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半兩莢錢
半兩莢錢直徑1.5厘米,重0.75克 青銅質地,體小肉薄,圓形方孔,穿孔較大,無內外郭,製作粗陋,邊沿不規整。面文“半兩”二字篆書,字文狹長,順讀,背平素。
-
半兩
戰秦及漢初銅幣名。銅鑄,圓形方孔,小樣錢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2.5-3.35克。大樣為3.12-...
錢幣簡介 歷史沿襲 發展歷史 鑑定比較 來源 -
秦半兩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
生產 流通 意義 鑑定 -
豆半兩
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 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 2.陽文母範...
簡介 -
西漢半兩
秦始皇死後不久,天下大亂,戰爭不絕,每次動員都在數十萬人,生產事業大受打擊。秦滅亡後,楚漢相爭,對峙五年大小戰爭七十二起,劉邦以一小股的兵力削平群雄,於...
過程 歷史記載 -
榆莢半兩
榆莢半兩:榆莢錢是以錢形輕小如榆莢而得名,正式名稱仍叫《半兩》錢,漢初承襲秦時制度,沿用各式大小秦半兩。經過楚漢戰爭,民生凋敝,財政困難,漢高祖藉故秦錢...
概述 外貌 -
先秦半兩
先秦半兩,筆劃有方折、圓折,錢文字型比戰國時期半兩漸呈方形。
-
鐵半兩
形制與文帝“四銖半兩”銅錢相似,邊緣微起,無明顯周廓,背平夷。 ”、“乾”等諸形;“兩”字雙人有作“從”狀或簡化為一橫者。 據考約在武帝行“五銖”前為郡...
-
四銖半兩
因朝廷法定錢重四銖故稱“四銖半兩”。
簡介 相關介紹 -
六銖半兩
六銖半兩,西漢後少帝劉弘所鑄。(公元前183-公元前180),又名“五分錢”。莢錢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