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由天梯雲棧構成的古老蜀道,在數千年間穿越著秦巴大山,也如同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一樣穿越著中國歷史文化的重重關山,在人類的生存、爭戰、遷徙、郵傳、貿易、交融等諸多領域積澱著一份厚重、獨特又有些神秘的文化,有待人們去探幽發微,去獵奇覽勝。
長期生活於斯、熟稔於斯的作家王蓬曾以秦巴大山為背景,寫出過長篇小說《山祭》、《水葬》,又畢十年之功,全程走完多條漢唐古道,對古道諸多功用、沿途民眾生活狀態、風土人情詳盡考察,深入梳理,細緻描繪,能使廣大讀者因汶川地震對錦繡四川產生的關注與牽掛,在更深層面上得到認識和了解j更能沿著作者筆下的古老蜀道去感受巴山蜀水靈秀優美,獨特且神奇的魅力。
作者簡介
王蓬(1948一)當代作家,文學創作一級,原籍西安,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漢中市文聯主席、作協主席,漢中文學期刊《袞雪》主編。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600餘萬字作品,先後出版著作20餘種、文集八卷,作品入選80餘種選刊選本,多次獲中央省級獎勵並有作品翻譯到國外。1993年始,涉足人文史地,全程考察多條蜀道及從長安到羅馬的絲路,著有《山河歲月》、《絲路訪古》等文化著作。
試讀
蜀道棧閣尋訪記
古今道路,常因時代不同,官方與民間,書面或口頭,表述方式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蜀道,顯然是書面稱謂,或者是唐宋時期的說法。今日書面或民眾稱316國道、108國道、川陝公路、寶成鐵路等。查史料可知,秦漢時期,把從國都長安通往四川乃至雲貴的驛道稱棧道、閣道、五尺道,唐宋時稱蜀道、山南驛道,明清時期,官方和民眾都把穿越秦嶺的驛道稱北棧,把穿越巴山的驛道稱南棧。由於李白名作《蜀道難》的巨大影響,蜀道一詞貫通古今,影響最大。
那么何為蜀道?從廣義講,凡通往古蜀國,即今日四川的道路都可以認為是蜀道。但史籍所載主要是指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由國都長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陝川驛道。李白當年詠嘆的蜀道也是指的這條道路。蜀道常與棧道或棧閣聯繫在一起,其實,棧道、棧閣、閣道是一回事,也可以說是蜀道中的精彩華章。蜀道從長安出發,在八百里秦川可以修築寬闊驛道,棧道是為穿越秦巴大山修築的一種特殊道路,曾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有多條棧道在漢中治境內經過,因為漢中恰在西安與成都之間,為蜀道必經。為整理髮掘歷史文化遺產,1992年初,我應漢中市政府之邀,承擔系列專題片《棧道》的撰稿,隨攝製組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對幾條古道做了實地探訪和考察,基本上弄清楚了棧道起源、位置、變遷,以及現存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