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英文:Midway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航空母艦,是美國第一艘具有裝甲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第一艘最大寬度按能通過巴拿馬運河要求而設計的戰艦。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是一種全新的,大得多的航母,修正了其前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問題,有更大的艦體和更低的乾舷,裝備更強的火力,作為二戰設計的產物,其給戰後的海軍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首艦“中途島”號於1943年10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1945年3月20日下水,1945年9月10日服役,原計畫建造六艘,實際共建造服役了三艘,已全部退役,其中“中途島”號作為博物館艦保留了下來。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1941年4月28日,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母首艦“埃塞克斯”號開始建造,之後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建軍戰略思想的徹底轉變,航空母艦迅速取代戰列艦成為主力艦。1942年,隨著黃蜂號航空母艦(亦稱胡峰號),“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和“大黃蜂”號航母相繼戰沉,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在太平洋戰區剩下的航空母艦屈指可數。在此危急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艦的決定,尤其是集中力量優先按照埃塞克斯級的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

二戰太平洋戰爭後期,在埃塞克斯級仍在建造,美國海軍根據英國航母的作戰經驗和太平洋戰爭期間自身航母受損的情況,針對航母甲板防護的議題展開研究,很快便發現航母如果欲同時保有甲板防禦能力與足夠的艦載機戰力,則艦體規模必需進一步放大。如果以埃塞克斯級的艦體規模來裝設防禦甲板,則必需將載機數降到45架(相當於埃塞克斯級戰鬥力的一半),但這種結果根本無法接受。因此,美國海軍便著手設計另一種更大型的航母,其標準排水量高達45000噸,滿載排水量達60000噸,遠超過當時最大型的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將其定義為新一類的“大型航空母艦(Large Carrier,CVB,編號仍在航母CV的序列里)”,飛行甲板全面以厚達3英寸的裝甲保護,全艦最多可攜帶130-145架當時的各型活塞式戰鬥機,這就是後來的中途島級航空母艦。在整個二戰中,只有戰爭末期出現的日本超級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68000噸的改裝航母“信濃”號在體型上勝過它,但信濃號的艦載機數量卻僅有47架。

建造沿革

1945年中途島號建造時 1945年中途島號建造時

1942年8月,中途島級首艦登記註冊,為紀念中途島海戰而命名為“中途島”號,1943年10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舷號為CVB-41,1945年3月20日下水,1945年9月10日服役。1943年12月1日,2號艦“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CVB/CVA/CV-42)在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開工,1945年4月29日下水,1945年10月27日在紐約船廠竣工時一度被命名為“珊瑚海”號,以紀念發生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的珊瑚海海戰,為了紀念1945年4月在二戰勝利前夕逝世於任內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而改為“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而中途島級3號艦則以“珊瑚海”命名。1944年7月10日,“珊瑚海”號也在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開工,1946年4月2日下水,1947年10月1日服役。

美國海軍原先準備建造六艘中途島級航母,但是美國海軍部分將領反對集中資源建造少數此種大型航母,而應該建造體型較小但是數量可以較多的埃塞克斯級以換取作戰彈性。加上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規模與經費大幅縮水,不可能大規模建造新的大型航母,所以原本預定建造的此型航母CVB-41至44、以及CVB-56和57最後只剩三艘,CVB-44、56、57分別在1942、1945、1945年取消。

服役歷程

“中途島”號最初服役時 “中途島”號最初服役時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最早的“中途島”號服役時,二戰已結束近一個月,因此無緣參與。“中途島”號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在韓戰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41,韓戰結束後不久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

1973年起,“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長達17年,並在越戰結束前夕在越南外海參與了撤僑任務。1975年,“中途島”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1。 越戰後“中途島”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執勤。伊朗人質危機及兩伊戰爭期間,“中途島”號均曾到波斯灣戒備,並在戰爭後期為科威特油船護航,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退役前夕參與了海灣戰爭。

1992年4月,“中途島”號宣布退役, 1997年除藉,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2004年6月在加州屋侖開放。 中途島級的“羅斯福”號是最早退役的,於1977年9月30日退役。

“珊瑚海”號入役後就編入了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珊瑚海”號在地中海地區曾多次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訓練,曾經訪問南斯拉夫。 從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中期,“珊瑚海”號曾先後進行了數次現代化改裝或裝修,雖早已超出了原設計的壽命,但為使美海軍保持15艘航母的水平,修修補補一再超期服役,直到1992年4月11日退役。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型

“中途島”號服役時的開放式艦艏 “中途島”號服役時的開放式艦艏

中途島級基本沿襲了埃塞克斯級的艦體設計,艦橋等上層建築設定在航母的右舷,共設有三部升降機,兩部分別在飛行甲板前部和中後部,另在甲板左側舷有一部。

中途島級與埃塞克斯級不同的是,其設有裝甲甲板,有更大的艦體和更低的乾舷,裝備更強的火力,原來還打算使用在巡洋艦上裝備的203毫米炮,後發現焦點應當是防禦飛機的攻擊而增強了防空火力。

中途島級雖然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但結構設計存在較大問題,如潮濕,擁擠,過於複雜化,因為很難從結構上進行徹底的改裝,所以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後來的使用也由於低乾舷,裝備和人員空間過分擁擠,機庫高度太低,抗浪性太差而受到限制,一些最新和最大的飛機都不能在該級艦上使用。總體來說,該級艦的設計不能令人滿意,但出於對大型航母的迫切需求,他們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很長的時間。

甲板

1969年改裝後的“羅斯福”號斜角甲板 1969年改裝後的“羅斯福”號斜角甲板

二戰結束後,航母面臨的最大革命性發展就是噴氣式戰鬥機的到來,為了搭載更重、速度更快的噴氣式艦載戰鬥機,埃塞克斯級與中途島級都陸續進行了改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飛行甲板由原本的長方構型改建為斜角型設計。斜角飛行甲板是英國人的發明,於1951年首度在英國的航母上出現,目的是增加起降作業的效率、增加飛行甲板空間運用的靈活度,並將飛機起飛與降落的作業軸線錯開。

二戰後的艦載機,無論是噴氣式還是螺鏇槳式的重量都在直線上升,而噴氣式的降落速度更是比螺鏇槳飛機大幅增加,這些都意味著新的艦載機降落時動量更大、更不容易停下來。如果採用以往長方形甲板的設計,也就是降落作業軸線與起飛作業軸線在同一直線上,那么這些艦載機如果進行落地重飛或者沒成功鉤住捕捉鉤,就很容易來不及反應而一頭撞上停放在甲板前端的飛機。有了斜角甲板後,起飛作業的軸線與降落作業的軸線就能加以區隔,使降落的飛機不至於撞到停放在前面的飛機。“中途島”號就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改裝斜角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被用來實驗此類甲板的作業模式與工作效率,這項測試從1952年起展開,被證實非常成功的,因此斜角飛行甲板便成為日後美國海軍所有航母必備的設計。

艦載武器

“珊瑚海”號上的F-18A戰鬥機 “珊瑚海”號上的F-18A戰鬥機

20世紀50至60年代韓戰到越戰之間,航空技術飛速地發展,艦載機不斷推陳出新,這包括F-2H戰鬥機、AD系列艦載攻擊機、F-9F戰鬥機、F-4D戰鬥機、AJ-3/4戰鬥機(F-86的艦載版)、A-3攻擊機、F-3H、F-7U戰鬥機等,此外還有20世紀50年代啟用的C-1“貿易者”艦載運輸機,20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的F-4II“鬼怪”戰鬥機。越戰開始時,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已經統一為綽號為“十字軍戰士”的F-8戰鬥機和A-4攻擊機,另外配備E-1“追蹤者”艦載預警機,此時中途島級基本都能搭載。

20世紀70年代,面對陸續出現的更新一代艦載機,中途島級逐漸開始無法使用,這包括F-14A“雄貓”重型艦載戰鬥機、S-3“維京人”反潛機等,之後由於其仍能使用A-6攻擊機(綽號“入侵者”)和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F-18戰鬥機(亦稱F/A-18“大黃蜂”),所以該級艦還沒有立刻被退役,然而與其它新出現的美國航母相比,曾經被稱為超級航母的中途島級不僅噸位太小、無法起降部分新型艦載機,艦載機搭載數量與艦載機燃料裝載量也不足,其僅擁有兩具彈射器以及三台升降機,起降作業效率比不上配備四具彈射器、四台升降機的其它所有新型航母。

現代改裝

“中途島”號兩次改裝後甲板平面圖(從左至右) “中途島”號兩次改裝後甲板平面圖(從左至右)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比起同為二戰時期建造的的埃塞克斯級,更有適應科技進步的能力,主要是因為其擁有較前者更大的艦體。20世紀60年代,埃塞克斯級由於噸位不足、無法搭載新的艦載機且工作效率低下,已不適合再擔任第一線航母。因此20世紀70年代中期,從理論上講只有中途島級可以進行現代化改裝,以搭載更先進的艦載機。

1954年3月1日至1956年4月6日的“羅斯福”號,1955年9月1日至1957年9月30日的“中途島”號各自進行了方案大體相同稱為“SCB-110”的第一次改裝,相當於埃塞克斯級的“SCD-27C/SCB-125(斜角飛行甲板)”方案。 改裝包括在左舷側以偏離船縱向軸線8°的角度安裝了一個147米長的斜角甲板用於飛機著艦,採用全封閉艦艏以增加適航性,使用三座C-11新型蒸汽彈射器以取代二戰時期的液壓彈射系統,更換了阻攔裝置,並改進艦上多項電子設施,減少了艦炮的數量,增加了排水量。

1949年改裝前的“羅斯福”號 1949年改裝前的“羅斯福”號

1957年4月16日至1960年1月25日,“珊瑚海”號進行了“SCB-110A”改裝方案,“珊瑚海”號在改裝後成為該級航母中性能最好的一艘。“SCB-110A”比“SCB-110”方案更複雜,並適合於所有該級艦的改裝,在“SCB-110”方案的基礎上,又將升降機的位置移至艦島右舷側,以提高飛行甲板的利用率;改建島式上層建築,增設管狀單桿桅,換裝新的雷達設備;進一步拆除127毫米單管火炮(僅剩6門)。

1966年至1970年,“中途島”號後來又按照“SCB-101”方案進行了適合於所有該級艦的第二次改裝,改裝後其性能超過了改裝後的“珊瑚海”號。“SCB-101”方案包括擴建飛行甲板、增大斜角飛行甲板的傾角、更換並重置飛機升降台及更新艦上的彈射器及降落設備,以供起降新式飛機,然而出於對費用的考慮,只有“中途島”號進行了這種改裝,此外該級航母的每艘還進行了不止一次的大修或升級。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295.2米 改裝前274.3米,改裝後長306.6米(中途島號) 298.4米(珊瑚海號)
艦寬 41.5米 44.2米(珊瑚海號)
吃水線長274.3米
吃水線寬34.4米
吃水深度 9.75米-10米 10.5米(珊瑚海號)
標準排水量 45000噸 改裝後52500噸(珊瑚海號) 改裝後51700噸(中途島號)
滿載排水量 59901噸/60000噸 改裝後65200噸(中途島號和珊瑚海號)
飛行甲板 改裝前長292.8米,寬41.5米;改裝後長306.6米,寬78.3米(中途島號) 298.4米×72.5米(珊瑚海號)
機庫尺寸/
航速32-33節
續航力 11520海里/15節 8000海里/25節
艦員編制 3583人(1943年計畫),完工後編制超過4000人 改裝前4120名;改裝後艦員2500名,航空人員2200名(中途島號)
傳動齒輪傳動,四軸四槳
動力系統 12台鍋爐 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輪機,推進功率15.8萬千瓦(212000馬力)
艦電武裝
艦載機 80-145架螺鏇槳飛機(初期) 75架(通常) 包括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E-2C“鷹眼”空中早期預警機 SH-3“海王”直升機 SH-60“海鷹”直升機
武器裝備 改裝前 18門單管127毫米高平兩用炮(CVB-43 14座) 21門/42門四聯裝40毫米防空炮(CVB-41和CVB-42) 28門單管20毫米防空炮 8門12.7毫米火炮 改裝後 10門雙聯裝7.62毫米火炮 2座8聯裝“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 2座“密集陣”近戰火炮武器系統(珊瑚海號3座) 4座SRBOC誘餌發射裝置 1台SLQ-25“女水妖”拖曳式誘餌
雷達 CRP導航雷達 SPS-48C對空搜尋雷達 SPS-49對空搜尋雷達 SPS-67水面搜尋雷達 SPS-65導航雷達 SPS-10對海搜尋雷達 SPN-35A,SPN-42,SPN-44著艦指揮控制雷達
綜合系統 2部Mk-115CIWS艦炮火力控制系統 NTDS,OE-82,TACAN,SSR-1,WSC-3通訊指揮系統 MK36 RBOC電子對抗 WLR-1,WLR-10,WLR-11,ULQ6 EW雷達預警/電子對抗系統

服役動態

1945-1950年

“中途島”號艦徽 “中途島”號艦徽

1945年11月7日至1946年1月2日,“中途島”號到加勒比海試航並訓練飛行員,由於中途島號負載超重,艦艏經常撞入大浪之中,使飛行甲板及前部機庫甲板經常入水過量艦體的穩定性亦因此降低,此問題一直無法妥善解決。

1946年3月1日,“中途島”號離開母港諾福克海軍基地,前往北大西洋,參與霜凍行動(Operation Frostbite)測試航空母艦在嚴寒天氣下的執勤效率。6日起中途島號開始在拉布拉多海及戴維斯海峽演習。由於海面經常颳起狂風大浪,中途島號連線艦側升降台的機庫門口在13日受損;飛行甲板經常出現積雪;而飛機亦需更多時間預熱發動機,才可起飛。演習期間,一共損失了三架飛機及一名飛行員。28日中途島號返抵諾福克,返國後的中途島號進入船廠維修,然後留在近海訓練。

1946年8月8日至10月4日,“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和美國海軍的其他艦隻一起開赴愛琴海,對希臘的首都雅典進行訪問,以對當時處於動盪之中的希臘政府表示支持。而後它主要部署在地中海,在地中海的許多港口停留過,曾邀請成千上萬名歐洲人登艦訪問,以顯示美國海軍的力量。

1947年7月,“羅斯福”號返回美國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進行檢查和改裝,設備得到了更新和改進。

1947年9月26日,“中途島”號在艦上試射繳獲的德國V-2火箭。1947年10月29日,“中途島”號離開諾福克,首次前往地中海巡航。

“中途島”號初期的防禦艦炮 “中途島”號初期的防禦艦炮

1947年11月17日,“中途島”號橫越直布羅陀海峽,接著先後到訪阿爾及利亞布尼、馬爾他、熱那亞、那不勒斯、奧古斯塔、塔蘭托及法國海耶爾(Hyères),於1948年3月11日返抵諾福克。返抵諾福克前,中途島號派出了數架經過改裝的P-2海王星巡邏機,模擬搭載核彈,順序飛往巴拿馬運河及聖體市,最後在聖迭戈降落,以向外界展示海軍有能力投擲核武。

1948年6月7日,“珊瑚海”號開赴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在加勒比海進行一段時間的檢查和訓練以後,1949年5月3日開始和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在地中海地區巡航,同年8月11日返回諾福克。

1948年9月13日,“羅斯福”號重返地中海。

1949年,“珊瑚海”號前往地中海加入第6艦隊,開始了它的第一次海外部署。在隨後的7年半時間裡,曾在地中海進行過7次部署,並多次參加北約的軍事演習。

“中途島”號博物館 “中途島”號博物館

1949年1月4日至3月5日,“中途島”號短暫到地中海巡航,然後留在近岸訓練。1949年2月4日,在西西里以東海域航行,海面颳起狂風大浪。由於負載超重,艦體在遭遇大浪時難以浮起,經浪頂而過,反而以艦艏直接衝破大浪。這使其艦艏部分經常入水過多,艦體航行時也難以保持穩定。12月再次前往北大西洋測試嚴寒天氣下的執勤效率。

1950年1月26日,“中途島”號再次到地中海,並先後到訪伊斯坦堡、賽普勒斯、馬爾他、坎城、奧蘭及里斯本,在5月23日返抵諾福克。

1950年2月7日,為了展示中途島級航母艦載機的遠程攻擊能力,一架P2V-3C“海王星”戰鬥機從停泊在佛羅里達海邊的“福蘭克林·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然後飛過巴哈馬群島、巴拿馬運河、中美洲海岸和墨西哥,於2月8日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降落。全程8143公里,歷時25小時59分鐘,創造了當時航空母艦飛機飛行的最遠距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由於西太平洋的航母嚴重短缺,海軍將大西洋艦隊的萊特號臨時調到西太平洋執勤;而“中途島”號則在7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間,再次到地中海巡航,以填補萊特號的出缺。返國後進入諾福克船廠改建,強化飛行甲板,以起降可搭載核彈的RJ-1攻擊機及其他新式噴氣機。與此同時,海軍亦拆除了艦上部分的5英寸/54火炮,並以新式的3英寸/50火炮替換艦上的40毫米高射炮。改建在1951年4月完成後,“中途島”號留在近岸訓練,併到加勒比海試航。

1951-1960年

“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

1952年,“珊瑚海”號在訪問南斯拉夫時,時任總統狄托乘坐該艦視察達3個小時之久。

1952年1月9日,“中途島”號離開諾福克,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

1952年2月25日至3月16日,“中途島”號及塔拉瓦號聯同英國皇家海軍、法國海軍及義大利陸軍,參與北約“大滿貫演習(Exercise Grand Slam)”,模擬攻守盟國在地中海的護航艦隻。巡航期間先後到訪直布羅陀、蔚藍海岸的胡安灣(Golfe-Juan)、巴塞隆納、阿爾及爾、奧古斯塔、塔蘭托、那不勒斯、熱那亞、拉斯佩齊亞、羅得島、塞薩洛尼基、帕爾馬及奧蘭等港口,最後於5月5日返抵諾福克。返國後留在近岸執勤,並曾臨時重畫飛行甲板軸線,模擬裝設斜角飛行甲板的飛行作業。

“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

1952年8月26日,“中途島”號前往北大西洋,參與北約代號“主轉桁索行動(Operation Mainbrace)”大型演習。美軍亦派出胡蜂號、羅斯福號、萊特號、明都洛號、薩萊諾灣號及威斯康辛號,英國、法國、加拿大、丹麥、挪威、葡萄牙、荷蘭及比利時等國亦派軍參與。9月14日演習開始,在25日結束。

1952年10月1日,“中途島”號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41。8日返抵諾福克休整,12月1日,再次離開諾福克,前往地中海,參與北約六個成員國舉辦的“會師行動(Operation Rendezvous)”演習,並先後到訪直布羅陀、胡安港、馬賽、塔蘭托、那不勒斯、熱那亞、拉斯佩齊亞、阿爾及爾、奧蘭、奧古斯塔、羅得島、塞薩洛尼基、巴塞隆納及帕爾馬等地,在1953年5月19日返抵諾福克。

1954年1月8日,“中途島”號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併到訪地中海多個港口。在進入雅典前夕,中途島號與補給船相撞,艦體輕微受損。由於本寧頓號的彈射器在5月意外爆炸,造成嚴重傷亡,無法及時前往地中海,“中途島”號延長巡航時間,到8月4日才返抵諾福克。

1954年12月27日,“中途島”號離開諾福克作環球航行,以加入太平洋艦隊。

“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

1955年2月初,“中途島”號抵達西太平洋,之後與埃塞克斯號、約克城號、胡蜂號及奇沙治號等艦前往支援台灣當局撤出大陳島,掩護撤退艦隻,直到2月13日行動結束為止。稍後中途島號到訪橫須賀在7月14日抵達新母港阿拉米達,正式加入太平洋艦隊,緊接著中途島號前往布雷默頓的普吉灣海軍基地。

1955年9月,“中途島”號開始代號SCB-110的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封閉艦艏及三座C-11蒸汽彈射器,並改進艦上多項設施。1957年9月30日完成改建,並重返現役開始在近海試航訓練,多項改建雖使中途島號的配備更為先進,但艦體的負重問題卻加倍惡化。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珊瑚海”號協助美國公民撒離危險區,並停留在埃及附近水域進行武力威脅,直到同年11月才離開。

“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

1957年,“珊瑚海”號編入太平洋艦隊,隨後進行了為期33個月的現代化改裝。改裝的主要項目是:採用斜角甲板(傾斜度為8度);並將3個升降機的位置移至舷側,以提高飛行甲板的利用率;將敞開式艦首改為封閉式,以增強艦的穩性;將2座液壓彈射器改為3座C11型蒸汽彈射器;改建島式上層建築,增設管狀單桿桅,換裝新的雷達設備;更換阻攔裝置;拆除127毫米單管火炮(僅剩6門)。

1958年8月16日,“中途島”號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數日後金門炮戰爆發,遠東局勢再陷緊張,“中途島”號隨即趕往台灣,併到台灣海峽戒備,而蔣介石在1958年11月14日曾登艦參觀演習。中途島號持續在西太平洋巡航最後在1959年3月12日返抵阿拉米達,並進入船廠維修。

1959年8月15日,“中途島”號離開阿拉米達,前往西太平洋巡航。11月9日,在蘇比克灣停留期間,艦內的泵房無故起火。雖然事故原因仍未查明,但軍方卻指事件為縱火所致。1960年3月25日中途島號返抵阿拉米達並再進入船廠維修。

1960年以後的4年裡,改裝後的“珊瑚海”號進行了多次海外部署,並加入美海軍第7艦隊進行戰鬥執勤和軍事演習。在第4次向西太平洋部署期間,“珊瑚海”號參與了越南戰爭,最初對越南行狂轟濫炸。在這次部署期間,“珊瑚海”號的艦載機進行戰鬥出擊達1萬多架次。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其艦載機在空戰中共擊落6架米格戰鬥機,在地面攻擊中,其艦載機航空聯隊共損失69架飛機、59名飛行員和飛行軍官(其中25人被俘,後被釋放)。

1961-1999年

“珊瑚海”號艦徽 “珊瑚海”號艦徽

1961年2月15日,“中途島”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寮國內戰加劇,中途島號到中國南海警備。9月28日中途島號返抵阿拉米達。

1962年4月6日,“中途島”號離開阿拉米達,並先後到日本、朝鮮半島、沖繩、菲律賓及台灣等地海域演習訓練最終在10月20日返抵阿拉米達。返國後留在近岸執勤,並在1963年6月測試了自動降落系統,由艦上遙控飛機降落。

1963年11月8日,“中途島”號離開阿拉米達,再次前往西太平洋。1964年初在波濤洶湧下行駛,期間其艦側升降台接連遭大浪擊打,最終脫落墮海。“中途島”號未即時到港口維修,而是繼續在西太平洋巡航於5月26日返抵阿拉米達,接著進入舊金山海軍船廠維修。

1966年,“中途島”號完成首次越戰巡航後便開始改建,但耗時極長要到1971年才重返西太平洋,其時美軍地面部隊已撤出越南。

1966年2月11日,“中途島”號進入舊金山海軍船廠,2月15日退役並開始進行SCB-101改建,不過由於海軍的船塢空間不足,後來又要為因大火重創的奧里斯卡尼號作緊急維修,使中途島號的改建不斷延期,改建費用亦因此大幅膨脹,由0.87億上升至2.02億美金,於1970年1月31日重新服役,接著一年留在近岸試航,並作定期訓練演習。

1962年珊瑚海號編隊 1962年珊瑚海號編隊

1970年至1971年,“珊瑚海”號進行了耗資4400萬美元的大修,不久又駐往西太平洋進行長達7個半月的海外部署,這是它在越南戰爭期間進行的最後一次戰鬥部署。

1971年4月16日,“中途島”號在相隔多年後,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5月18日開始在越南外海執勤。 此時正值越戰相對平靜的時期,大部分的美軍地面部隊已經撤出越南,航母主要派飛機攻擊寮國的胡志明小道,同時到北越作藍樹偵察任務。整次巡航“中途島”號並沒有飛機遭北越擊落,只逗留在越南外海約74天,其餘時間在西太平洋巡航,併到訪橫須賀、佐世保、蘇比克灣及香港等地,10月24日離開西太平洋,在11月6日返抵阿拉米達。

1973年,“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以改善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執勤效率。

1975年6月30日,“珊瑚海”號及其姐妹艦被重新定為通用航空母艦CV。在隨後的幾年裡又進行了兩次大修,1978年進行的大修耗資8000萬美元。在這次大修中,它的最後一座127毫米炮塔和全部火炮指揮儀被拆除。

1979年12月,伊朗扣壓美國人質的事件發生,“珊瑚海”號奉命駛入印度洋以接替“中途島”號,在營救人質的行動中,其第14艦載機航空聯隊為營救人質的美國飛機進行空中掩護和對地突擊。

1984年中途島號編隊 1984年中途島號編隊

1980年7月,“珊瑚海”號裝備了3座“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

1983年春,“珊瑚海”號奉命調至大西洋艦隊。同年3月21日,“珊瑚海”號駛離阿拉米達,開始了一次環繞世界,前往美國東海岸的長途跋涉。在這次航途中,曾在菲律賓、新加坡進行了各種演練。然後穿行於阿拉伯海,並途經紅海進入地中海,隨後與第6艦隊一起在黎巴嫩和利比亞間航行,最後“顯示力量”於中、南美洲沿海,並於9月12日駛抵新母港諾福克結束航行。隨後,為了能夠搭載最新式的F/A-18戰鬥攻擊機,“珊瑚海”號又一次進行改裝和修理。

1986年3月末,美國和利比亞關係緊張,4月14日,“珊瑚海”號的8架A-6E和6架F/A-18,協同從“美國”號航母上起飛的A-7E攻擊機,對位於班加西的黎波里的利比亞對空飛彈基地實施了飛彈突擊。1987年到1989年,“珊瑚海”號又先後兩次前往地中海進行部署。

該級各艦

序號 舷號 中文艦名 英文艦名 建造船廠 開工日期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1 CVB-41 中途島 Midway 紐波特紐斯 1943.10.271945.3.20 1945.9.10 1992.4
2 CVB-42 富蘭克林·D·羅斯福 F.E.Roosevelt 塔科馬 1943.12.1 1945.4.29 1945.10.27 1977.9.30
3 CVB-43 珊瑚海 Coral Sea 塔科馬 1944.7.101946.4.2 1947.10.1 1992.4.11

總體評價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中途島”號下水時是當時海上最大的航母,其噸位是後來核動力航母的2/3。“中途島”號在海上航行時,每天要燒掉455000升油,每3天就得補充一次燃料 。

中途島級航母 中途島級航母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航母中的“三朝元老”, 由於服役時二戰已結束,因此也常常稱其為美國二戰 後的第一代常規動力航母,和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和小鷹級航空母艦一起構成了美國戰後的三代常規動力航母,儘管沒有參加二戰的作戰活動,但卻作為主力參加了韓戰、中東危機以及海灣戰爭。 (三海一核科普網,寰球網)

中途島級“中途島”號在47年的使用期間,曾3次赴越南作戰,作戰飛機起飛12000多架次,擊落越南戰爭中的頭3架和最後一架米格機。在海灣戰爭中,它的飛機共起飛3000多架次,共有20多萬名美國海軍官兵為其效力,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之一。 (三海一核科普網,寰球網)

中途島級“珊瑚海”號在43年的海上生涯中,共進行過20多次海外部署,足跡遍及三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五海(地中海、加勒比海、阿拉伯海、紅海和中國南海)。截止1981年12月24日,“珊瑚海”號起降飛機整整30萬架次,位居當時在役航母之首,其曾先後搭載過第2、15、14和13艦載機航空聯隊,在美航母中最先配備F-18戰鬥機,由於艦上面積有限和缺乏反潛指揮控制中心等原因,它一直未能搭載F-14戰鬥機和S-3反潛機,戰鬥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影響。“珊瑚海”號曾4次獲得美國海軍單位集體嘉獎,6次獲得弗拉特利海軍上將紀念獎,並獲得過其他一些獎勵和榮譽。在戰後數十年冷戰與熱戰相交替的時期,“珊瑚海”號為美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寰球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