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中醫拔罐養生治病一本通作 者:田貴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2-1
ISBN:9787501979622
開本:16開
定價:29.8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將告訴您拔罐的理論基礎、準備事項、操作方法和救急方案等,讓全家老小都有個健康的好身體!目錄
第一章 拔罐,古老又現代的實用保健技法第二章 超簡單的實用拔罐技法
第三章 日常保健,小罐解決大問題
第四章 中醫八大保健拔罐要穴
第五章 內科常見疾病拔罐療法
第六章 外科常見疾病拔罐療法
第七章 婦科常見疾病拔罐療法
第八章 兒科常見拔罐療法
第九章 皮膚科常見疾病拔罐療法
第十章 五官科常見疾病拔罐療法
第十一章 美容拔罐
試讀章節
第一章 拔罐,古老又現代的實用保健技法起於先秦時期的國粹療法
拔罐療法古稱“角法”,在我國民間使用很久了。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狀,刺激癰疽後,用角吸出膿血。這便是最早的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中醫學遺產之一。有專家考證,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最早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詳細的角法治病的記述:“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獸角吸拔。
備受醫家推崇與弘揚的實用療法
拔罐療法是具有民間特色的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歷代醫家對拔罐療法不斷完善與總結,最終成為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晉唐時期,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提到用角法治療脫腫,所用的角為牛角。因為當時這種治療方法非常盛行,如果套用不當便易造成事故,因此,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特別告誡要慎重地選擇適應症候,並強調:“癰疽、瘤、石癰、結筋、瘰癧皆不可就針角。針角者,少有不及禍者也。”這種病症即使在今天,也是不適宜拔罐的。
到隋唐時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進。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秘要》中,記載了用竹筒煮罐治病和用刺血拔罐等療法治療癰瘡。竹罐取材廣泛,價廉易得,大大有助於這一療法的普及和推廣。隋唐的醫籍《外台秘要》中便記載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如“遂依角法,以意用竹做小角,留一節長三四寸,孔經四五分。若指上,可取細竹作之。才冷搭得螯處,指用大角角之,氣漏不嗍,故角不厭大,大即朔急差。速作五四枚,鐺內熟煮,取之角螫處,冷即換。”這裡指出拔罐時應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不同的竹罐,而當時所用自方法,也是我們今天所用的煮罐法。
到了宋金元時期,蘇軾和沈括所著《蘇沈良方》,描述了“火筒”法治療的方法。並且,在這個時期,竹罐已完全代替了獸角。在操作方法上,則進一步由單純的水煮罐發展為藥罐,即是拔罐前,先將竹罐放在按一定處方配製的藥物中煮過備用。兀代醫家薩謙齋《瑞竹堂經驗方》中記述:“吸筒,以慈竹為之削去青。五倍子(多用),白礬(少用些子),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時,再於沸湯煮令熱,以筋箕(箝)筒,乘熱安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