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

心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

心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IART)是由於折返機制引起的一種房性心動過速。多見於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IART發作時有心悸,胸悶等症狀,發作時心率可為100~150次/分鐘,也可達160~200次/分鐘,發作呈突發,突止的特點,個別可呈慢性持續過程,心動過速發作間隔時間不定,可間隔幾秒,幾小時,數天,數周甚至數年發作一次。

基本信息

病因

病因大多為病理性,約50%的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其病因可能為缺血,炎症,纖維化,澱粉樣變,或由心房擴張(如左右心房壓力不均衡,或一側淤血)等使心房傳導纖維不能相應拉長所致,急性心肌梗死並發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者甚少,北京阜外醫院報導,其發生率為6.9%,文獻報告為2%~7%,IART似非心肌梗死所致,但應考慮到心肌梗死可使原有的異常電活動增加,若心率>160次/分鐘,持續時間長者,可使血流動力學明顯變化,增加急性期的病死率。IART可合併2:1,3:1房室傳導阻滯等。約30%的患者未發現有器質性心臟病。

臨床表現

多見於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IART發作時有心悸,胸悶等症狀,發作時心率可為100~150次/分鐘,也可達160~200次/分鐘,發作呈突發,突止的特點,個別可呈慢性持續過程,心動過速發作間隔時間不定,可間隔幾秒,幾小時,數天,數周甚至數年發作一次。

1.適時的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及終止發作。

2.頻率通常為100~150次/分鐘,部分可>160次/分鐘。

3.P′波多出現在QRS波之前,呈突發,突止。

4.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如頸動脈竇按壓),大多不能終止心動過速。

5.可合併房室傳導阻滯使心室率慢於心房率,但心動過速不終止。

檢查

1.心電圖特點

(1)典型心電圖特點①3個或3個以上的連續而頻速的P′波(房性期前收縮)多出現在QRS波之前,R-P′/P′-R>1,P′波在QRS波後少見,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P′-R間期直接受心動過速的頻率的影響。②頻率100~150次/分鐘,個別可大於160次/分鐘,P′-P′間期規則,大多為陣發性,即突發突止。③QRS形態正常,時限≤0.10s,R-R間期相等或不等(2:1或3:1房室阻滯)。④可由適時的房性期前收縮誘發或終止發作。⑤發作時第1個異位P′波是提前發生的:在每次陣發性發作時聯律間期相等(P-P′間期)。⑥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如頸動脈竇按壓(CSM)不能終止心動過速,但可誘發IART。⑦可合併房室傳導阻滯,使心室率慢於心房率,但心動過速不終止。

(2)對典型心電圖的詳細描述①心動過速時的P′波形態與發作間歇期所見到的房性期前收縮的P′波一般是一致的,但是P′波形態也可不一致,可隨房內折返傳出部位改變而變化,心房除極順序也可因人而異,若異位起搏點源於心房的不同部位,P′波形態亦各異,例如起源左心房的IART,aVL導聯的P′波為負向或為等電位;起源上腔靜脈的IART,aVL導聯也為負向,但其Ⅰ導聯P′波為正;Koch三角IART,aVL,Ⅰ導聯P′波均為正向,Ⅱ,Ⅲ,aVF導聯P′波均為負向(個別Ⅱ導聯呈負正雙向),此外,P′波的形態和電軸還取決於折返環的位置,例如右心房性IART顯示從右向左的橫面電軸(P′V1負向,P′V5正向);左心房性IART顯示從左向右的橫面電軸(P′V1正向,P′V5負向);額面電軸從上而下者(P′Ⅱ,P′Ⅲ,P′aVF正向),提示起源於心房上部;額面電軸從下而上者(P′Ⅱ,P′Ⅲ,P′aVF負向)則提示起源於心房下部。②IART作時心房率也可為160~200次/分鐘。③IART大多呈陣發性,也有呈慢性持續性過程,但很少見,心動過速發作間隔時間不定,可間隔幾秒,幾小時,數天,數周甚至數年發作一次。④房性心動過速時,竇房結也同時被除極而暫時失去自身起搏功能,故於心動過速終止後往往有一個間歇,直至竇房結的起搏功能重新恢復為止,這段間歇稱之為超速抑制時間,時間越長則表明竇房結抑制越明顯或竇房結本身功能減退。⑤誘發IART的房性期前收縮無P′-R間期延長,P′波固定在QRS波之前,但可因心率變化而略有差異,R-P′>1/2R-R。⑥由於IART僅局限在心房內發生,因此P′-R間期延長,房室傳導阻滯等的發生不影響IART的持續。⑦心房率過快時可伴有房室傳導阻滯,在IART中常伴有一度房室傳導阻滯,這是由心率快速時,房室傳導組織尚處於功能性不應期所致,當心房率>200次/分鐘時,常顯示2∶1房室傳導阻滯,這系一種生理性保護機制,使心室率不至於過快,如心房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