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號探測器
正文
“金星”1 號是向金星發射的最早的一個探測器。1961年5月19~20日在距金星約10 萬公里處飛過,進入日心軌道。2和3號首次完成雙星飛行,它們分別於1965年11月12日和16日發射,2號於1966年2月27日在距金星24000公里處飛過。3號於3月1日在金星表面硬著陸,偏離預計著陸點約 450公里。這是航天史上首次實現的空間探測器到達另一行星的航行。1967年6月12日發射的4號於同年10月18日進入金星大氣層,撞在金星表面上。它在降落期間測量了大氣層的壓力、溫度和成分,並且探明金星不具有明顯的磁場,也不存在輻射帶。5和6號相繼於1969年1月5日和10日發射,於同年5月16日和17日落在金星的背陽面。它們在降落過程中測量了金星的環境參數,並與地球分別保持了53分種和51分鐘的通信聯繫。1970年8月17日發射的7號,於同年12月15日進入金星大氣層,它的著陸艙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在金星上軟著陸。1972年3月27日發射“金星”8號,它的著陸艙在同年7月22日在金星的向陽面軟著陸,探測了金星表層土壤,測量了岩石的鈾、鉀、釷的含量,觀測了金星大氣的雲層。“金星”9和10號分別於1975年6月 8日和14日發射,它們的著陸艙在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先後在金星表面軟著陸,軌道艙成為繞金星飛行的第一批人造金星衛星,它們作為無線電中繼站在行星軌道上運行,把著陸艙的測量結果和金星照片轉發給地球。“金星”11和12號於1978年9月9日和14日發射,它們的著陸艙分別於同年12月21日和25日在金星表面軟著陸,測量了金星大氣的稀有成分,金星雲的氣溶膠結構,研究了金星大氣電過程以及太陽和銀河系的γ射線爆發。1981年10月30日和11月4日發射“金星” 13和14號,它們的著陸艙於1982年3月1日和5 日在金星表面軟著陸,著陸艙鑽探了金星岩層,獲得了土樣和岩樣並進行了現場分析,向地球發回了金星表面的彩色全景照片。“金星”15和16號於1983年6月2日和7日發射,它們的著陸艙於同年10月10日和14日在金星表面軟著陸,向地球發回了金星的電視圖像。![“金星”號探測器](/img/d/3ca/nBnauM3X1ITO3cDNzUj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yE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