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民工》

《中國式民工》是川籍農民工周述恆創作的一本長篇紀實小說作品。作者是中國2億多農民工中的一員,他以自己在福州13年的打工經歷為素材,耗時17個月,完成了這本長達45萬字的小說。小說記錄了農民工群體在城市打拚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小說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目前(2009年10月)已有出版商有意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1中國式民工》封面

《中國式民工》書名模仿《中國式離婚》,書稿共45萬字,分成4卷,共199章。書中內容多以對話形式呈現,文字細膩,情節真實感人。書中80%以上的故事都是作者周述恆親身親歷或親耳所聞的。

小說以小凡、小林和張志偉這3個民工的打工生活為主線,反映農民工艱辛的生存狀態,以及農民工在城市裡很難找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此外,小說中還展現了時代變遷對農民工生活的影響。

2009年7月,《中國式民工》開始出現在某中文網站上,很快就引起網民的注意。隨著點擊量達到五十幾萬次,跟帖者越來越多,網站開始關注這部書。同年10月9日,該書修訂版正式上網,網站予以重磅推薦。短短兩天,修訂版的點擊量就有近兩萬次。還有網站編輯聯繫周述恆,稱要把該書推薦給出版商。

故事內容

這是一個關於農民工的故事:三個來自農村年青人,背受著整個社會的歧視與血淚辛酸,背井離鄉來到都市拼搏,奮鬥。黃牛黨、黑中介、狠城管、苦小姐,留守女人的空虛引發離婚血案,工傷索賠之痛,用生命相脅討要工資等血淚故事,為了金錢,加入黑社會;為了情愛,為愛報復;為了名利,商海爭霸的故事傳奇。小說中,給讀者展現出中國式體制下特殊一個群體——中國式民工的原生態生活。

寫作背景

打工經歷

1996 年,周述恆跟隨老鄉來到福州打工,起初在工廠打工,後來擺過地攤、拉過三輪車。最後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在某著名建材公司做起業務員,這才慢慢過上比較穩定的生活。在塑膠廠時,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月工資只有120元。第一個月不僅沒拿到工資,還欠了工廠80元。

1998年,周述恆與老闆產生衝突,一氣之下離開了工廠。之後,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工作。炎熱的六月里,他騎著腳踏車走遍福州的大街小巷,火辣的陽光將他曬脫幾層皮。可三四個月過去後,工作仍舊沒有著落。

創作過程

周述恆在來福州的第二年,就有了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的念頭,但那時候太奔忙,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直到2008年5月,周述恆才開始動筆,因為平時要上班,周述恆只能晚上寫。在他看來,寫書是一個釋放內心情感的過程,寫到激動處,他會從晚上一直寫到次日凌晨,停不下來,因為太迫切地想把內心的想法記錄下來。寫《電話訴思親》那個章節時,他是含淚寫下去的。從敲擊鍵盤開始,那些讓人心酸的場景就不斷閃現在我腦海里。老鄉們打電話回家時拚命抑制眼淚的那種場景,周述恆也經歷過,悲傷的情感充斥著他的胸腔。

2009年10月3日深夜,小說終於寫完了。

關於作者

周述恆周述恆

周述恆,筆名用淡看紅塵等,四川人,生於1978年12月13日。1995年至福州打工,在塑膠廠,鐘錶廠,業務等無數職業交替著,炒過股,辦過電腦培訓與加工廠,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工廠隨之倒閉。

周述恆在2006年曾獲得過福州首屆十佳打工之星之一,從小熱愛文學創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