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物流管理協會的資料記載,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企業進行大規模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產性本部,該團體為了改進流通領域的生產效率,確保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發展,組織了一個由伊澤道雄為團長的大型考察團,於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國的物流。當時日本還沒有“物流”這個詞,代表團的名稱為“流通技術專業考察團”。該代表團在美國期間,美國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講到,美國30年來國民經濟之所以順利發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視生產效率又重視流通效率。美國產業界真正認識到物流的重要性基本在1950年前後,在此之前一直只重視銷售,僅把運輸、保管、包裝、裝卸等物流活動作為銷售的輔助性活動。日本流通技術考察團在美國還發現,原來日本被稱為流通技術的運輸、包裝等活動,美國人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PD)。日本考察團回國後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視物流的建議,並在產業界掀起了PD啟蒙運動。在日本能率協會內設立了PD研究會,邀請平原直先生(歷任裝卸研究所所長、日本裝卸協會會長,被譽為日本“物流之父”)擔任會長,每個月舉辦PD研討會;在流通經濟研究所,日本權威物流學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組織起PD研究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啟蒙教育活動。經過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終於開始對PD引起了關注。通產省幾次邀請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機關說明PD的重要性,為政府官員們講課。同年7月,通產省決定討論物流預算案時,擔心新聞媒體在報導中講PD日本人聽不懂,於是邀請平原直先生同內山九萬先生(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專務董事)商議。內山專務認為PD中的“P”,即Physical在這裡並不是“物質”的意思,而是“物理”的意思,Distribution是“流通”的意思,所以應把PD譯為“物理性流通”,但又覺得作為一個名詞,“物理性流通”字數過多、過長,只好縮為“物的流通”。於是“物的流通”這一新詞在全日本媒體上發表了。
此後,“物的流通”在日本逐漸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產業構造委員會內設立了“物的流通分會”;1970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物流團體之一就叫“日本物的流通協會”。同年成立的另一個日本類似的物流團體,日本物流管理協定會每年舉行的物流會議也都叫“全國物的流通會議”。
1970年以後很多人又覺得“物的流通”也有點長,於是就乾脆簡稱為“物流”了。“物流”這個詞在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物流目前比較流行的翻譯方法為logistics.
PD = Promise Date , 答應客戶的交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