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我不同:好口才的力量》

《世界因我不同:好口才的力量》

好的口才,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震撼人的心靈,控制人的情緒,化解人生的危機,使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就不同的世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言之辨,重於九鼎;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內容簡介

口才,是一切才能的先行官,它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就如維生素對於身體一樣重要。好的口才,可以助你事業成功、人際和睦;好的口才,可以贏得人心、操控人生,改變命運。

目錄

第一章會說話,人生的必修課
語言魅力源於真誠
用真誠換取真誠
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與陌生人一見如故
直言有諱,巧說為妙
人際交往中的黃金短句
第二章會說話,自然自在駕馭生活
打造讚美的夢想國度
讚美≠恭維
怎樣有效地表達讚美
從否定到肯定的評價
走出讚美的誤區
親人之間需要讚美
婉拒:輕鬆說“不”,輕鬆做人
開出有人情味的逐客令
價值連城的微笑
幫助他人,自己受益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含而不露地表達愛意
遇物加錢與逢人減歲
第三章幽默讓口才更有魅力
幽默的四大好處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幽默是家庭生活的潤滑劑
用幽默表達對親人的看法
妙借修辭幽默法
第四章會說話。輕鬆搞定與上司關係
迂迴地指出上司的錯誤
不當眾揭領導的短
曲言婉至,拐著彎地說服
讓壞訊息來得溫柔些
巧妙地對上司說“NO”
如何向上司獻計獻策
經濟回暖,如何讓老闆為你加薪
職場禁忌:上司玩笑開不得
第五章會說話。輕鬆解決矛盾衝突
讓別人變得偉大
寬以待人,有理也要讓三分
及時挽回批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幽默,讓批評也美麗
建立一個競爭對象
因勢利導,激發潛能
不吝惜你的讚美
怎么讓他安靜地走開
辦公室的談話禁區
第六章商戰口才——推銷談判的制勝武器
雄辯是銀,傾聽是金
傾聽是最好的“恭維”
言到功成,投其所好暖人心
順水推舟,順勢而為
攻心為上
靈活運用藝術性的行銷語言
第七章口若懸河——演講辯論中的唇槍舌劍
借題發揮
恰到好處的停頓
答非所問,妙趣天成
歸謬反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將錯就錯,點石成金
如欲擒之,必先縱之
綿里藏針
巧設連環,請君人瓮
借屍還魂
消除防範,真情感化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反唇相譏,堅實的防身盾牌
諧音雙關,妙趣橫生
歧義生奇意

前言

這是一個越來越注重“說”的時代:競爭職位需要講演,應聘面試需要溝通,推銷業務要辯才無礙……“投資口才等於投資未來”、“要想成才先練口才”,已成為現代人的職場流行口號。
卡耐基經常給他的學員講這樣一則故事:
在美國費城的大街上,有一位身無分文的英國人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已經徘徊了很久。一天,他突然闖進當地著名巨賈鮑爾·吉勃斯先生的辦公室,請求吉勃斯犧牲一分鐘接見他,允許他講一兩句話。
這位陌生的怪客使吉勃斯感到驚奇,因為他的外表太引人注目了。他衣衫襤褸,全身上下流露出窮困潦倒的窘態,但精神卻非常飽滿。
一半出於好奇,一半出於憐憫,吉勃斯同意與他一談。起初原想與他談幾秒鐘,但這幾秒鐘卻變成了幾分鐘,幾分鐘又變成了一個小時,並且談話依舊進行著。結果呢?吉勃斯當即打電話給狄諾出版公司的費城經理羅蘭·泰勒,再由泰勒這位著名的金融家邀請這位青年共進午餐,並給了他一個極重要的職務。
你感到奇怪嗎?一個窮途末路的青年,竟然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兩位重要的人物,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走上陽光大道。其中的奧秘就是:他有很好的口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為自己敲開求職的大門。
你看,從這名男子的故事中,還有什麼比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更能討巧的呢?能力相同的兩個人,一個因為口才好而平步青雲,一個因為不善溝通表達而被埋沒。我們看到,在一家製造業工廠里兩位管理人員的不同職業道路。她是一位十分善於遊說的講演者,深諳溝通和勸服的藝術。與她恰恰相反,他口舌較為笨拙。五年後,她成為了公司的副總裁,而他依然是一位部門經理。

精彩書摘

“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這是一句為人處世的俗語,說對人要“陰者勿交,傲者少言”,意思是說假如你遇到一個表情陰沉、默默寡言的人,不要急著推心置腹表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個高傲自大、憤憤不平的人,要謹慎自己的言談。
其實,這只是將自己圍起了一道防線,生怕自己遇人不淑;人與人的心靈之間築起一堵高牆,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進入了“陌生居住”時代,鄰里之間“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人們在感嘆人與人相處很難時,殊不知是自己把心門關閉起來了,別人又如何進來?
孟子云:“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想見賢人而不按合適的方式,那就像要人進來,卻又把他關在門外。用什麼方式,“義”、“禮”也。
孟子的這句話的含義是:你待人以善意,別人以善意相報;你待人以真誠,別人以真情回饋。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有的人對真誠待人抱懷疑或否定態度,理由是:我真誠待人,人若不真誠待我,那我豈不是很傻、很吃虧嗎?
不可否認,生活中存在這樣的人:虛偽、狡詐、陰險,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誠,戲弄他人的善良,算計他人的毫無防備,蹂躪他人的真情實意,以怨報德、以惡報善。
但是,這種人在生活中畢竟是少數,在他們的醜陋嘴臉暴露後,必將被眾人所指責和唾棄,並被群體厭惡和排斥。
因此,當我們的善良和真誠被居心叵測的人愚弄之後,吃虧更多、損失更大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傷人的人在承受你憤恨的同時,還要承受他人的蔑視以及被群體排斥的孤獨。
有的人怕真誠待人吃虧上當,因此想別人先主動真誠待己。你真誠待了我,我再真誠待你,這是被動為善的人際關係態度。如果人人都這樣想,人人都不肯首先付出,那么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到真誠嗎?
弗萊明是蘇格蘭一個窮苦的農民。有一天,他救起一個掉到深水溝里的孩子。第二天,弗萊明家門口迎來了一輛豪華的馬車,從馬車走下一位氣質高雅的紳士。見到弗萊明,紳士說:“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親,我今天特地過來向你表示感謝。”弗萊明回答:“我不能因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報酬。”
正在兩人說話之際,弗萊明的兒子從外面回來了。紳士問道:“他是你的兒子嗎?”農民不無自豪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訂立一個協定,我帶走你的兒子,並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能像你一樣真誠,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讓你自豪的人。”弗萊明答應簽下這個協定。數年後,他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發明了抗菌藥物青黴素,一舉成為天下聞名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有一年,紳士的兒子,也就是被弗萊明從深溝里救起來的那個孩子染上了肺炎,是什麼將他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回來?是青黴素。那個氣質高雅的人是誰呢?他是二戰前英國上議院議員老邱吉爾,紳士的兒子是誰呢?他是二戰時期英國的著名首相邱吉爾。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個人種下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弗萊明正是因為真誠待人才讓自己的兒子有了成才的機會。老邱吉爾也因為真誠待人才拯救了自己兒子的生命,並使之成為20世紀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政治家。
當松下電器公司還是一個鄉下小工廠時,作為公司領導,松下幸之助總是親自出門推銷產品。每次在碰到砍價高手時,他總是真誠地說:“我的工廠是家小廠。炎炎夏日,工人們在熾熱的鐵板上加工製作產品。大家汗流浹背,卻依舊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才製造出了這些產品,依照正常的利潤計算方法,應該是每件××元承購。”
聽了這樣的話,對方總是開懷大笑,說:“很多賣方在討價還價的時候,總是說出種種不同的理由。但是你說的很不一樣,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好吧,我就按你開出的價格買下來好了。”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在於真誠的說話態度。他的話充滿情感,描繪了工人勞作的艱辛、創業的艱難,語言樸素、生動,語氣真摯、自然,讓對方心有戚戚焉。正是他的真誠,才換來了對方真誠的合作。
會說話的人,常常是最善於說對方感興趣話題的人;最會辦事的人,也常常是那些做了讓對方感激或感動的事的人。
卡耐基花了一個晚上待在他的化妝室里,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哲斯頓說,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的魔術知識特別豐富,因為關於魔術手法的書他已經有好幾百本,而且有幾十個人跟他懂得一樣多。他一直做的,就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多為觀眾著想,懂得表現人性。
哲斯頓對每個觀眾都真誠地感興趣。他告訴卡耐基,許多魔術師會看著觀眾,對自己說:“坐在台下的都是一群傻子和笨蛋,我可以把他們騙得團團轉。”而哲斯頓卻不這樣想。他每次在上台時都會對自己說:“我很感激,因為這些人來看我的表演,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讓我過上舒適的生活。因此,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們看。”
他宣稱,他沒有一次在走上台時,不是一再地對自己說:“我愛我的觀眾,我愛我的觀眾。”卡耐基認為,哲斯頓的成功秘方就是如此簡單,那就是對他人感興趣,這就是一位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魔術師所採用的秘方。
千百年來,劉備“三顧茅廬”一直被傳為佳話。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聽人說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名士司馬徽則贊之為:“可比興周800年之姜子牙,旺漢400年之張子房。”這樣,劉備心中有了底。一顧茅廬,諸葛亮避而不見,張飛耍脾氣:“量一村夫何必兄長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當劉備二顧茅廬,諸葛亮又避而不見,連一直極為持重老成的關羽也耐不住了。可劉備留下一書,以表誠意。三顧茅廬,諸葛亮故意仰臥草堂遲遲不起,讓劉備等三人拱立階下幾個時辰,最後才欣然出山,“定三分隆中決策”,開創“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偉業。
劉備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諸葛亮,真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人都需要被尊重,特別是擁有較高社會地位、有所建樹的能人學者,往往骨子裡有些清高或傲氣。在與他們交往時,要禮讓三分。一旦被你的誠心感動,他們會加倍地信賴你,也會用各種形式來報答你。’無獨有偶,著名慈善家邵逸夫為了物色人才,也上演了一幕現代版的“三顧茅廬”,挖到了寶貴的“人力金礦”。
人稱“六叔”的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兩個電影、電視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以他名字命名的校園建築遍布中國。
話說1958年,邵逸夫花費32萬元,買下清水灣近8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建造“邵氏影城”,展開“制夢工廠”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