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大轟炸

海上封鎖

“二六”大轟炸“二六”大轟炸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國民黨軍隊向台灣和舟山等沿海島嶼撤退。由於沒有海、空軍和缺乏海上作戰經驗,10月26日,三野二十八軍金門登入戰失敗。幾天后,三野攻擊舟山的部隊又在登步島戰鬥中再次失利。東南沿海的局面發生了重大轉變。一再敗退的國民黨軍轉守為攻,依靠海、空軍優勢,向大陸發動了反撲。國民黨統帥部制訂了反攻大陸方案:以台灣、舟山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據這個計畫,舟山國民黨軍開始對大陸實施海上封鎖和空襲。在渤海、長江口、華東及華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緝前往大陸的各國商輪,沒收運往大陸的貨物。

當時上海工業原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如棉紡業所需原棉的60%,毛紡業所需毛條的全部,麵粉業所需小麥的全部,造紙業所需紙漿的全部,捲菸業所需煙紙、菸絲的半數以上,上海人賴以為生的糧食的半數以上,動力生產所用的80%的油料和20%的煤等都要從外國購買。國民黨的封鎖使上海經濟陷入困境。上海市軍管會為了維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復經濟運轉,組織工人開展反封鎖斗爭。

上海楊樹浦發電廠原來使用燃油鍋爐,每月消耗燃油3萬噸,全部依靠進口。進口來源斷絕後,發電廠改造鍋爐,從燒油改為燒煤。公共汽車原來都是燒進口汽油的,由於汽油緊缺,汽車公司將汽油、柴油和火油按比例混合使用,減少汽油的消耗。

洋場漆黑

封鎖奏效,蔣介石認為解放軍短期內不可能對台灣構成威脅,於是轉守為攻。在他親自督促下,國民黨空軍擴建舟山機場,調集大批飛機,對上海、杭州等城市進行空襲和轟炸。

1950年1月25日中午,國民黨空軍從舟山出動B-24轟炸機12架,以江南造船所為主要目標,沿黃浦江對十六鋪、高昌店、楊樹浦、楊家渡等處投擲重磅炸彈52枚,江南造船所中彈21枚,廠房和機器設備遭受重大損失。

2月6日,上海遭受了國民黨飛機最猛烈的襲擊,史稱“二六大轟炸”。從中午12時25分到下午1時53分,國民黨出動大量轟炸機,對上海各發電廠進行狂轟濫炸。上海市發電廠遭到毀滅性打擊。市民、職工、解放軍幹部、戰士傷亡共1448人,毀壞房屋1180間。

在遭受國民黨飛機轟炸的那段日子裡,上海變成了一座黑暗的城市。十里洋場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和明亮的商店櫥窗廣告風光不再,居民區一片漆黑,每家只被允許開一隻電燈,照明半小時。街上也少有行人,蕭條的氣氛使人更感覺到冬天的寒冷。

由於轟炸及封鎖的持續影響,1950年上半年的上海處境極為艱難。工廠停工達1454家,占工廠總數10%以上。商店歇業的達6000多家,占6%左右。因為停電,上海的多數紡織廠無法開工,市場物價再次波動。嚴峻的形勢使華東局書記饒漱石和上海市長陳毅感到壓力極大,心情沉重。

緊急馳援

得知上海連續遭到轟炸的訊息,毛澤東十分焦急,立即請求蘇聯出動空軍協助上海防空。蘇聯方面答應了中國的請求。

赴上海的蘇軍空軍由最精銳的莫斯科防空部隊組成,莫斯科軍區參謀長巴基斯基出任司令。2月16日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機場,巴基斯基與各部隊指揮員登上飛機。沿莫斯科—喀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赤塔—哈爾濱—北京的路線飛往中國。

2月19日,巴基斯基等將領抵達上海,與華東軍區陳毅司令員會晤。陳毅著重向蘇軍將領介紹了華東軍區保衛上海的兵力和裝備,上海這座城市的特點、最需要保護的重要工業區和運輸樞紐的分布等情況。

25日起,蘇聯援滬空軍陸續抵達上海。馬卡羅夫上校的殲擊機團有45架拉–11殲擊機,謝苗諾夫上校指揮一個有30架圖–2和30架伊爾–10組成的的混成轟炸機團。帕什科夫上校率領由38架米格–15組成的飛行團。

米格–15殲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亞音速飛機,1948年底才交付蘇聯空軍使用。這些飛機上的飛行員多數有二戰的作戰經驗。而國民黨空軍當時最好的戰鬥機是美制P–51殲擊機。蘇聯噴氣式戰鬥機在性能方面比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優越得多。

四戰四負

3月23日國民黨飛機入侵上海,蘇軍戰機迅即起飛,將正在轟炸掃射的一架P–51飛機擊落,首戰告捷。

4月2日,國民黨空軍派出P–51戰鬥機兩架襲擾上海市區,轟炸掃射。蘇軍殲擊機在追擊過程中將其中一架擊落於杭州灣海中,又將另一架擊成重傷。4月18日,國民黨P–38飛機兩架從海上進入上海地區,長機未及投彈即被擊落於橫沙,飛行員王寶翔斃命。僚機亦被擊傷,機身冒煙,發動機起火,最後墜落於國民黨岱山機場海邊,飛行員李長泰跳傘落於岱山島以西海面。兩次空戰連續擊落國民黨四架飛機,引起了國民黨軍將領的震驚。此後,國民黨空軍一改白天轟炸的空襲方式,轉為夜間偷襲

5月11日夜,國民黨空軍4架B–24轟炸機,攜帶重磅炸彈企圖乘黑夜轟炸上海,被地面雷達發現。首先到達的飛機遭到防空部隊高射炮射擊,掉頭逃跑。接著過來的飛機剛進入上海市區,就被蘇軍探照燈照中和跟蹤。蘇軍拉–11戰機起飛迎戰,其中一架轟炸機被擊中,墜落於浦東塘橋,機組人員全部喪命。另一架未進入到上海境內即倉促投彈,然後調頭逃竄。第二天,《解放日報》以“血債必須血還,一架匪機被擊落”為大標題,報導了國民黨轟炸機被擊落的訊息和飛機殘骸的照片。這個訊息使壓抑多日的上海軍民感到振奮,但為了保密,報紙只籠統地說國民黨飛機“被我防空部隊擊落”,不談蘇軍的援助。在陳毅市長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外國記者問他是用什麼武器擊落國民黨飛機的,陳毅說是用高射炮打下來的。有的記者問:“高射炮能打這么高嗎?”陳毅風趣地說:“它能飛多高我們就能打多高!”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蘇軍巴基斯基部隊在上海警備部隊配合下,四戰四捷,先後連續擊落國民黨空軍各型飛機6架,制止了國民黨空軍對上海的轟炸破壞。台灣當局不得不採取“避免深入”的方針,明確國民黨空軍的任務應轉為防守。

大勢已去

與此同時,四野部隊大舉登入海南島。蔣介石眼看大勢已去,被迫作出從海南島和舟山撤軍的命令,全面收縮以保衛台灣。5月9日,國民黨舟山防衛司令石覺秘密飛往台北,參加蔣介石召集的撤軍會議。

5月13日起,舟山群島持續大霧,給國民黨軍的撤退提供了掩護。當天晚上,在海空軍掩護下,裝載陸軍的船隊以疏散隊形向南航行,20日全部到達台灣各港口。陸軍完成撤退後,海軍也開始撤離舟山。國民黨空軍在撤退之前,用炸藥將岱山機場跑道炸毀。岱山機場是國民黨空軍工程隊使用機械和人力平山填海,花了4000萬銀元,修了將近半年才完成的,本來是供B-29重型轟炸機起降攻擊大陸的,沒想到才使用了僅僅4天,就在一瞬間被徹底破壞了,令執行任務的國民黨空軍非常傷心。

獲悉國民黨軍撤退,三野部隊迅速登島。舟山解放的訊息,使上海人民歡欣鼓舞。《解放日報》5月21日在頭版以套紅標題報導:“舟山群島全部解放,上海封鎖宣告解除”!幾天后,來自舟山的漁船陸續到達上海十六鋪碼頭,滿載新鮮的大黃魚、帶魚,上海百姓的飯桌又擺上了久違的舟山海鮮。戰爭和空襲的陰霾一掃而光。

國民黨軍隊撤退後,東南沿海地區只有大陳、金門、馬祖等少量島嶼為國民黨軍控制,國民黨無力再封鎖和襲擾大陸。中蘇軍事同盟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共中央解放台灣的信心。雖然由於韓戰的爆發,解放台灣的計畫未能實施,但隨著中蘇同盟的日益鞏固,新中國的軍事力量逐漸強於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