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電影]

《橋》[電影]

《橋》是中國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反映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故事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橋》 《橋》
中國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反映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故事片。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製。編劇,于敏;導演,王濱;攝影,包傑;美工,劉學虎;主要演員, 王家乙江浩陳強呂班
故事發生在1947年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為了配合人民解放軍全面進攻,某鐵路工廠接受了修復松花江鐵橋的任務。在缺乏鋼鐵、煉鋼爐損壞等嚴重困難下,廠長發動共產黨員、積極分子,組織廣大工人日以繼夜地修復了煉鋼爐,制出橋座和鉚釘,在松花江解凍前修復了大橋,支援了解放戰爭。影片通過老梁和老 侯頭兩個工人形像的塑造,表現了工人階級擁護共產黨、戰勝困難支援解放戰爭的熱忱,歌頌了他們嶄新的勞動態度和巨大的創造力。這部影片在畫面的構圖,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表現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種健康有力、樸素、明朗的風格,成為中國電影事業上的一座新橋樑。

劇情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 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民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民眾也存在 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人工區,深入民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 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 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回響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影片特點

《橋》是 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 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鬥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這種樸素的具有紀錄風格的創作方法,開啟了新中國電影質樸自然、接近生活的創作新風。對於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