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化大典 特色及評論
●佛教是哲學上的哲學,佛教文化燦爛輝煌,佛教在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乃至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的影響廣泛而又深遠,不了解中國的佛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與現在,也不可能很好地把握中國的未來。 ●本書圖文並茂(精美彩圖,涵蓋了佛教建築名勝、佛祖、菩薩、羅漢、雕塑、繪畫、醫學、音樂舞蹈、文化、藝術、珍稀文物等至寶)可讀性強,涉及內容非常豐富、全面、系統、即可作為一般的學習、了解佛教知識的書籍閱讀,又可作為工具書使用,是及知識性、使用性、觀賞性於一體的佳作。 ●具體內容:佛教經典、宗派、教理、儀軌、術語、人物、典故、趣聞、民間傳說、哲學、文學、藝術、建築名勝、佛教史略;帝王、名人與佛教;佛教與社會生活;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佛像圖說;佛教箴言;佛經選讀;佛教大事年表。 ●本書有著名學者任繼愈先生擔任學術總顧問,並為之題寫書名;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單位的多名從事佛教研究或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領導、專家、教授共同編寫。 ●國務院宗教事物管理局下屬各部門;各級政協;各省、地、市、縣的宗教局(處)、圖書館;各大學哲學系、中文系、歷史系、文史系的資料室;各地寺廟、旅行社、旅遊局、宗教文化研究所以及廣大幹部、專業工作者、佛教研究所、廣大佛教信徒、信仰者閱讀賞析。 |
中國佛教文化大典 內容簡介
佛教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宗教之一,自兩漢之時傳入中國後,迅速地深入了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與儒、道文化一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許多別具特色的佛教宗派(藏傳佛教、北傳佛教、南傳佛教大的派別),並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佛教文化。無論是王朝的更替,還是社會的變遷,都難以抹去佛教在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乃至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的佛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與現在,也不可能很好地把握中國的未來。但是,引以為憾的是,古往今來中國的佛教典籍文獻雖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卻難以找到一部適合廣大幹部、專業工作者、佛教研究者廣大佛教信徒、佛教信仰者使用閱讀的、百科全書式的佛教著作。現有的佛教類圖書,或是深奧的,令一般讀者望而卻或是僅供佛教專業工作者使用的工具書,或是只涉及個別佛教領域而不全面不系統。該書的出版填補了國內這一空缺。
中國佛教文化大典 文章節選
佛教與中國政治的關係十分密切
佛教是在東漢統治者的支持下傳入中國的。各個時期封建統治者對之採取的態度各不相同。北魏太武帝、周武帝、唐武
| |||||||
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尤其密切
在中國哲學史上,佛教的宇宙觀 、認識論、人生觀、道德觀、都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哲學的發展。佛教哲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觀念和命題,特別是在辨證思維的發展、心性學說等方面,豐富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中國歷史上不但有眾多對中國哲學作出過貢獻的佛教思想家,如僧肇、吉藏、法藏、慧能、宗密等,還有如謝靈運、柳宗元、蘇軾、王安石、李贄、龔自珍、譚嗣同、章太炎等許多卓越的思想家,他們都從佛教哲學中汲取過思想資料,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佛教的影響更為深遠。無論是最
佛教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隨著佛教在中國社會中的傳播與發展,它所擁有的信徒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教徒們聚在一起,修建寺廟,化緣度生,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經濟生活,即所謂寺院經濟,並不受封建國家政權機關的約束,享有賦稅的豁免權,尤其是在兵荒馬亂的時代,貧苦農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寺廟,這就大大地削減了封建國家的賦稅來源,威脅到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這當然是封建統治者所不允許的。正因為佛教的發展與封建統治者的利益有矛盾,所以,即便是在國力強盛的時候,封建統治者也將其作為愚弄人民、維持其統治的一種手段,更不可能任其無限制地發展;在西藏地區,寺院經濟已成為當地經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國民俗中,有許多與佛教有關的民間節日,如臘八節
佛教與當代中國關係也十分密切 從現實意義上說,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世界各民族歷史發展中幾乎是一咱共有的文化現象,以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必然仍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活躍的因素。當今世界上不但有許多宗教和廣大的宗教信徒,而且宗教觀念、宗教感情已深入到一般人的意識之中,在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中國佛教與其他宗教一樣,是愛國統一戰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生力軍。廣大佛教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正在為實現上個現代化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悠久而又燦爛的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則更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因此,無論是對於廣大幹部、青年學生、專業工作者,還是廣大佛教徒與佛教文化愛好者,掌握基本的佛教知識,不論是作為思想修養,還是作為歷史文化知識的儲備,都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