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WebKit 所包含的 WebCore排版引擎和 JSCore 引擎,均是從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來。它們都是自由軟體,在GPL條約下授權,同時支持BSD系統的開發。所以Webkit也是自由軟體,同時開放原始碼。
WebKit的優勢在於高效穩定,兼容性好,且源碼結構清晰,易於維護。
儘管Webkit核心是個非常好的網頁解析機制,但是由於以往微軟把IE捆綁在Windows里(同樣的Webkit核心的Safari捆綁在Apple產品里,Chrome 捆綁在Google產品里),導致許多網站都是按照IE來架設的,很多網站不兼容Webkit核心,比如登錄界面、網銀等網頁均不可使用Webkit核心的瀏覽器。
WebKit 核心在手機上的套用也十分廣泛,例如 Google 的手機Android、 Apple 的iPhone, Nokia’s Series 60 browser 等所使用的 Browser 核心引擎,都是基於 WebKit。
WebKit 是一個開源項目,其起源可追溯到 K Desktop Environment (KDE)。WebKit 項目催生了面向移動設備的現代 Web 應用程式。雖然設備本身的能力和形態因素都相當重要,但移動用戶最熱衷的仍然是內容。如果移動用戶可用的內容只是 Internet 用戶可用內容的一個很小的子集,那么用戶體驗充其量也只能劃分為二等。
WebKit 還套用在了桌面的 Safari 瀏覽器內,該瀏覽器是 Mac OS X 平台默認的瀏覽器。不管我們討論的是桌面版本還是 iPhone 或 Android 上的瀏覽器引擎,WebKit 均優先支持 HTML 和 CSS 特性。實際上,WebKit 還支持尚未被其他瀏覽器採納的一些 CSS 樣式 — 這些特性正在得到 HTML5 規範的考慮。
HTML5 規範是一個技術草案集,涵蓋了各種基於瀏覽器的技術,它包括客戶端 SQL存儲、轉變、轉型、轉換等。HTML5 的出現已經有些時間了,雖然尚未完成,但一旦其特性集因主要瀏覽器平台支持的加入而逐漸穩定後,Web 應用程式的簡陋開端也將成為永久的記憶。Web 應用程式開發將成為主導 — 並且不只是在傳統的桌面瀏覽器空間,還將在移動領域。移動將一躍成為首要考慮,而不再是後備之選。
套用平台
iOS :
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WebKit進入iPhone OS平台,而且立即成為iPhone OS平台獨一無二的排版引擎。
Android:
Google 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中內置的瀏覽器也是採用的WebKit引擎。
Nokia S60:
諾基亞公司將WebKit移植到Symbian S60作業系統中,並開發了基於Webkit的手機瀏覽器“Web browser for S60”,廣泛用於諾基亞、三星、LG等基於Symbian S60作業系統的手機中。
Web OS:
Palm 推出第一款基於WebKit的作業系統,Palm Pre是第一款基於該系統的手機產品。
Linux :
儘管WebKit的原型K核心是由Qt寫成,但Linux下目前最受矚目的WebKit項目卻是Gnome領導的WebKit/Gtk+。隨著奇趣科技於2008年6月被Nokia收購,Qt方面也加快了WebKit的“回歸”進程。
Midori,Google Chrome,GNOME的Epiphany、KDE的Konqueror,瀏覽器。
Windows:
Webkit核心在Windows上發展最晚,Safari(for Windows),Midori,Google chrome,具有雙核模式的傲遊3和傲遊雲瀏覽器是最為常見的Webkit瀏覽器。2009年推出的safari和Chrome以及2010年推出的搜狗瀏覽器V2.0Beta和傲遊3.0beta都使用的webkit引擎完全通過了acid3測試滿分!
引擎分類
瀏覽器的核心引擎,基本上是四分天下:
Trident: IE 以Trident 作為核心引擎;
Gecko: Firefox 是基於 Gecko 開發;
WebKit: Safari, Google Chrome,傲遊3,獵豹瀏覽器,百度瀏覽器 opera瀏覽器 基於 Webkit 開發。
Presto: Opera的核心,但由於市場選擇問題,主要套用在手機平台--Opera mini
註:2013年2月Opera宣布轉向WebKit引擎
註:2013年4月Opera宣布放棄WEBKIT,跟隨GOOGLE的新開發的blink引擎
核心介紹
webkit核心的瀏覽器
2008年9月2日,谷歌公司發布的第一個版本GoogleChrome(中文名為谷歌瀏覽器)就採用了Webkit引擎。
2009年,廣受關注的Android的自帶的瀏覽器也是Webkit核心,載入網頁速度比IE手機瀏覽器快了近一倍。
2010年1月24日,搜狗公司發布搜狗瀏覽器V2.0Beta,採用Chromium引擎,並支持與IE引擎互相切換。
2010年1月24日,傲遊瀏覽器3.0beta發布。2012年5月31日已發布3.3.9.1000。傲遊3修正了眾多假死問題。擁有雙引擎切換功能。
2010年9月16日 360極速瀏覽器發布,這是一款使用Chromium開原始碼(基於webkit核心)的瀏覽器,網頁瀏覽比ie快一倍。
2010年6月11日阿里雲瀏覽器內測第一版(0.1.9.0)發布,這是一款集成Chromium核心、IE核心的瀏覽器。
2010年5月25日,騰訊推出的 QQ瀏覽器採用webkit核心以及IE核心。
2011年7月18日,百度推出的百度PC瀏覽器支持IE和Webkit雙核心智慧型切換。
2013年2月,Opera宣布將用WebKit替代當前的核心瀏覽器引擎。
2013年4月4日 谷歌星期三(4月3日)宣布,他們將利用 WebKit 渲染引擎開發自主的網頁渲染引擎“Blink”。
WebKit2
WebKit2發布於2010年4月8日,Webkit2的目標是將元件抽象化,並提供更乾淨的網頁渲染,它會利用從周圍的界面或是套用程式的殼,建立一個環境使網頁的內容(JavaScript、HTML、排版等等)將會在另外一個程式(Process)運行,比起WebKit,這個抽象化的做法打算令WebKit2可重複使用一個更簡單的程式。因為WebKit2對比起WebKit有 一個不相容的API ,所以導致他的名字被改變為WebKit2。
WebKit2僅開放於Mac、Windows及MeeGo-Harmat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