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代化透視

出版社: 開本: 2000年5月8日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2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
平裝: 42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0開
ISBN: 9787802304055, 7802304059
條形碼: 9787802304055
尺寸: 23.5 x 16.8 x 2 cm
重量: 621 g

內容簡介

《亞洲現代化透視》內容簡介:亞洲的現代化是當代世界現代化發展中成效最突出、內容最豐富的進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裡發展成為世界現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中心,特別是東亞經濟實現了騰飛,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東亞奇蹟”,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雖然在20世紀末遭受了東亞金融危機的重創,但經過自我調整與改革,東亞經濟已經迅速復甦。而今,亞洲各國的現代化正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地開展,成為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大閃光“亮點”。

媒體評論

前言
前 言
現代化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什麼是現代化?如何實現現代化?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這些卻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已開發國家是現代化的先驅和領先者,因此,從趕超的角度來說,現代化主要是開發中國家的問題。自工業革命開始現代化進程以來,開發中國家就被以各種方式納入其中。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相當長時期里,由於殖民主義統治和國內的原因,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一直難以獲得現代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顯著成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殖民體系瓦解,原殖民地國家相繼獲得獨立;然後是開發中國家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相繼開始現代化進程。應該說,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最有意義的發展,而其中,東亞現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又是最有代表性的、最為輝煌的篇章。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有關“東亞奇蹟”的美言比比皆是,以至於許多人把21世紀描繪為亞洲世紀。然而,1997年發生的一場金融危機,使輿論突然轉向,一時間,批評亞洲的聲音驟起。從經濟模式、政治體制到價值觀,無一不遭到批判,從“亞洲的崛起”到“亞洲的衰落”,這似乎發生在頃刻之間。對於亞洲發展的這種突然否定,顯然是不公平的。
應該承認,亞洲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現代化進程因國而異,很不平衡;另一方面,一國之內的現代化進程本身也很不均衡和協調。儘管金融危機的發生有著強烈的外部衝擊背景,但是,內因還是主要的,既有政策上的失誤,也有體制上的弊端。然而,僅僅因為發生了金融危機就全盤否定亞洲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否定其制度上的優點,那是很不科學的。 .
出於客觀、公允和科學評價亞洲現代化發展的考慮,我倡議設立了“亞洲現代化透視”課題組,由我主持,組織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的一些科研人員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們的研究不是為了批駁那些我們認為不正確的觀點,而是旨在通過我們的分析得出比較符合實際和儘可能科學的結論。現代化是一個綜合進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所涉及的不僅僅是經濟發展,還有政治、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研究分別從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現代化的角度進行,以期提供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圖景。儘管我們的課題冠以“亞洲”,但是分析的重點還是東亞。為了進行比較,我們也把印度納入我們的分析視野,因為印度不僅作為亞洲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之一具有代表性,而且作為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使得我們對現代化的研究更具有深刻性。亞洲的現代化是當代世界現代化發展中成效最突出、內容最豐富的進程之一。我們認為,對於亞洲現代化的成就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當然,我們也不能用其進步掩蓋其存在的問題,從其現代化的進程本身來說,尚任重道遠。
亞洲的一大特點是多樣性。要在這樣一本書里全面透視亞洲的現代化進程,深入探究各國的現代化成效和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這樣一本書里論及所有的問題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只能對一些重要的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儘可能指出其最主要的特點和趨勢。
本書是一項集體成果。張蘊嶺作為課題主持,負責課題的總設計、全書的統稿、定稿以及概論部分的寫作;經濟篇由王小敏、于海蓮、周小兵承擔;政治篇由賈都強承擔;社會篇由李文承擔;文化篇由薛克翹、劉建承擔。出於全書結構和內容統一與協調的考慮,主編對各章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把這項研究列為所重點課題,並提供研究資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對此,我們深表感謝。
張蘊嶺
2000年5月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