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馬車夫”

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在17世紀之前,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的一個省。 當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簡介

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增多。當
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個國家的造船工業發達,擁有商船的數量和噸位
最多,它就能控制東西方貿易,稱霸海洋,從事海外殖民掠奪。船在當時就象陸路運輸的馬
車一樣,船就是海上的馬車,哪個國家掌握了海上的馬車,它就是海上的馬車夫。在整個1
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在17世紀之前,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的一個省。“尼德蘭”意為低地,是萊茵河入海處一大片低地的總稱,它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尼德蘭是個富饒的地區,當年西班牙帝國的一半稅收來自這裡。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把它看
作是自己“王冠上的一顆珍珠。”16世紀末,尼德蘭普遍興起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政治運
動和武裝起義。1581年尼德蘭北方七省成立“聯省共和國”,其中以荷蘭省最大,所以
又稱荷蘭共和國。
荷蘭獨立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商業、海洋運輸業,金融業非常發達,很快成
為西歐強國。
當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
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B3到1B
2。歐洲許多國家都到荷蘭訂購船隻。
荷蘭的商船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3B4,擁有1.5萬艘商船,幾乎壟斷了海上貿
易。挪威的木材、丹麥的魚類、波蘭的糧食、俄國的毛皮、東南亞的香料、印度的棉紡織
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蘭商船轉運,經荷蘭商人轉手銷售。當時的阿姆斯特
丹是國際貿易的中心,港內經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荷蘭的海軍艦隻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它們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護本國商
船,並從事海外殖民掠奪。在亞洲,1595年荷蘭人首次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爪哇。
不久,荷蘭艦隊便在爪哇和馬六甲海峽兩次打敗葡萄牙艦隊,並且不斷追捕、搶劫中國商
船,壟斷了東方貿易。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控制這一地區的貿易,還一
度侵占我國的澎湖、台灣。
在美洲,荷蘭於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並在北
美侵占了一塊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現在的紐約)為中心的新荷蘭。
在非洲,荷蘭在東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築要塞、建設殖民地,在那裡開
辟種植園,保證過往船隻的淡水、糧食的供應。
由此可見,“海上馬車夫”這個綽號形象說明了17世紀的荷蘭在商業、海洋和殖民掠
奪各方面所擁有的霸權。

現狀

但是,“海上馬車夫”的好景不長。從17世紀中葉,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開了海上爭
霸戰,後來,法國也參與進來。法荷戰爭席捲了荷蘭本土,最終以荷蘭的慘敗而告終。荷蘭
從此一蹶不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