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

《中國經濟史》

《中國經濟史》討論了中國經濟史的功能,範圍,演進

基本信息

(圖)《中國經濟史》《中國經濟史》
《中國經濟史》作者花費11年的時間撰寫本書,全書討論了中國經濟史的功能與範圍、演進的軌跡,並將中國自秦漢起區分為三個一元體制與兩個多元體制時期,對於各個體制的政經制度社會環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並評估其財經得失。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起遠古,下迄新中國成立前夕。其前身是《中國經濟通史》上、下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1995年5月出版,至今已過去整整十個年頭。作者在原書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增訂,一是刪除部分在不同篇章重複敘述的內容及不太重要或篇幅過長的引文,二是增加較多的近代經濟史內容,以彌補舊當年留下的近代部分過於單薄的缺憾。三是對部分內容用新資料新觀點進行了改寫。
但貫穿全書的基本宗旨和觀點沒變,仍著重描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儘可能真實地再現各種經濟成分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圖景,探索其間的因果關係,也包括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軍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繫,揭示中國經濟盛衰的規律和制度演進的特點。本書立論穩妥有據,史料翔實可靠,敘述自然順暢,文字簡潔生動,並儘量多供史料,少作結論,意在使讀者接觸史實,自得結論。因此,它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經濟工作者學習了解或研究中國經濟史的上佳讀物。

作者簡介

(圖)《中國經濟史》《中國經濟史》
侯家駒(1928—1980) 經濟學家。安徽無為人。1947年隨“青年軍”去台,後任職“陸軍總部”軍報社。1954年以長詩獲五四文藝獎,並考入省農學院,復入農經研究所。 1966年獲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碩士學位,1966年秋返台,執教於中國文化學院。後任東吳大學經濟系主任。1973年,為美國耶魯大學客座研究員,1974年籌組東吳大學國貿系,自任系主任。現為東吳大學國貿系教授、“行政院”經建會諮詢委員、“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顧問。致力於經濟學研究,並涉獵中國經濟史,學術造詣頗深,多有成果。著作有:《生產財價格導論》(獲學術著作獎)《邊際分析與平均分析》、《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民生經濟思想》《我國重農輕商思想之研究》

意義

“博大”,而且“精深”。它從豐富而又龐雜的史料中勾畫出兩千餘年中國經濟史演進的軌跡,並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分析中國經濟史的功能與範圍。作為台灣學者,侯先生自有其獨特的眼光。他以西方經濟史作為參照系,通過中西比較,發掘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那就是政治經濟,亦即權力經濟。作者認為,中西方歷史經驗與發展道路有所不同。
西歐諸國面積普遍不大,人口不多。這些小國對外面臨國與國的競爭,內部則常有經濟力量與政治力量抗衡,工商人士較易發揮其影響力,所以經濟制度的變動勢必導致政治制度的變化。而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則不然,因幅員廣袤與人口眾多,執政者有君臨天下之勢,工商人士莫能與之抗衡,以致政治制度成為下層構築(即基礎),經濟制度反而成為上層構築。結果造成“政治制度左右經濟制度,政治力量凌駕於經濟活力之上”,這種格局極大地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