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士”計畫

“衛士”計畫,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布,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布,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1943年12月一個陰雲霏霏的傍晚,倫敦威斯敏斯特。邱吉爾的臨時指揮部內,十幾個神情嚴肅的英國軍官正圍坐在一張碩大的圓桌旁討論著什麼問題。原來,這是專門負責隱蔽戰線上特種心理作戰的“倫敦監督處”正在舉行名留史冊的一次秘密會議。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討論和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膽也是最複雜的一項心理欺騙計畫——“傑伊”計畫。這一計畫將被用來掩護1944年春天盟軍決定在法國諾曼第海岸登入的“霸王行動”。這一獨特的隱蔽戰計畫能否順利實現,將會對大戰的結局發生重大影響,甚至會改寫歷史本身。
1943年11月,蘇美英三國經過長期的交涉和爭論之後,終於達成了對法西斯德國開闢第二戰場的協定。根據這一協定,英美將於1944年5月在西歐登入,蘇軍也將在東線同時發動攻勢。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
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布,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然而,這種準備並不足以保證盟軍在“霸王行動”中取勝。早在1942年,德國就敏感地察覺到,英美有可能在歐洲聯合行動,通過登入來開闢第二戰場。這年3月,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布了第40號元首指令,指出歐洲所有沿海地區都面臨著盟軍登入的危險;次年11月,希特勒又發布第51號指令,進一步重申第40號指令的內容,強調登入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並把丹麥至法國的沿岸列為主要防禦地段。
更為重要的是,德軍雖然已在蘇聯、義大利和北非受到巨大損失,但它仍然十分強大。僅在西線,就有將近100萬軍隊據守在“大西洋壁壘”後面,這堵牆是人類歷史上僅次於中國長城的最龐大的一系列堡壘工事。倘若德國人判斷出盟軍登入的確切地點,他們就能以逸待勞,將登入部隊全部消滅在海灘上。即使“霸王行動”在諾曼第取得了立足點,希特勒也會迅速把兵力集中起來,使盟軍難以向前推進半步。
因此,盟國陣營對“霸王行動”能否成功並沒有多少把握。即將出任遠征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將軍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到:“這一次,緊張的情緒和氣氛都是空前的。因為我們不是在冒一次戰術行動失敗的危險,而是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邱吉爾也指出:“要摧毀那些用現代火力裝備起來的由訓練有素的將士防守著的鋼鐵工事,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小。只能用......出奇制勝的辦法。”也就是說,只有在進攻時間和地點上使希特勒措手不及,“霸王行動”才有可能取勝。可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當開戰一來最大規模的人員和裝備在英格蘭集結準備進攻時,怎么才能掩蓋它們的真實面目?僅憑其安營紮寨的地點,就足以使希特勒推斷出,諾曼第是他們的目的地。即令這一數量眾多的人員和武器能夠隱蔽起來,他們又怎能在離港登船時不被發現呢?因為有些進攻部隊需要花費近兩天時間才能渡過海峽。當德國的飛機、雷達、哨兵和間諜都處在高度戒備狀態時,要想使盟軍進攻的時間和地點不被希特勒發現,這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實上,到了1943年冬季,雙方都已經知道對西歐某個地方的進攻已是指日可待了,雙方還知道這次進攻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德國人對進攻時間和地點的了解。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倫敦監督處受命制定一個“對敵人實施心理欺騙”的計畫。此刻,在監督處處長約翰·比萬上校私人助理布弗里小姐手中,就拿著這份計畫的最後文本。計畫長達7頁,第一頁的頂端劃著名5條綠槓,標明檔案屬於特別機密等級。綠槓上方印著一行醒目的句子:“這份檔案是英國政府的財產。”這一告誡是專為英國最重要的國家檔案而用的。橫槓下面則寫著“絕密”、“不許外傳”等字樣。在這個以舊約全書“德博拉之歌”中的一個女人而命名的計畫中,簡略地概述了為掩護“霸王行動”計畫所使用的全部秘密謀略。它是倫敦監督處首領比萬上校和溫蓋特中校的精心傑作,而邱吉爾首相則是其最早的策劃人和熱心的支持者。
按照倫敦監督處的構想,“傑伊”計畫將從5個方面為“霸王行動”提供掩護,它們包括竊取情報、反間和保密、敵後特別行動、政治宣傳和心理欺騙。其中心理欺騙是秘密武器的最後一招,也是一切行動中最為機密的一項。“傑伊”的目標是:通過這些手段,特別是欺騙手段,使希特勒深信,盟軍進攻的矛頭不是諾曼第,而是斯堪的納維亞、巴爾幹半島、法國的加萊海峽或者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在“傑伊”計畫中,總共包括著6個大的矇騙計畫,36個附屬計畫以及一些零散的相關計策。
其中,專門圍繞諾曼第登入的欺騙計畫被命名為“堅韌”。它又分為兩個部分,一個用來牽制德軍在斯堪的納維亞的27個師,稱為“北方堅韌”;另一個用來把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第15軍栓在加萊地區,稱為“南方堅韌”。
倫敦監督處召開會議,準備在把“傑伊”計畫提交給華盛頓的盟軍聯合參謀部會議前,宣讀和通過該計畫的最後草案。實際上,這個計畫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就已經得到了邱吉爾和羅斯福的首肯,同意將其作為同盟國心理欺騙行動的總方針。所以,這次極其重要的秘密會議很快便宣告結束。唯一的一點變化是,根據邱吉爾的提議,計畫被重新命名為“衛士”計畫。因為邱吉爾在幾天前描述“傑伊”計畫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在戰爭期間,真理是如此寶貴,因而必須用謊言去保衛它。”
根據“衛士”計畫,這場心理欺騙戰的範圍將覆蓋參戰雙方和每一個中立國家。它由倫敦監督處負責組織實施,在監督處認為需要時,英國情報局、美國戰略情報局、英國特種行動局以及盟軍中專門從事欺騙的單位的特工人員,甚至包括盟軍的政府首腦和國家機構都將為其服務。為了取得蘇聯的支持,比萬於1944年1月29日專程飛往莫斯科,同蘇軍總參謀部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談判和協調。3月3日,雙方達成協定,“衛士”計畫從此開始正式成為蘇美英三國一致行動的綱領。
“衛士”計畫成功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首先,英國已經掌握了德國的無線電密碼,並且通過這一“超級機密”,知道希特勒對盟國行動的預測方向在加萊海峽;此外,德國派到英國的間諜幾乎全部落網,不少人已向盟國投降,成了“雙重間諜”。
英國有一個專門控制雙重間諜活動的“雙十委員會”,可以利用這些人來散布關於“衛士”計畫和“堅韌”計畫的假情報。而由於在英國沒有可靠的情報來源,德國幾乎全部依賴無線電偵聽和空中偵察或者依靠盟國方面“走漏”的點滴訊息來搜尋“霸王行動”的秘密,盟國完全有可能讓德國人得到一些有意編造的訊息。尤為重要的是,德國的兩大情治單位——諜報局和黨衛軍安全局正在進行著激烈的爭鬥,它們辨別實情的能力已經大為下降。因此,倫敦監督處對“衛士”計畫抱有很大的希望和信心。
但是他們也清楚,“衛士”計畫也潛伏著致命的危險性。不管假情報多么富有說服力,也不管所使用的特殊手段何等高明,只要在整個欺騙鏈帶上有一個小小的裂痕,真相便會暴露無遺。隨著登入準備工作的進展,要把希特勒的注意力從海峽地區引開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倫敦監督處並沒有把握在“霸王行動”的三個最關鍵階段(攻擊之前、攻擊期間和攻擊之後),在所有的戰場上都能智勝效率很高的軍事指揮機構——德國總參謀部。
如果“衛士”計畫一旦失敗,那么“霸王行動”將無可置疑地也會失敗。然而,倫敦監督處和盟軍的將士,卻依然決心同希特勒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心理較量,他們義無返顧地拉開了欺騙大戰的序幕。
1944年1月,“傑伊”計畫改稱“衛士”計畫。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第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第登入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後一個目的就是“衛士”計畫的核心內容,而且這個內容不能直接落入德軍之手,而是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顛來倒去,以間接方式,讓德軍費了好大的氣力才獲得那么一星半點,然後再根據這么點線索,去分析、推理、歸納,得出符合盟軍希望的錯誤結論。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聽取了比萬的計畫後,寫下“我喜歡這一切”的批示,並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騙專家“特殊手段委員會”主任美國陸軍上校懷爾德全力協助比萬。
為了達到“衛士”計畫的第一個目的,即分散德軍的目的,比萬在南歐實施了“齊柏林”計畫:1944年初,蘇軍已逼近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羅、匈都預感到德國敗局已定,於是派出密使與英、美接觸,秘密商討投降事宜。但是英國的廣播、報紙卻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了雙方的秘密。德國不能容忍在南歐出現叛徒,於是決定出兵占領匈牙利。但當時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上,戰況非常緊張根本無法抽出部隊;在南翼義大利的安齊奧海灘激戰正酣,也無兵可抽。最後只好從法國抽出3個裝甲師和1個步兵師,於1944年3月19日占領匈牙利全境,把匈牙利首相卡利關入了集中營。羅馬尼亞被嚇住了,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觸。這樣,德國雖然控制住了南歐的局勢,卻在法國失去了4個師的精銳部隊。
在北歐,比萬組織了“北方堅忍”計畫。1944年1月,比萬訪問蘇聯,與蘇聯情報機關聯手製造進攻挪威、瑞典的假象。英國在蘇格蘭愛丁堡建立了實際並不存在的第4集團軍群司令部,同蘇軍類似的虛假司令部溝通了無線電聯繫。德軍憑藉其出色的無線電偵聽和定位技術,很快測出了這個假集團軍群司令部的位置,還派出飛機進行轟炸。英軍還對駐蘇格蘭的部隊下發極地地區發動機保養手冊,補充滑雪板等嚴寒地區裝備,進行滑雪訓練。大有將要在北歐作戰的模樣。而且英國的BBC廣播電台對挪威、瑞典的廣播中要求兩國的百姓進行防空準備,並儘量多儲備食物、燃料、藥品等必需品。這些措施,使德軍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個師,其中1個裝甲師,以應付盟軍的進攻。這13個師直到戰爭結束都沒離開挪威和瑞典。
在東線蘇德戰場,蘇軍更是積極配合,在1944年6月之前,不發動新的進攻,只是把部隊頻繁調動,使得德軍無法判明蘇軍的企圖,不敢輕易抽出兵力。而在諾曼第登入後,蘇軍一連發動卡累利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三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牢牢吸引住東線德軍。
“衛士”計畫的第二個目的也就是最關鍵的目的,就是要使德軍相信諾曼第登入只不過是一場為了過早消耗其後備部隊的佯攻。可是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只要發現在諾曼第登入的第一梯隊有8個師的規模時,就足以肯定這是主攻。而比萬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創造出奇蹟來,即使不能使德軍相信的話,也至少要擾亂德軍的判斷,儘量拖延德軍作出正確結論的時間。為此,比萬設計了多達幾十項的附屬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