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中華典籍外譯

《"道"與中華典籍外譯》借鑑語言哲學“語言是存在之居所”之哲學命題與學理,以及“人活在語言中”“語言是人類的最後精神家園”的認識論範式,基於語言本體論義理,以人文語言觀和後殖民主義語言行為理論,振起“文化平等對話”的文化自覺意識,踐行語言本體論翻譯觀,回歸文本自身,關注文本自身,以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運用於典籍翻譯的思辨、實踐和評鑑,從而使我典籍翻譯從關注“語言意義自主實體”走向關懷語言表征的漢典籍精神內斂和哲學形態,為實踐異化、創化翻譯我古典籍的核心思想,建構漢文化哲學形態的普遍意義的知性體系提供一種可資途徑。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道"與中華典籍外譯》由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包通法,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翻譯研究所特邀研究員。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英美語言與文學專業,2003年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訪學。多年來專注於本土譯論的問題框架,浸淫於國學對外翻譯研究,尤其專注於中國古代哲學、先秦典籍、傳統詩學文論、西方現當代哲學、闡述學等。曾出版認知與翻譯方面《共識與相異》專著一部,譯著《中國酒大觀》等,並在《外國語》《中國翻譯》《外語學刊》《外語與外語教學》《上海翻譯》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相關譯學、文化與詩學方面的論文近60篇。主持教育部規劃項目、江蘇省社科規劃項目、江蘇省教委資源課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等7項,並獲江蘇省人文社科獎項2次。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華典籍外譯語哲維度翻譯範式研究
第一節典籍外譯研究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二節語言本體論認識觀
一、語言哲學觀
二、先秦語言本體觀
第三節薩丕爾一沃爾夫假說
第四節漢英語法“隱性範疇”表征差異
第五節關於中華典籍外譯東方智慧知性體系建構
一、本體論
二、認識論
三、方法論
四、構建“象思維”語哲義理的典籍翻譯批評知性體系
五、研究目標
第六節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論漢典籍哲學形態身份標識跨文化傳輸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語言表征形態與漢典籍哲學、倫理知性體系
第二節漢哲學典籍英譯現狀
第三節關於漢文化古典籍漢譯外的哲學平等對話
第四節語言形態表征與漢典籍外譯的異化創化翻譯觀
第五節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象”“象思維”“道象互為”與《莊子》英譯研究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意義與動機
三、視角與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三節文獻綜述
一、《莊子》英譯本概況
二、《莊子》英譯本研究現狀
第四節“象”“象思維”與“道象互為”
一、“象”“象思維”
二、“道象互為”
三、“象”與“象思維”在中國
四、西方類似於“象”與“象思維”的相關研究
五、“象思維”、隱喻思維與概念思維
六、“現代中國哲學”“理性化”趨向
七、小結
第五節“象思維”與中國典籍英譯
一、中國典籍英譯概況
二、“象思維”與中國詩學
三、“象思維”與中國翻譯詩學
四、“象思維”與中國翻譯美學
五、小結
第六節“象”“象思維”與《莊子》英譯
一、莊子、《莊子》與“象思維”
二、汪榕培與理雅各《莊子》英譯本之比較
三、汪榕培與理雅各英譯《莊子》對比研究
四、小結
第七節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語言哲學觀照下《詩經》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第一節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
三、研究方法
第二節《詩經》英譯與研究回顧
一、《詩經》英譯的研究現狀
二、按時序性回顧
三、關於《詩經》篇名英譯研究
四、小結
第三節語言與民族精神的同構性
一、語言觀
二、語言哲學觀
三、語言與民族精神是我典籍外譯的本體
四、“象思維”觀照下的詩歌翻譯
五、小結
第四節語言哲學觀照下的《詩經》英譯
一、“天人合一”的哲思樣態
二、《詩經》中“象”的表述
三、《詩經》中意象的傳遞與意境的營造
四、小結
第五節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語言哲學觀照與《文心雕龍》英譯研究
第一節關於江南文化精神格局跨文化傳輸
一、概要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節文獻綜述
一、劉勰與《文心雕龍》
二、《文心雕龍》的相關研究
三、《文心雕龍》英譯本
第三節劉勰的文學觀與江南文化精神
一、劉勰的文學觀與江南文化精神
二、《文心雕龍》的江南文化精神
第四節案例研究
一、語哲義理與《文心雕龍》翻譯嫁接和闡釋
二、《神思》篇的精神體驗樣式及翻譯
三、《風骨》與其譯本中體現的文化精神
四、《情采》篇所反映的作者詩學觀及其翻譯研究
第五節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中國古詩意象翻譯的可證性研究
第一節引論
一、中國古詩“意境”翻譯面臨的問題
二、意境思辨體驗的可證性、偽證性哲學基礎
三、翻譯美學思維理性理據和詩性質感
第二節言、象、意的哲學內涵及互為關係
一、中國古詩意象概念內涵可證性構建學理——“意象”的溯源及演變軌跡
二、玄理認識觀照之“象”
三、人文觀照之“象”
第三節審美觀照之意象
一、意象
二、興象
三、中國古詩意象的概念與內涵
第四節中西方“意象”說比較研究
一、西方“意象”說
二、形象(具象)與意象認識形態比較
三、中西方“意象”說發展趨勢
四、意象派、象徵派與中國意象生命論的比較
第五節意象的生成
一、傳統審美理論的“心物交感”說
二、意象的構成原則
三、皎然的“假象見意”和“貌題直書”說
四、意象的真實性
第六節情感的可證性
一、情感的真實性
二、心理的真實性
三、生活的真實性
四、意象生成和意象翻譯的可證性理性
第七節意象的組合形式
一、並置
二、脫節(時空錯位)
三、疊加
四、相交
五、幅合
第八節意象傳承與意象可證性審美形態
一、意象遞相沿襲性
二、意象人文性中的可證性
第九節中國古詩意象的可譯性語言學學理基礎
一、認識所指的同一性及語義系統的“同構”原理(Isomorphs)
二、語法辭格差異的規律性及語義系統的對應
三、文化的相互滲透性與語言表征的互文性
第十節意象翻譯可證性認識本質的終極關懷
一、功能對等翻譯觀觀照下“意象”翻譯的可證性
二、目的論翻譯觀觀照下中國古詩意象可證性翻譯
三、接受美學翻譯觀照的可證性審美範式:意象變易的依據
第十一節意象審美形態甄辨與翻譯方法論研究
一、廣義意象與狹義意象及翻譯策略
二、動態意象與靜態意象及翻譯策略
三、感官觀照下的意象分類及翻譯策略
四、修辭格觀照下的意象分類及翻譯策略
第十二節結論
參考文獻
……
第七章“意境”的偽證性研究與文學詩歌翻譯
第八章論“景中情,情中景”思維樣態——中國古詩詞意境美學體認範式與跨文化傳輸研究
第九章語言本體論與劉禹錫詠史懷古詩英譯研究
第十章論王維詩歌中禪味的認知與翻譯
第十一章漢詩英譯中的音韻美的認知共識與翻譯
第十二章宋詩學觀與白詩“淺、清、切”詩性體認與翻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