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式
中國飼養記錄:2002年8月中國第一隻虎獅獸出生於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但小獸出生後第7天便死亡;
2002年9月,福州國家森林公園降生了3隻小虎獅獸,其中2隻幼崽由於沒奶吃出生不久就先後夭折,剩下的一隻“花花”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當年12月去世,存活了113天;
2003年3月,長沙世界之窗出生的虎獅獸“崽崽”於當年10月離世,共存活206天。
2005年5月12日,深圳野生動物園誕生了兩隻虎獅獸,虎獅獸哥哥被取名為“瑞瑞”,妹妹被命名為“珍珍”,這兩隻虎獅獸存活均超過虎獅獸“崽崽”。
2006年5月,不到半歲的‘果果’和‘莎莎’走出各自出生的籠舍,與其它獅、虎共同生活在‘獅虎山’野生世界,互不來往。”“但在2006年底,飼養技術人員發現了‘果果’和‘莎莎’的‘不正常’親昵接觸,並且日益密切。”
2008年12月,園區順其自然,幫助“果果”、“莎莎”安了小家。
2009年5月27日,“莎莎”懷孕,經過106天的孕期,“莎莎”順利產下神奇雙胞胎“虎獅獸”。
2009年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出生了兩隻虎獅獸,全部成活。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誕生的雙胞胎“虎獅獸”,是園區東北雄虎“果果”、非洲雌獅“莎莎”長期愛情的結晶。
價值
研究價值
從分子遺傳學的角度講,這種物種間雜交後代是比較基因組學及基因功能研究的絕好材料。人類對於老虎和獅子本身的基因組的情況、染色體的情況、遺傳基因的情況,由於經費所限了解的還比較少。實際上,對不同的物種產生的可存活後代的基因組的研究,以及對它們父母的基因組進行研究,再把三者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哪些基因沒有參與生命重組,被丟掉了,而哪些丟掉的基因功能又怎么被別的基因所代替或補償而使得生命活動可以維繫;哪些基因是生命重組過程中的關鍵零件,沒有了它們,個體就不能存活,等等。其實,這項工作有著非常高的研究價值,研究的結果將是不可多得的遺傳材料。它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生命是如何進化的,而且有助於我們理解各種基因在生命體中的角色、功能和地位。這種純科學、純理論的研究雖然不能像研究雜交水稻那樣產生非常巨大的社會效益,但對科學的發展意義卻非同凡響。
經濟價值
離開科學研究的意義不講,獅虎獸之類的東西可能有助於滿足社會中一部分人的好奇而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或者說經濟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社會的需求就可能有滿足這種需求的經濟努力,從而把這種需求轉化為價值,包括經濟價值。各國動物園持續不斷地培育獅虎獸等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優勢和缺陷
雜種優勢和缺陷在同一個物種內部的不同個體間如果因地理環境分化遺傳距離或淵源越遠,交配後它們的後代就越有雜交優勢。比如人類之間越是不同民族之間成婚,生出的孩子就容易吸收和表現雙親的優點,常常更健壯和漂亮。這是因為物種內部有這個趨勢,遺傳物質需要一個雜合度去保證它的生存力,即越是雜合的生存力就越強。這個“雜種優勢”的概念延伸到不同物種時,在能夠雜交的物種之間,它們的雜交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有一個代價,染色體不能全部聯會重合。但馬和驢剛好能重合,所以騾子吸收了它們雙方的優點。
實際上老虎和獅子也存在著這個趨勢,獅虎獸個體都比較大,也很強壯,但由於它遺傳基因在染色體數量上的不匹配性,它們有嚴重的遺傳基因缺陷,這些缺陷導致有的個體壽命比較短,有的個體長得不好。
不同物種之間的雜交,由於其淵源程度比較遠,如果能存活,往往能吸收雙方的優點,但由於染色體數目不同,不同物種帶有天生的缺陷,在馬和驢這一點上,強壯這一點得到體現,絕育這一點不可避免。在獅虎的問題上,強壯這一點有的個體體現了,有的個體體現得比較弱,它們本身能不能存活情況各不一樣,現在我們也看到過有存活十幾年的獅虎獸,這表明它們還是能存活的。
交配成功機率低
馬和驢是人類已經馴化和飼養的動物。它們的性情都比較溫順,整個馴化過程中都有人類的參與,加上它們都是植食性動物,飼養的環境都沒有太大的差異。由於是馴養,人為的原因使它們在了一起,又是人為的原因使它們交配,這樣就使得自然界不大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馬和驢過去長期都是畜力和動力的來源,人類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讓它們交配,這種機會自然就大得多了,成功的機率所以就比較高。老虎和獅子是自然界自由存活的動物,本身各有自己的領地,甚至地理分布都不相同,平常幾乎都不見面,今天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在動物園和馴化條件下。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接近了馴養動物的狀態。雖然它們天性是野性的,肉食性的動物,交配成功的機率雖然低,但這個可能性卻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