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豐子愷筆名]

tk[豐子愷筆名]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 和翻譯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豐子愷 豐子愷

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光緒二十四年 (1898 )生,有六姊,他的母親將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念國小時,有一次,鄉下要搞什麼選舉。國小老師說,鄉下人文化低,筆畫多的字不好寫,為日後考慮,名字應儘量用筆畫少的字,因此,“潤”字改為“仁”字,老師說,浙江讀音“仁”與“潤”差不多,“仁”在意義上與“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豐仁”了。他就以這個名字進入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畢業,與劉質平、吳夢非、劉海粟、姜丹書創中華美育會,辦《美育》雜誌。又與質平等創辦上海藝術專科學校,教西洋美術。

在第一師範時,他因善於寫文章,國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國文老師單不庵的器重。單不庵覺得在“豐仁”這個單名之外應該有一個雙名,而“慈玉”是小名,應另取一個名字。因此單不庵就給他取了“子顗”。後改為“子愷”(“愷”與“顗”同,均為安樂意)。從此,他就取名叫“豐子愷”了。後來寫文、作畫均用此名。

豐子愷在早期作畫時,曾用TK署名。那是“子愷”二字的英文拼寫縮寫。當時的子讀作“TSU”。

豐子愷畫像 豐子愷畫像

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一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對他的教育方式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師的則為“媽媽般的教育”,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后豐子愷曾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院。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 豐子愷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捲簾籠,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會議》和《我的兒子》。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麼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多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

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緣緣堂再筆》《告緣緣堂在天之靈》《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護生畫集》(共9部)等。《白鵝》被編入國中一年級、四年級課文、《竹影》被編入國中一年級課文,《手指》被編為國中、國小六年級課程。散文集《活著本來單純》、《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由於是同輩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時候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真的畫風。

豐子愷 豐子愷

1914年,豐子愷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啟蒙,也在為人處世上為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為圭臬,成為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裡,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為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創《美育》雜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

1943年,豐子愷來五通橋賣畫,結識指點李道熙。

1975年9月15日逝世。

主要作品

著作

1926 開明 《子愷漫畫》
1927 開明 《子愷畫集》
1928 開明 《西洋美術史》
1931 開明;增訂本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
1957 人文
1933 上海開華書局 《子愷小品集》
1934 天馬 《隨筆二十篇》
1934 開明 《藝術趣味》(散文集)
1934 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
1934 中華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
1935 良友 《車廂社會》(散文集)
1935 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
1936 上海仿古書店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
1936 上海人間書屋 《藝術漫談》
1937 開明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
1939 開明 《阿Q正傳漫畫》
1941 成都普益圖書館 《子愷近作散文集》
1941 桂林文化供應社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
1943 桂林文光書店 《畫中有詩》(詩配畫)
1944 重慶崇德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
1944.1 桂林民友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
1945 開明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一)
1945 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
1945 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
1945 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
1945 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
1945 開明 《戰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六)
1946 上海萬葉書店 《率真集》(散文集)
1947 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
1955 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選》
1962.11 香港嶺南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
1979 香港問學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
1982 上海文藝 《豐子愷散文選集》
1983 浙江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
2010.9 海豚出版社 《豐子愷兒童漫畫選》(全10冊)
《手指》
《竹影》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豐子愷》(經典賞讀本)
2011.6 海豚出版社豐子愷兒童文學全集(套裝共7冊)
2010.10天津人民出版社《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插畫版)
2016.10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活著本來單純》(散文漫畫精品集)
2017.11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
豐子愷作品 豐子愷作品

中國小內容

《手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課),《白鵝》(重點課文),《竹影》(人教版七年級下第18課),《山中避雨》(重點課文),《給我的孩子們》(人教版九年級),《黃山松》(略讀課文),《雲霓》(高中選修),《送考》(高中選修)

翻譯

1925 商務 《苦悶的象徵》(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
1928 開明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
1931 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
1932 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
1953 文生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
1987 人民文學出版社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
1984 人民文學出版社 《落窪物語》(包含《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窪物語》)[日]佚名著
2010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不如歸》日本德富蘆花著

書法

出版有《豐子愷書法》、《豐子愷書法字典》 等。

音樂

《音樂的常識》 《音樂入門》 《近世十大音樂家》 《孩子們的音樂》

人物軼事

放生趣聞

人道是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這話可不假。豐子愷是篤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誠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勸人們護生戒殺。豐子愷為什麼篤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師的影響,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親的薰陶。在作為佛教居士之後,更加愛好放生。他繪有《護生畫集》六集,流傳於世。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習慣在這一天放生。豐子愷在每年這一天,買來螺螄蜆蚌魚蝦,帶領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時親自放生。

愛子女

藝術家豐子愷愛子女是眾所周知的,他的許多漫畫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繪的對象,比如《瞻瞻的車》畫的是他的長子,《阿寶赤膊》描的是他的長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豐子愷自然也知道真正愛孩子是要讓他們受教育,所以,他對孩子的讀書學習極其重視。豐子愷愛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爭氣,他的3子4女中,皆學有所成:長子豐華瞻攻比較詩學,現任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次子豐元草長期從事音樂出版,任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幼子豐新枚通數國語言,任海外專利代表;長女豐陳寶,中外文水平俱佳,曾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次女豐宛音多年從教,長期供職中學;幼女豐一吟多才多藝,文學、書畫、翻譯兼通,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另有一女豐寧欣,雖非親生,但豐子愷視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

後人評價

豐子愷紅葉女郎樵 立軸 豐子愷紅葉女郎樵 立軸

片片落英,含蓄人間情味

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五四後,開始進行漫畫創作。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他的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樑。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裡第一個兒子。因為父親也只有一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裡染坊中的夥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俞平伯評豐子愷

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豐子愷作品 豐子愷作品

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後人以豐富的藝術遺產。豐子愷的漫畫可謂別具風格,他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特別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間的辛酸事,為勞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畫深受人們所喜愛。

一位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

早在二十年代,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創《美育》雜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後,曾任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畫院院長。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有《手指》《白鵝》《竹影》《山中避雨》《給我的孩子們》《黃山松》《雲霓》《送考》8篇文章入選國小、中學、高中重點課文、選修課文和略讀課文,這在中國文學作家中是不多見的。

一位有思想的書法家

豐子愷書法 豐子愷書法

書法具人間情味。 古人曾云:“未入深山,焉聞鷓鴣?”品賞豐子愷先生的書法,我們要重真跡,重淵源,重揣摩,重體驗,若僅從印刷品上冒然決斷,難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豐子愷先生的書法從筆調上看,他並不刻意表現軒昂大氣,更不故意著手凌厲鋒芒、豪放粗朴,甚或粗頭亂服。

與那些假、大、空的書法相比,他更注重的是小、巧、精、秀、拙,表現出書法創作中的抒寫真情、真趣,若孩童般的天真、自然。作品圖中如“譽、唯、仁”等字的處理,既天真活潑,又不失古法。他把六朝人的經體書法及北魏墓誌書法寫活了,在運筆中,滲入行書、小草,尤其是章草筆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顯有楷化傾向的筆畫頓然生出映帶、簡化,平易而明快,充滿了音樂的節律,簡直如跳動的泉水,叮咚而下,令人稱奇。

豐子愷先生以漫畫聞名於世,但他對書法的看重和自許遠在漫畫之上。他曾說:“書法是最高的藝術……藝術的主要原則之一,是用感覺領受。感覺中最純正的無過於眼與耳。訴於眼的藝術中,最純正的無過於書法,訴於耳的藝術中,最純正的無過於音樂。故書法與音樂,在一切藝術中占有最高的地位。”豐子愷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藝術家,他的書法,是有思想的書法,其宏大氣度,蘊含於毫芒之間,其爛漫氣質又流露在造型結字之內。他的書法源於北魏,兼及章草。風格的形成,既緣師門的影響,也有對現實世界的感悟。首先,李叔同先生在書法上對他的影響極大,據豐子愷先生在文中記載,其求學期間,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導下,很認真地臨摹過《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魏齊造像》等碑刻書法。其次,豐子愷先生年輕時也非常服膺於馬一浮的行書,據載,某次豐子愷先生坐船回家,船頭所掛帆布上有馬一浮先生手書,異常瀟灑倜儻,喜愛之極,或有摘下私藏之思。而馬一浮先生的書法就是魏碑與二王行書結合的典範,豐子愷先生後來書法的走向或與此有很大淵源。與豐子愷先生同時代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書畫在中國本來有同源之說。子愷在書法上下過很久的工夫。他近來告訴我,他在習章草,每遇在畫方面長進停滯時,他便寫字,寫了一些時候之後,再丟開來作畫,發現畫就長進。講書法的人都知道筆力須經過一番艱苦訓練才能沉著穩重,墨才能入紙,字掛起來看時才顯得生動而堅實……”再則,就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整體布局和內容要旨而言,如果沒有了題畫之書,題畫之妙句的配合,絕對不會有現今大家公認的成就。我們在看了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及題款後,無不欽佩其書法風格與漫畫的和諧一致、珠聯璧合,我們不妨把他的書法和漫畫比作一母同胞之孿生兄弟。

豐子愷作品 豐子愷作品

書風“尚質”“崇妍”。 書法,粗略地分,大致有兩種風格,一種“尚質”為主,另一種“崇妍”為主。前者追求質樸自然之美,富有“拙”趣,後者追求妍媚之美,富有“逸”趣,右軍以下,尚妍為主,清代提倡碑學,尚質之風悄然興起。其實,質與妍,好比男子漢大丈夫與嬋娟美女,是不同之美。學書之人,當順自己之氣質,導自己之性情而追求之。豐子愷先生的書法是順本身之氣質,舒自己之性情,故而味道雋永,絕無矯揉造作之態。“質”並非野辣、霸悍、粗厲、強橫;“妍”也非媚俗、輕佻、甜邪、纖弱。書法的風格儘管有質、妍之分,但大手筆往往質中有妍或妍中有質,並非單一的質或妍,這正如“真漢子未必無柔情”。而豐子愷先生的書法是質中有妍,以魏書為質,故而沉著;取章草、小草之妍,故而多情趣。紹興蘭亭書會會長沈定庵先生曾經著文,表示了他的看法:“豐先生的書法,一如其漫畫和行文,風格獨特,富有創造性。試以豐先生和別人的字幅並陳一起,讀者無需細察,即能辨認出豐先生的廬山真面目來。”沈定庵先生是從風神上界定了豐子愷先生書法的特色和地位。

一位遭遇迫害含恨長逝藝術大師

十年浩劫期間,豐子愷被林彪、“四人幫”加上莫須有罪名,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1970年初他患重病,臥病半年。病癒後,他不顧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並從事翻譯。但由於長期受折磨,患了肺癌。1975年9月15日,豐子愷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長逝。

1979年6月28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海市領導同志在骨灰安放儀式悼詞中指出:豐子愷痛恨舊社會的反動統治,用美術創作來表示他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建國後他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忘我地進行勞動,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宣讀了中共上海市委為豐子愷徹底平反的決定。

後世紀念

豐子愷 豐子愷

豐子愷紀念館,位 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是全國唯一的一家專職漫畫館,這裡不僅展出豐子愷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紹,還設有諸漫畫名家作品陳列室,每個展廳內容物豐富,各有特色,遊人絡繹不絕。故居“緣緣堂”始建於1933年春,是豐子愷先生積自己的稿費親自設計的,採用中國式結構,全體正直,單純明快,高大軒敞,三開間兩層建築,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樸素之美。但1938年1月毀於日軍炮火,後來在豐子愷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協會主席廣洽法師的創意和捐資下,在1985年9月15日故居“緣緣堂”才得於按原貌重建,並正式對外開放。

2018年10月10日下午,“此境風月好——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在杭州西湖南山路上的浙江美術館開幕,全面展現他的藝術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