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WTO決策機制是WTO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進程的加快,WTO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規範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其涵蓋領域不斷擴大,義務水平逐步提高,成員越來越廣泛。WTO決策機制也面臨著諸多爭議,有意見認為該機制不公平、不民主,缺乏效率和包容性。如何解決“一成員一票”的主權平等理念與成員實力不對稱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如何在效率與民主之間取得平衡,使決策結果有助於實現WTO的目標,已成為一百五十多個WTO成員共同面對的挑戰。
與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比,WTO在決策機制的設計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這些組織均脫胎於戰後維繫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雅爾達體系”,反映著大國主導的制度性安排。隨著近年來發展中成員參與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興大國進入WTO核心決策圈,WTO決策機制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在成員驅動、協商一致和一攬子承諾的基礎上,擴大綠屋會議參與範圍(邀請各談判集團代表參會)、提高透明度及邀請主要發展中成員參與核心決策圈(如G7)等,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正式與非正式程式相結合的複合型決策機制。在該機制下,成員之間以實力為基礎討價還價,就相互開放市場進行利益交換,這一過程動態地反映著不斷變化的各國經濟實力對比和利益分配格局。
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開放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加強多邊貿易體制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中國有必要積極適應並有效參與WTO決策機制,在維護和改善該機制的基礎上,提高能力建設,反映自身主張,推動該機制向高效、包容、透明的方向發展,實現平等、互利、共贏的目標。
本書聚焦於WTO決策機制的法律與實踐,從實證的角度,通過對協商一致原則、綠屋會議機制、談判集團及一攬子承諾等核心問題的考察,系統分析WTO法律規定的正式決策機制(應然狀態)、WTO法未規定但實踐中運用的非正式決策機制(實然狀態)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WTO決策機制運行的基本特點及發展趨勢,並在此基礎上為中國有效參與該機制提出若干思路。