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白
詩詞正文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
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注釋
(1)機杼,見九卷注。簾櫳,見十一卷注。
(2)《史記》: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見魯連書,汶三日,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於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3)楊齊賢曰:陰虹,指林甫、國忠輩昏蔽其君。
(4)轉蓬,蓬草之隨鳳鏇轉者。詳見九卷注。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