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科基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醫骨傷科基礎》《中醫骨傷科基礎》
作者:丁繼華 等主編
叢書名: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29339
出版時間:2006-8-1
版次:2 印次:
頁數:355
字數:526000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定價:19.8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分3篇,共14章,上篇主要內容為中醫骨傷科基本理論,骨傷科病因、以及有關骨骼、筋絡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知識。鑒於一版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內容有些重複,故對某些章節進行了刪改。中篇為傳統辯證方法和現代檢查手段,為適應教學和臨床需要,使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識,增加了關節鏡骨密度等檢測方法。下篇為骨傷科基本治療方法,考慮到教學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在突出動手能力的內容方面作了比較大的修改。
《中醫骨傷科基礎》骨傷科專業學生及骨傷科醫務工作者進入骨傷骨臨床的大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奠定骨傷科專業基礎,並對骨傷科臨床課程有大概的了解,因此本教材也可稱為骨傷科臨床課程的“總論”。

目錄

緒論
上篇
第一章 中醫骨傷科基本理論
第一節 病因學說
第二節 陰陽學說
第三節 氣血學說
第四節 藏象學說
第五節 皮肉筋骨學說
第六節 經絡學說
第二章 骨節、筋絡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形態
第二節 功能
第三節 發生與發育
第四節 新陳代謝
第三章 分類法
第一節 損傷的分類
第二節 疾病的分類
中篇
第四章 辨證診斷
第一節 六診
第二節 八納、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節 筋骨、關節檢查法
第四節 神經功能檢查法
第五章 影像學檢查
第一節 X線檢查法
第二節 電子計算機X線橫斷體層掃描(CT)
第三節 核磁共振顯像(MRI)
第四節 同位素骨掃描
第五節 骨與關節超聲檢查
第六章 電生理檢查
第一節 肌電圖
第二節 神經傳導速度
第三節 體感誘發電位(SEP)
第七章 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 常規檢查
第二節 關於穿刺術及關節液的檢查
第三節 椎穿刺術及腦脊液檢查
第四節 活體組織檢查
第八章 其他檢查
第一節 關節鏡檢查
第二節 骨密度測定
下篇
第九章 手法
第一節 手法概論
第二節 正骨手法
第三節 上骱手法
第四節 理筋手法
第五節 手法的練習
第十章 固定療法
第一節 外固定
第二節 內固定
第十一章 藥物療法
第一節 內治法
第二節 外治法
第十二章 導引
第一節 練功療法
〔附〕全身各部功的姿式舉例
第二節 氣功療法
〔附〕功法舉例
第十三章 手術療法
第一節 手術前準備和手術後處理
第二節 骨傷科手術基本操作
第十四章 其他療法
第一節 針灸療法
第二節 物理療法
第三節 封閉療法
第四節 經皮撬撥復位法
第五節 經皮穿刺切吸術
第六節 小針刀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