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的歷史
|
Wiki軟體是由軟體設計模式社群發展出來,用來書寫與討論模式語言。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3月25日成立了第一個wiki:WikiWikiWeb,用來補充他自己經營的軟體設計模式網站。他發明了wiki這個名字以及相關概念,並且實作了第一個wiki引擎。坎寧安說是根據檀香山的Wiki Wiki公共汽車取名的。這是他到檀香山學會的第一個夏威夷語。
坎寧安說wiki的構想是來自他自己在1980年代晚期利用蘋果電腦HyperCard程式作出的一個小功能。
HyperCard很像是名片整理程式,可用來紀錄人物與相關事物。HyperCard管理許多稱為“卡片”的資料。每張卡片上都可劃分欄位,加上圖片、有樣式的文字、按鈕等等,而且這些內容都可在查閱卡片的同時編輯修改。HyperCard有點像後來的網頁,但是缺乏一些重要特徵。
坎寧安認為原本的HyperCard程式很有用,但是創造卡片與卡片之間的連結卻很困難。於是他不用HyperCard程式原本的創造連結功能,而改用“隨選搜尋”的方式自己增添了一個新的連結功能。使用者只要將連結輸入卡片上的一個特殊欄位,而這個欄位每一行都有一個按鈕。按下按鈕時如果卡片已經存在,按鈕就會帶使用者去那張卡片,否則就發出嗶聲,而繼續壓著按鈕不放程式就會為使用者產生一張卡片。
坎寧安將這個程式與他自己寫的人事卡片展示給許多朋友看,往往會有人指出卡片之中的內容不太對,而他們也可以當場利用HyperCard原來的功能修正內容,以及利用坎寧安加入的新功能補充連結。
坎寧安後來在別處又寫了這樣的功能,而且這次他還增加了多使用者寫作功能。新功能之一是程式會在每一次任何一張卡片被更改時,自動在“最近更改”卡片上增加一個連往被更改卡片的連結。坎寧安自己常常看“最近更改”卡片,而且還會注意到空白的說明欄位會讓他想要描述一下更改的摘要。
重要年份
|
Wiki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Wiki概念自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還都在熱烈的討論中;所以怎樣的一個站點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的。與Wiki相關最近出現的技術還有blog,它們都降低了超文本寫作和發布的難度。這兩者都與內容管理系統關係緊密。第一個 Wiki 網站誕生於1995年,Ward Cunningham 創建的,作為波特蘭的模式倉庫的模式定義和討論的互動性場所: http://c2.com/ppr/;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 ZOG 資料庫系統。
1995年Ward 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1995年3月25日 維客歷史正式開始
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單的革新”發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維客網站,是對“波特蘭模式知識庫”的一個自動 補充。網站發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區”(pattern community)中獲得成功。
該網站定位的演變歷程:
1994年 模式社區及其他們的資源和套用;
1996年 普通設計、建築以及方法;
1997年 從?規劃設計;
2000年 維客本身;
2003年 維客、社會學等。
社區引入並保留的概念創新:
1994年 “近期訪問者”(Recent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Index);
1995年 “並不時新的變化”(NotSoRecentChanges);
1996年 “絲線模式”(ThreadMode)、“絲線模式無益”(ThreadModeConsideredHarmful )
1996年 “維客分類”(WikiCategories);
1997年 “路線圖”(RoadMaps);
1999年 “更改概要”(ChangeSummary)(雖未繼續下去,但卻帶來了快速變化〔QuickChanges〕);
1999年 “隨機頁面”(RandomPages);
1999年 “(月度)變化”(ChangesIn )頁面出現(“並不時新的變化”分離出去 並逐漸消亡);
2000年 “搜尋助手”(SearchHelper)
[參考條目: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