
三 法制體系的改革
四 社會生活的變遷
五 文化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伊斯蘭復興運動與現代化
一 伊斯蘭復興運動的興起
二 伊斯蘭復興運動產生的原因
三 伊斯蘭復興運動與現代化
第四節 全球化與西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 海灣阿拉伯合作委員會的建立與發展
二 中東北非經濟一體化進程
三 “美國一中東自由貿易區”構想
第五章 中亞: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節 中亞現代化歷程的簡要回顧
一 十月革命與中亞現代化進程的啟動
二 蘇聯時期中亞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節 中亞五國經濟發展模式及特徵
一 中亞五國經濟發展模式
二 哈、吉兩國的自由市場模式
三 烏、土兩國的國家指導型模式
四 塔吉克斯坦的中間型模式
第三節 中亞五國政治發展的成就及問題
一 蘇聯時期的政治體制
二 以法治國原則的確立
三 總統制的不斷強化
四 政治參與的擴大
五 政治穩定局面的形成
六 政治發展中的問題
七 政治發展的前景
第四節 全球化與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 中亞五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二 中亞與西亞國家的經濟合作
三 中亞與獨立國協國家的經濟合作
四 中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第六章 中國:民族復興與和平崛起
第一節 中國現代化的早期發展
一 晚清時期早期現代化的啟動與延誤
二 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確立及其轉換
三 早期現代化百年歷程的歷史反思
第二節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一 現代化主題的突起:準備和啟動
二 現代化主題的迷失:受挫與延誤
三 現代化主題的重現:拯救與超越
四 現代化主題的弘揚:成就與經驗
第三節 中國現代化的模式與特徵
一 中國現代化的模式
二 漸進性改革
三 趕超情結
四 政府理念
五 社會主義精神
第四節 全球化與中國的和平崛起
一 近代中國發展機遇的喪失
二 全球化對中國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三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戰略
四 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
主要參考書目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