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為浙江省溫州樂清市柳市鎮,方斗岩村)人,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為“永嘉四靈”,其中翁卷最年長。 由於一生僅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未果,所以一生都為布衣。
創作成就
翁卷以其詩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給後人留下一份難得的精神文化遺產,也為他自己在那個多事之秋的南宋獲得了一絲絲生存的精神慰藉。
人物生平
翁卷的生卒時間,有關資料均無記載,樂清人。康熙《溫州府志》記載:“翁卷,一字靈舒,樂清柳川人。詩名《西岩集》,一名《葦碧軒集》。” 翁卷有兩個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認為永年是長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翁井和翁雋。
翁卷考功名只參加了一次就放棄了,所以,他一生為了生存,也為了詩歌遊走四方,在溫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過。翁卷在江西撫州也住過一段時間。趙汝的《南宋群賢小集》中,有一首詩《翁靈舒客臨川經從訪之不遇聞過村居》。詩人翁卷隱居在一個深山村里,在那裡搭了三四間小茅屋,種了些高粱和樹木,安心自閒地寫詩。六十歲左右去世。
作品風格
翁卷等“永嘉四靈”專攻五律。其詩多詠景物,寫野逸之趣,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注重字句的錘鍊和對偶聲韻。如:“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冬日登富覽亭》)。“一階春草生,幾片落花輕。”(《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曉對》)”等等都是真切渾樸的秀句,為人傳誦。他的山水詩,既繼承了晚唐細膩精緻的風格,又蘊含有宋詩理性化特點,
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滿林霜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翁卷的詩多採取白描的手法,詩風顯得較為平易,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貴精不求多,得意不戀事”正是他的創作原則。
翁卷不僅擅長寫山水詩,由於他生活在社會下層,熟悉民情風俗,因此他也創作出了一些反映和關注現實、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會不合理現象的詩作。他的《東陽路旁蠶婦》詩,雖短短七言,卻把蠶婦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寫得入木三分:“兩鬢樵風一面塵,採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卻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他的詩歌可以聯想到白居易的《賣炭翁》,蠶婦和賣炭翁塑造的都是古代社會真正的勞動人民。
翁卷寫詩,有很大程度作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發個人的感受。 例如:“興兵又罷兵,策士恥無名。閒見秋風起,猶生萬里情。”是他對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殘守缺,不圖恢復大業而深感失望後寫出的詩,寫出了他在“罷兵”的妥協政策下,不能建立功業、報國無門的無奈。
人物評價
翁卷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靡一世的江西詩派已漸趨末流之時。江西詩派那種“以資書以為詩”、拼湊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風,正是溫州翁卷等四位詩人所深為不滿的。因此,他們從晚唐詩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賈島、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狹出奇”。
南宋台州黃岩的戴復古對翁卷充滿了仰慕之意。這位詩人喜歡翁卷的詩,但一直無緣見面。翁卷的一生,為了詩歌和生存遊走四方,因此,在溫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也都有戴復古追尋的足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他竟然在湖南與翁卷陌路相逢。他寫的《湘中遇翁靈舒》:“天台山與雁盪鄰,只隔中間一片雲。一片雲邊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把相見恨晚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劉克莊批評“四靈”說:“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對翁卷卻另有評價,他在《贈翁卷》中說:“非止擅唐風,尤於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極少數古體詩,《鄉村四月》一首更為人所熟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翁卷寫的山水田園詩,雖只有寥寥數筆,卻有傳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詩歌,可以繪成畫軸的,如同中國傳統的山水之畫,不僅有寫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後世紀念
紀念館
翁卷紀念館的館址據說是宋代翁姓祠堂舊址,歷經歲月滄桑,原貌早已蕩然無存,僅有一方題著“聯桂流芳”恭賀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紀念館落成,位於埭頭村的村口,是一座傳統民居風格的木結構建築物。一進紀念館,那塊留傳下來的大匾便呈現在眼前,館內有四排圓柱,每排五根,支撐著整個柱樑,館後有一片茂密如雲的竹林,館前小橋流水,不遠處的溪邊佇立著數棵參天的古楓香和銀杏。翁卷紀念館比較簡樸,很符合翁卷做為一個布衣詩人的身份。紀念館周邊的風景優美,也很符合翁卷詩歌的風格。
墓葬
樂清埭頭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燒香叩頭。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頭。埭頭翁卷的後裔們說,已找到翁卷的墓,說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對面山腳。但那僅是一堆隆起的黃土,上面長滿了青草。由於沒有找到墓碑,所以無法斷定這是翁卷之墓。
古代詩人
古代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