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表示勝利的手勢]

關於"V"形手勢表示"Victory"即勝利這一點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是"V"字手勢源於何時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些軼事則不廣為人知。

起源 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歐淪陷,許多人紛紛流亡英國。當時有個名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利用電台,每天從英國向比利時進行短波廣播,號召同胞們奮起抗擊德寇占領軍。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廣播裡號召人們到處書寫"V"字,以表示對最後勝利的堅定信心。幾天之間,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其他城市的建築物上,大街小巷的牆壁上、樹幹和電線桿上、影劇院裡,"V"字無處不在,甚至在德軍重兵把守的兵營,崗樓和納粹軍官的住宅里,也出現了被視為不祥之物的"V"字,攪得德國法西斯占領軍心神不寧。

後來,"V"字不脛而走,傳入歐洲各淪陷國。由於它形式簡單明了,很快流傳開來。朋友們見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個"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這種無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愿,成為當時一種時尚。英國首相邱吉爾十分喜愛打這一手勢,於是"V"字更加出名。餐館裡,桌子上的刀叉被擺成"V"字,甚至鐘錶店裡的時鐘也被撥到11點5分。此風傳到美國,婦女們紛紛佩戴起人造寶石嵌成的"V"形胸針,成為一種時髦。據說當時一個用真鑽石製成"V"字胸針,售價高達500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已半個多世紀了,但是"V"字如此深入人心,為人們所喜愛,以至於流傳至今。

除了勝利含義外,"V"字在有些國家還有其特定的意思:如在荷蘭文中"V"代表"自由";在塞爾維亞語裡表示"英雄氣概"。

V手勢是由邱吉爾發明的。

“V”字蘊含著一定的心理戰。在當時的環境下,人們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對納粹的憤恨和相互之間的鼓勵。當時有個叫維克多的比利時人,用電台以“不列顛上校”的名義,每天從英國對比利時廣播,號召同胞們奮起抗擊德軍。1940年末,他突發奇想,提出“V”表示勝利的意思,並呼籲人們在德戰區廣泛書寫“V”,以示對抗戰的堅決信念!

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曾大搞心理暗示,使德軍正常心理活動失調,從精神上削弱了德軍的鬥志,瓦解了德軍的士氣。戰爭中,這種襲擾即在前線套用,又在敵人後方實施;既有宣傳鼓動作用,也常用於精心策劃的破壞活動,使德軍晝夜不寧,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