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20年,北平。在一次軍閥壽宴棋會上,日本圍棋高手鬆波 ( 三國連太郎 飾)與江南棋王況易山 ( 孫道臨 飾)相遇。無意中松波發現況子阿明 ( 沈冠初 飾)天資聰慧,有意收其為徒,松波剛在“天元”位擺下一子,不料,況易山被突然登門的警察抓走。松波救出況易山後,自己歸期已到,留下那盤沒下完的殘棋。
幾年後,況易山變賣家業,送子赴日。臨行前,他將寫有“奮飛”二字的摺扇交給兒子,囑其學好棋藝,日後振興祖國棋壇。1937年,日寇進行全面侵華戰爭,已取得“天聖位”的阿明拒絕日當局要他加入日籍的要求,在決定逃回國時被日軍殺害。在無錫的況易山,也因拒絕與日軍大佐對弈,遭受巨大不幸和屈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孫道臨 | 況易山 | |
三國連太郎 | 松波麟作 | |
沈冠初 | 況阿明 | |
杜澎 | 關小舟 | |
沈丹萍 | 阿惠 | |
松坂慶子 | 立花 | |
三田佳子 | 忍 | |
黃宗英 | 婉怡 | |
於紹康 | 張醫生 | |
張磊 | 小阿惠 | |
紺野美沙子 | 巴 |
職員表
製作人 | 德間康快 |
導演 | 段吉順、佐藤純彌 |
編劇 | 葛康同、李洪洲、大野靖子、安信徹郎、神波史男 |
攝影 | 安藤莊平、羅德安 |
配樂 | 林光、江定仙 |
美術設計 | 木村威夫、曉濱 |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該片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而拍攝,從製作資金、製作設施和演職人員方面,兩國均為對等投入。
•該片是中日復交以後兩國共同編劇、共同導演、聯合演出、聯合攝製的第一部影片。
•影片原定中方責任編輯為李華、主演兼藝術顧問為趙丹,日方導演是中村登、製片人是金原文雄。但4人在影片開拍前先後離世。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1982年 | 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 | 獲獎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1983年 |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提名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美術 | 提名 | 木村威夫 | |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 獲獎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
第7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美洲大獎 | 獲獎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
第7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基督教評審團大獎 | 獲獎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8年,李洪洲、葛康同以旅日圍棋大師吳清源為原型創作了該片的電影劇本,中國電影藝術家趙丹訪日時倡議由雙方合拍這部影片,得到日本同行的積極回響,最終確定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東光德間株式會社合作拍攝。影片於1981年1月在日本神奈川縣開機拍攝,1982年9月中日建交10周年之際與兩國觀眾見面。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大陸 | 1982年9月15日 |
日本 | 1982年9月15日 |
美國 | 1984年4月20日 |
(以上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影片由中日兩國藝術家合作創作完成,以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況易山和松波兩個圍棋家庭三十年的滄桑變故,反映了日本侵略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和兩國人民源遠流長的真摯友誼。影片製作精良、立意深遠,體現出強烈的歷史感和時代感,引人深思。中日兩國的演員孫道臨和三國連太郎在片中均有出色表演,將人物演活,支撐起整部作品的藝術構架。 (《長江商報》評)
影片力求真實地反映客觀歷史,再現當年的時代氣氛和典型環境。以錯綜曲折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反映了況易山和松波麟作兩個家庭的命運。 (時光網評)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描寫了三十年的歷史,對戰爭風雲作出了東方人的回答。影片探討了一個和解的主題,本身也是兩個國家和兩種不同社會之間相互信任的一個行動。 (加拿大《環球郵報》、第7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選委員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