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險管理報告》

《中國風險管理報告》

《中國風險管理報告(2009)》中告訴我們如何對巨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是世界範圍內的難題和重大課題,也是當代保險業面臨的嚴峻挑戰。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進一步凸顯了加快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得要性。深刻認識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1.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是保障服務民生,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2.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是有效應對我國巨災風險的迫切需要;3.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是更好地發揮保險功能和作用的需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建立以保險為重要內容的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是現實選擇:1.保險是有效應的市場化機制;2.保險是提高巨災風險管理技術的著力點;3.再保險是保險業參與巨災風險管理的有力保障;4.政府推動、政策支持是保險業參與巨災風險管理的重要保證。
努力推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巨災風險管理體系:1.擴大保險覆蓋面,全方位參與巨災風險管理;2.努力提升保險業自身能力,全過程參與巨災風險管理;3.加強相關研究,逐步建立、完善巨災保險制度。
保險業在巨災區險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剛剛起步。展望未來,責任重大,但更加充滿信心。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合作與支持下,保險業在防範化解巨災風險、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方面一定會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

目錄

推動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 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代序)
上篇 自然災害風險管理
論巨災風險的綜合防範
中國的典型地震災害與地震巨災保險研究
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
浙江省颱風損失補償機制研究
洪水風險管理研究:以我國長江中下游為例
推動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 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代序)
下篇 自然災害風險管理
論巨災風險的綜合防範
中國的典型地震災害與地震巨災保險研究
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
浙江省颱風損失補償機制研究
洪水風險管理研究:以我國長江中下游為例

前言

如何對巨災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是世界範圍內的難題和重大課題,也是當代保險業面臨的嚴峻挑戰。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進一步凸顯了加快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一、深刻認識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抗災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從中也反映出我國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全面總結和深刻反思。通過這次抗災救災,我們對巨災風險的特點和建立我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巨災風險的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突發性強。巨災風險發生的頻率可能是幾十年甚至百年不遇,在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上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以這次雨雪冰凍災害為例,1月初南方突然大範圍降溫降雪,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有人甚至認為是“瑞雪兆豐年”,但最後變成了涉及億萬人口的雨雪冰凍災害。二是風險結構複雜。

精彩書摘

上篇 自然災害風險管理
論巨災風險的綜合防範
一、汶川地震災害及其損失評估
(一)汶川地震及其主要特徵
1.汶川地震發生的背景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共同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形成了23條主要地震帶,其中將中國大陸分隔為東西部的南北地震帶尤其引人關注。南北地震帶從20世紀至今已經發生過29次7級以上強震,其中4次8級以上地震。就7級以上地震發生頻度而言,南北地震帶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高的地區之一。汶川8級特大地震發生在南北地震帶,具體位於和四川盆地交接處的龍門山活動斷裂帶中。龍門山斷裂帶由一系列北東向展布的逆斷層構成,沿地表可連續追蹤約200千米,其長度足夠孕育產生強地面震動的破壞性地震(陳顒,2008;馬宗晉等,2008)。
2.餘震序列分析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提供的地震觀測資料,截至2008年8月9日16時,汶川8級地震發生後,共記錄到餘震22982次,其中4級以上餘震251次,5級以上餘震38次,6級以上餘震8次,最大餘震為2008年5月25日16:21時四川青川縣6.4級地震。汶川8級地震的主震屬於板內逆沖型地震,餘震分布在長約300千米、寬40多千米的狹長區域內。震區5級以上餘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兩端,最大的6.4級餘震發生在北端。餘震整體上由西南向北東發展。根據地震序列分析和地震頻度分析,目前餘震發生的頻度已經明顯降低,但是餘震震級卻有上升趨勢,這說明地震能量仍存在集中釋放的可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