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空對地飛彈

“小牛”空對地飛彈

“小牛”空對地飛彈是由美國休斯公司和雷錫恩公司研製的一種可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武器,它可精確打擊點狀目標。該彈有7種改型,分別為“小牛”A型、B型、C型、D型、E型、F型、G型,其代號為AGM-65。該彈的彈體為圓柱型,4個三角形彈翼與舵呈X型配置,動力裝置為雙推力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長2.64米,射程24千米,巡航速度略超過音速。

基本信息

簡介

“小牛”空對地飛彈“小牛”空對地飛彈

“小牛”空對地飛彈(AGM-65 Maverick)是美國研製的一種戰術空對地飛彈。也稱“幼畜”飛彈。是由美國休斯頓公司雷錫恩公司共同研製的一種防區外發射的空地武器,它可以精確打擊點狀目標。該彈有7種改型,分別為“小牛”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和G型,其代號為AGM-65。該彈彈體為圓柱形,4個三角形彈翼與舵呈X形配置,動力裝置為雙推力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長2.64米,射程24公里,巡航速度略超過音速。

主要用於攻擊坦克裝甲車、飛彈發射場、炮兵陣地、海上艦船等地面和水面目標。1965年開始研製,1968年第一次飛行試驗,1972年裝備部隊。飛彈長2.49米。彈徑300毫米,最大射程600米。戰鬥部為穿甲爆破殺傷型。可用4種發射架發射。一般戰鬥機可以攜帶6枚飛彈。“小牛”飛彈有電子制導,雷射制導和紅外熱成像制導3種成像制導類型。電子制導適宜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當發現目標後,飛行員通過電視攝像機的目標圖像,發射並操縱飛彈進行攻擊;雷射制導無論白天和黑夜都能使用,但在不良氣象條件下(如雨天、霧天)使用效果不好;紅外熱成像制導優點突出,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在白天、黑夜、不良氣象條件下和硝煙瀰漫的戰場環境中均能使用。“小牛”飛彈在越南戰爭、中東戰爭中使用,命中率達到87%以上。1973年10月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用58枚“小牛”飛彈擊毀阿拉伯國家52輛坦克。

型號

“小牛”空對地飛彈“小牛”空對地飛彈

(1)AGM-65B

為電視型,1969年開始改進,1975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78年停產,總共生產10000多枚。其主要改進之處,是採用景象放大導引頭,改進陀螺環架和電子線路,電子攝像管改用新的透鏡系統,將視場從A型的5°縮小到2.5°,座艙顯示器上的目標圖象大而清晰,飛行員能在較遠的距離上使導引頭鎖定目標,減少載機在敵防空火力區內的停留時間,增強了防區外攻擊能力。

(2)AGM-65C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因導引頭存在不穩定性問題,未能獲準投入批生產,因而未能進入現役。

(3)AGM-65D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74年開始改進,1975年11月開始飛行試驗,1981年12月投產,1983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1986年完成D/G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198.6百萬美元,採購費3090.1百萬美元,總計3288.7百萬美元,製造樣彈46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25127枚,月生產率500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紅外成像導引頭,其數字式定心跟蹤器使飛彈飛向目標的中心,而不是飛向最大溫差點,紅外頻段的選擇能透過戰場上的煙霧,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同時,採用新的少煙固體火箭發動機。

(4)AGM-65E

為半主動雷射型,1973年開始改進,1977年10月開始飛行試驗,1982年9月投產,1985年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1985年完成E/F兩型改進計畫,研製費75.8百萬美元,採購費657.7百萬美元,總計733.5百萬美元,製造樣彈77枚,1993年停產,批生產總數5002枚,月生產率104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A型基礎上改裝半主動雷射導引頭,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與空中或地面雷射照射器配合作戰,專門攻擊已方部隊附近的艦艇和堅固地下工事,無需飛行員在發射飛彈之前識別目標。

(5)AGM-65F

為紅外成像型,1980年10月開始改進,1985年投產,1989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E/F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733.5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E型改進計畫,E/F兩型總計5002枚,單價131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基礎上,專為攻擊艦艇目標增加了圖像調製處理能力,並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

(6)AGM-65G

為紅外成像型,雷錫恩公司為第二主承包商,1990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研製費和採購費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3288.7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亦納入D/G型改進計畫,兩型總計25127枚,單價12.3萬美元。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對D型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軟體進行修改,能攻擊範圍廣泛的目標,通過選擇1個特定的瞄準點對大型目標實施攻擊;採用重量增大到136kg的爆破穿甲戰鬥部和可調延時引信,對坦克裝甲目標以及其他堅固目標實施攻擊。此外,採取工程改進措施進一步降低飛彈生產成本。

(7)AGM-65H

為主動毫米波雷達型,1991年開始試射,正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和赫爾克里斯(Hercules)公司進行竟爭研製。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G型基礎上改裝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獲得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8)AGM-65?

為GPS/紅外成像或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命名為“長角牛”(Longhorn),由休斯飛彈系統公司在F型基礎上改進研製,以參予美國空軍旨在攻擊地面關機雷達而提出的稱之為“寂靜硬殺傷”(Silent HARd Kill,SHARK)項目竟爭,1990年開始在“眼鏡蛇”(Cobra)AH-1W武裝直升機上試射,以該型飛彈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可行性進行驗證,計畫在“阿帕奇”(Apache)AH-64武裝直升機上裝備4枚該型飛彈。其主要改進之處,是在F紅外成像型基礎上改裝GPS中制導系統,構成GPS/紅外成像複合制導型或者GPS/主動毫米波雷達複合制導型飛彈,並換裝渦噴發動機,使射程達到75km,獲得防區外發射、晝夜、全天候作戰、發射後不管、攻擊固定/活動目標,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

套用

“小牛”空對地飛彈“小牛”空對地飛彈

“小牛”各型的主要區別在於導引頭和戰鬥部不同。其中,AGM- 65A/B採用電視制導;AGM- 65D /F/G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可以晝夜使用;AGM- 65C/E採用半主動式雷射制導,它們必須利用地面通用雷射設備或機載雷射系統進行雷射指示。AGM-65A/B肥裝有56.75千克的聚能裝藥射流與56.75千克的爆破戰鬥部,而AGM-65E/F/G裝有136.2千克高能炸藥爆破殺傷戰鬥部。聚能裝藥射流與爆破戰鬥部主要用於攻擊裝甲車輛和其它的加固目標。

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A--6、A-10、AV-8B、F-16、F-4G、F/A-18等飛機共發射了5000多枚“小牛”式空對地飛彈,發射成功率約為80-90%,取得較好的戰果。其中,飛機總共發射了4800枚“小牛”式飛彈,共摧毀1000輛坦克、2000輛其它車輛、1300門火炮;F- 16戰鬥機發射了450枚“小牛”式飛彈,擊毀伊軍360輛以上的裝甲車。在發射的全部“小牛”式空對地飛彈中,大約有2/3是紅外成像制導型的AGM-65D,有30%是電視制導型的AGM-65B。用於打坦克的通常是紅外成像制導型的AGM-65D,這種飛彈的單價僅7萬美元,而伊軍的T- 72坦克價值150萬美元。一枚飛彈換一輛坦克,這是使用靈巧武器影響大、經濟效果好的範例。

基本數據

彈長 2.49 米

彈徑 0.30 米

翼展 0.72 米

彈重 210 千克

動力裝置 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1台

射程 48千米(最大) 0.6千米(最小)

發射高度 低空 - 高空

速度 1 馬赫

制導方式 電視制導(電眼可鏇轉45度)

戰鬥部 聚能高爆炸藥58.7千克,瞬發引信

命中機率 85%

發射方式 機載 (F-5E)

攻擊範圍 俯衝角10~30度

性能特點

“小牛”空對地飛彈“小牛”空對地飛彈

AGM—65“幼畜”飛彈(另譯為“小牛”)是美國為空、海軍及海軍陸戰隊60年代開始研製的空對地飛彈,主要用來攻擊坦克、裝甲車、飛彈發射場、炮兵陣地、鋼筋混凝土掩體、工事、通訊中心等不同目標。該飛彈的射程約20-40公里,彈重210-306公斤。

“幼畜”飛彈彈體呈圓柱型,尾部裝起“十”字形彈翼。各型號外形相同,差別是採用不同導引頭:A型電視制導;B型圖像放大電視制導,對目標解析度高,攻擊精度高;C/E型雷射制導,需利用空中或地面雷射器照射和指示目標;D/F/G到紅外圖像制導,紅外導引頭可感受微小的溫差,對已停止工作幾小時的熱源目標和非熱源目標有良好的發現和跟蹤能力,對隱蔽和偽裝的目標也有良好的識別能力。這種飛彈靠自身導引頭捕捉目標,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各型“幼畜”的作戰使用方法不盡相同。A/B型需在駕駛員截獲目標後,開啟“幼畜”飛彈攝像機並鎖定目標,然後發射。飛彈發射後載機可自由機動。C/E型需雷射照射器一直照射目標,直到命中。D/F/G型更簡單一些,只要使飛彈導引頭對準目標即可發射,載機可在飛機中改變航向,跟蹤活動目標,也可快速連續發射。

“幼畜”飛彈列裝後即用於越南戰場,以後又在中東戰爭及美軍的各次作戰行動中廣泛使用,單發命中率在85%以上。海灣戰爭中,美軍用AGM—65飛彈襲擊伊拉克軍事目標,取得較大戰績。2001年10月份美國賣給台灣的AGM—65“小牛”飛彈,屬於AGM—65G型。此前美國曾經向台灣出售AGM—65B型“小牛”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