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在軍事政權創獨裁體制的南歐某國(影射希臘),反對政府的在野黨領袖Z先生在一次演講中遭人暗殺,政府當局公布是意外車禍而死,對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們強烈要求查明真相。從Z先生的同事那兒打聽到種種跡象的檢察官決定抵抗政治壓力追查到底,終於發現這是一宗有計畫的政治謀殺,並牽扯出許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後來牽涉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處以徒刑或是被殺。加斯華憑藉此片一舉成名,並開啟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風暴。地中海某專制國家,專制的力量正和人民的力量醞釀著一場大風暴。
該國反對派議員、和平運動領袖、奧林匹克冠軍、醫學博士Z,預備在民眾集會中進行反對外國軍事力量的演講。但這場機會舉行得異常艱難,先是劇場老闆在當局的壓力下取消原來的契約,只能把會場挪到一個小會場,然後通過廣播傳給廣場上的民眾。
會前,Z就接到右翼反動勢力的恐嚇,他毫無怯意毅然繼續原來的計畫。在會場門口,Z和同伴被突然襲擊的暴徒打傷,但Z還是帶著傷痛站到講台上。憲兵隊和警察局的頭頭們就坐在廣場外的一輛車上,既畏懼又惱怒地聽著Z的演講。演講完畢,Z走出會場,試圖與憲兵與警察的頭目交流,卻被一夥暴徒用木棍打倒,周圍的警察對此無動於衷。
Z傷勢過重,被送往醫院,最後傷重不治而亡。而警察局和憲兵隊卻把事件定性為車禍,社會上一直要求重新調查審理此案,政府為了平息民憤,派來年輕的檢察官調查這個案件。這位年輕冷靜的檢察官沒有按照政府的授意,以車禍了結此案,反而不畏強權,展開周密調查,最終確認主謀是警察局將軍和上校等人以及一個和他們往來密切的極端右翼宗教保皇的反動組織。
真相大白之後,政府的代表國家檢察總長又指責檢察官破壞國家聲譽,並給他規定了若干“保護”條件。最終,檢察官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把主凶送進了監獄,把一切真相還給了人民,民主和政府反對派一時間控制了國家大局。
不久,軍人集團政變成功,大權在握,一切變得是非顛倒。這樁案件被徹底推翻,憲兵長官和警察局長官復原職,檢察官被反被撤職,兇手釋放、證人被殺,Z的秘書也被流放荒島。新的軍事獨裁當局還下了一系列的禁令,國家處在嚴格的軍事恐怖的控制之下。
小說的作者瓦西里科斯根據希臘和平戰士,左派議員格里戈里斯·蘭布臘斯基在1963年被謀殺的真實故事寫成。當初,人們認為議員的死只是偶然因素造成,但事實證明這是一起由右翼分子策劃的政治謀殺案。左翼民主黨議員,雅典大學醫院教授Z主持了“和平之友”大會後,不幸被一輛三輪車撞倒,失去了知覺,不久在醫院去世。事發的當晚,警察偶然的抓住了卡車司機和他的同夥。這事很快轟動了全國,官方把此事件稱之為“令人遺憾的車禍”,但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這一說法。而且,經過醫法檢查屍體也說明Z的死因不僅是車禍所致。政府派一法官調查此事。法官經過反覆調查,取證,發現牽涉到此案的不僅有右翼組織,也有政府的高級官員。法官衝破重重阻力,終於將涉入這起兇案的直接責任者送上法庭,申張了正義。
幕後製作
1969年,希臘裔的法國導演加夫拉斯以希臘法西斯右派軍人統治為背景,拍出了一部轟動世界的新片《Z》,《Z》被稱為西方政治電影的鼻祖和典範作品。這部影片突破了以往電影中含蓄曲折地表現社會矛盾、揭露社會陰暗面、批評政府的做法,把矛頭直指當時仍在執政的希臘右翼反動政權。影片取材於希臘左派議員戈·蘭布拉斯基被殺的真實事件和調查過程。
60年代中期,希臘右派軍人集團執政,在國內實行殘暴統治,想把希臘變成一個警察國家。在這之前,左派議員蘭布拉斯基曾對這股反動勢力發動過猛烈抨擊,為此遭到右派軍人的嫉恨。1963年5月,蘭布拉斯基被軍人政府雇用的黑社會殺害,此案一直拖到1967年才進行審理。結果事件的主謀右派軍人米茲將軍被宣告無罪,直接參與謀殺的人只判了幾年和幾個月徒刑。這一審判結果引起希臘國內正義人士的憤慨,人們從軍人政府的罪行中看到法西斯主義的陰影在浮動。影片就是以蘭布拉斯基事件為原型拍攝的。為避免希臘軍政府扼殺此片,影片用“Z”作為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並以“地中海某國”暗示希臘。“Z”在希臘文中有“仍然活著”的意思。此片開創了紀實與虛構渾然一體的敘事風格,用偵探片的形式來表現真實的政治事件。影片首先製造了一個車禍的懸念,隨著法官對案情的調查不斷深入,證人不斷遭到暗算,情節跌宕起伏,最後真相大白,四名高級官員受到指控,這些高官的拙劣表現又使影片從嚴肅的調查轉入一個鬧劇性的高潮。通過這一系列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導演提出一個又一個令人深思的政治問題。加夫拉斯首創的這種政治偵探片的風格,不但贏得了觀眾,而且還被許多導演仿效,成為一種長盛不衰的拍片手法。影片問世後震驚了西方世界,大受觀眾的歡迎。由此西方也掀起了一股“政治電影”熱潮。《Z》獲1969年坎城電影節獎,並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加夫拉斯(GostaGarras,1933—)是個出生在雅典的法國導演,10歲時曾因他的夥伴在他帽子上畫了鐮刀和斧頭而吃了警察的一頓棍棒,18歲時因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參加過抵抗德國占領的運動而被拒於雅典大學門外。面對冷酷的現實,他只好告別家鄉到巴黎求學,進入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從此乾起導演工作。1967年加夫拉斯回雅典探望父母時閱讀了希臘作家瓦西里科斯寫的揭露蘭布拉斯基事件的小說後,義憤填膺,決定把它立即搬上銀幕。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69年2月26日
瑞典
Sweden
1969年5月27日
西德
WestGermany
1969年11月14日
美國
USA
1969年12月8日
芬蘭
Finland
1970年1月2日
丹麥
Den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